奇宝库 > 专访上海国资运营研究院院长罗新宇:老百姓的获得感应是国资改革重要标尺

专访上海国资运营研究院院长罗新宇:老百姓的获得感应是国资改革重要标尺

编者按:2023年正值国企三年改革成果检验年、新一轮深化改革的起势年,凤凰网风财讯启动“揭瓴新国资”栏目,献智国企发展,发掘样本力量,面向全球华人坚定传播中国力量。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下国际格局变幻、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地缘政治冲突不断,中国亦面临压力重重的发展环境。

我国“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中,作为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央国企一方面扮演“压舱石”的角色,在特殊时期积极保产保供,发挥逆周期中稳经济的作用;一方面扮演“主力军”的角色,在国际格局洗牌中,迎战竞争升级、推进中华复兴。

为此,国企启动三年改革行动、2023年启动新一轮深化改革,面向高质量、高效益、专业化等优化目标“劈波斩浪、扬帆远航”。

那么国资改革的核心点和突破点是什么,哪些领域值得关注?

央企重组整合核心为何,地方国企改革有何科学思路?

国资接盘问题民企有何影响,国资改革对普通人有何作用……

凤凰网风财讯邀约上海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院长、国资基金50人论坛理事长罗新宇对话,进行深度解析。

作为深入研究并参与国资改革一线实践近二十年的国资人,罗新宇在《向管资本转型》《国资新思维》《国资大变革》等书中提出了诸多国企改革的新思路。

在凤凰网的采访中,罗新宇也结合上海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在参与国资国企改革顶层设计、资本运营、现代国企治理、价值传播等服务的经历,解答了当下国资改革的多个核心问题、分享方法论并给出大势预判,可谓干货满满。

以下是上海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院长罗新宇的采访实录:

凤凰网:如何理解新一轮国资改革?

罗新宇:理解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的最大出发点、逻辑起点是——新时代的国资国企更强调发挥功能属性,成为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支撑。这也是党的十八大以后,新时代国资发生的重大变化之一。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要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保障国家安全。

国家“十四五规划”也明确要求,要进一步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推动国有经济进一步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并且第一次把“战略安全”放到第一位,这是一个重大变化。

可以看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国资国企优化布局改革重组都是围绕上述主线开展,未来也会继续沿着这个目标行进。

凤凰网:新一轮国资改革如何更好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罗新宇:党的二十大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伟大构想,这里面有两个战略支点,分别是新发展和新安全格局。未来,发展和安全并重,建立在安全基础上的发展将进一步得以凸显。

首先是安全。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变化,把能源安全、粮食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等放到了重要位置。围绕这一重点,国资央企进一步优化布局,开展了系列重组整合。中央企业扮演产业国家队,维护国家产业安全,打造世界一流企业,参与全球产业竞争。例如围绕我国稀土安全,整合成立了中国稀土集团有限公司;为保障我国通信产业发展与安全,组建了中国星网;组建国家管网集团使得我国油气保供能力持续增强;中粮和中储粮深化股权合作组建合资公司进一步筑牢我国粮食安全“基本盘”。

同时,国有企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企业重组的目的,是通过整合资源实现专业化经营,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规模大了以后,还要避免大而不强,需要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般意义上,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能给企业带来独特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结合近年来日益激烈的全球产业竞争环境,中国的国有企业,还承担特殊的功能使命,其核心竞争力更加强调掌握核心技术的能力,特别还要发挥国有企业在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中的重要作用。尤其作为产业国家队的中央企业,要代表中国参与全球产业竞争,建设成为世界一流企业,要有全球配置资源能力,比如中国宝武,近年来不断整合重组钢铁国企,并迈向产业链整合,形成钢产量上亿吨的“世界第一”钢铁航母,为未来争取全球资源配置奠定了的基础,效果明显。

凤凰网:哪些领域值得重点关注?

