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巴菲特李嘉诚持续巨富,吕梁贫病去世,差距在12个字芒格投资者埃隆

巴菲特李嘉诚持续巨富,吕梁贫病去世,差距在12个字芒格投资者埃隆



作者:今纶

当大家都觉得巴