罗新宇:就重点关注领域而言,如上所言,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领域是未来国资布局投入的重点。

尤其是涉及国家安全的军工、粮食、能源、供应链产业链等板块,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在服务国家战略、功能独特、地位比较突出的上市公司,要高看一眼。尤其是承担战略使命、拥有核心资源的央企,有很好的机会。

在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的过程中,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打造,可以使得国资央企的功能属性和独特定位得以彰显。也就是说,伴随着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在中国特色估值体系下,国资央企将迎来估值回归。

凤凰网:如何看待国资频繁参与民企重组、行业纾困的现象?

罗新宇:国企接盘一些民企,深度合作,这个过程中双方作为独立市场主体,按照市场交易规则,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是一种合作伙伴关系。

因为国企的首要责任是彰显功能、服务社会,一些大型民营企业因为政策调整或风险控制出了问题,遇到短期困难,如果不施以援手,最终伤害的是社会整体利益。

而现在的挽救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以前可能更多是行政式的托底,政府强行托底单个企业主体,违背政府原则也有违市场规律,后患无穷。而现在,政府更多使用市场化的手法,比如通过国企去参与问题民企市场化重组,双方形成“命运共同体”,共同修复企业功能。尤其房地产行业,房子作为公共产品,涉及广大百姓民生,更要特别关注。

在这过程中,国企也必须遵循市场化原则去参与援助。国企有严格责任追究制度,任何一项投资,必须评估收益回报、风险约束,找到“利益最大公约数”,去非常谨慎地开展工作。

凤凰网:地方城投债务危机对地方国资改革会否有影响?

罗新宇:地方城投在过去为城市高速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是中国特色的产物。但随着城市化建设高峰结束,城投面临全新市场化转型,过去单纯融资平台的角色将成为历史。

城投的使命即将改变,城投也会转型,从过去重融资和投资,变为“投资和运营并重”,最终转型成为城市综合运营商,目前这种转型正在过程当中。

近期遵义道桥债务展期20年事件,存续本金、支付利息。其实能给城投转型带来颇多思考。这种以“时间换空间”的模式,或是国家政策支持下,一些特殊区域城投风险化解的主要路径。

整体而言,未来的城投公司,会沿着“盘活释放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增量,场景变现,市场驱动”的方向转型。

凤凰网:国企改革进程宏大,对个人会有什么影响?

罗新宇:经济下行叠加疫情影响,国家和地方财政出现压力,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全民所有,理应发挥更大作用,要把国有企业蛋糕做大、效益做高、竞争力做强,给大家更多的分红、给民生更多的保障。

与此同时,国资和民资各有优势,各有定位,理应共创共进,共享共赢。比如深圳,民营资本和国有资本都很强大,宁波、温州等浙江民营经济强市,最近也在谋划顶层设计,以更好国民共进,正因为国资和民资相互之间功能互补,各自扮演自己角色,共同创造美好生活,产业更强,城市才能发展更好,当地老百姓的获得感也强。

而老百姓的获得感,才是衡量一切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尺。

凤凰网:国资改革为何要从“管企业”过渡至“管资本”?

罗新宇:从管企业到管资本,是一个重大的转变,我在《向管资本转型》一书中有详细描述,这里谈主要观点。

“管资本”的管理目标,就是原来从关注单个国有企业的经营行为,转向把国企国资作为一个整体去管理、去运作。

这样可以整体性思考、系统性重构、更大范围优化国有资本的布局,统筹考虑国资进退、系统谋划国资收益安全,从而可以真正发挥国有资本引领带动作用,提升国有资本的整体效率。

优化国资布局,主要考虑四大布局,分别为功能布局、产业布局、资本布局和空间布局。以国资的功能布局为例,首先需要考虑如何从服从服务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出发。如浙江国资牵头建设长三角临港新片区(浙江)国际金融贸易服务中心,招引外资的窗口,离岸金融和离岸贸易的接口,外贸企业和海外人才的集聚地,接轨国际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的创新地、海外贸易企业回归的落户地,就是发挥了国资功能作用。

优化国资的产业布局,需要针对地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国资优势支柱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有的放矢,将国有资本产业布局与城市发展需求相结合。服务和匹配城市发展战略,不仅是国企的重要职责,也是发展的重要机遇。比如青岛国资主动匹配青岛24条重点产业链与城市建设任务,每年形成市属企业匹配城市战略的项目清单,就是一种的做法。

凤凰网:地方国企改革重组有何科学思路?

罗新宇:国资国企改革中,央企带头,地方国企也在积极推进,优化布局、结构调整、市场化重组、加大战新产业投资,现在地方政府都在大力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发展。

过去,地方国企资源分散、个体较弱,必须通过专业重组,整体形成合力,才能提高专业化经营能力,提升竞争力。

这几年,地方政府大力推进这项工作,例如江苏、河北等地加快整合港口资源;山东坚持“一主业一主体”;四川将重组整合纳入企业年度经营绩效考核等。上海在地方国企整合方面起步更早。上海国资委在2003年组建时,就开始推进重组整合工作,很早就形成了“一个行业一个集团”的发展格局,如商业领域的百联集团、食品领域的光明集团、化工领域的华谊集团、港口领域的上港集团等。

“主业归核、资产归集、产业归位”,这是地方国企推进重组调整的一个核心思路,即地方国资通过重组,第一步要围绕主业发展,做大规模,改变过去资源分散与弱小的局面;做大之后便是开展专业化经营,内部要通过市场化转型,深度融合,按照主业进行能力培育,即每个企业都围绕一个主业做强,提升核心竞争力,最终形成行业优势企业。

在这条改革道路上,上海、山东、广东、安徽的省属国资较强的省市走得较早,但大家都还远没到结束的地步,还有很多路要走。

凤凰网:国有资本如何发挥产业引领作用?

罗新宇:中央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进一步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推动国有经济进一步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调整盘活存量资产,优化增量资本配置,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集中,向提供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建设和公益性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这里,特别提到了国资要发挥产业引领功能。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到今天,在30年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地方国有企业参与产业发展,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从产业主导者到产业旁观者,再到产业服务者。如今,产业发展的驱动要素从过去的政策、土地转向科技、资本、人才等等,地方国有企业参与产业发展也进入到了全新的阶段,逐渐转变成为产业组织者,通过产业投资、产业服务和打造产业生态等方式引领地方产业发展,比如各地纷纷成立产投、科创投、园区开发投、人才、数据集团等新型国企,这些都是地方国有企业向产业组织者角色转变过程中诞生的代表性企业。

也就是说,今天的国企,已经从过去的城投时代加速迈向科创时代、产投时代,强化国资产业功能、加强国资产业布局、强化产业空间集聚、完善产业要素支撑将成为新时代国资国企的核心任务,最近全国各地国资都在加快在战略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领域布局,地方国资正在全面向产业进军。

当然,值得关注的是,今天国资国企参与产业发展的形式和过去有很大的不同,过去是从0到1全过程投资建设运营管理,而现在,除了已有传统优势产业加快转型发展以外,对于新兴产业,更多的是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发挥国有平台作用、基金资本优势,打造产业生态圈,引领带动赋能更多的社会资本和各类企业,通过专业分工参与产业发展。

例如,上海临港模式下,临港新片区通过载体打造、资本投入、服务赋能,搭建一个个平台,打造一个个产业生态,吸引众多优秀中外资企业集聚临港,成为上海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新高地。

广州产投集团即将推出总计2000亿元的产业投资母基金和科创母基金,匹配广州城市产业发展战略,以资本赋能、场景赋能、产业协同,打造广州战新产业新生态,积极探索广州产业发展的产投模式,扮演重要的产业生态组织者角色,这些举措,值得借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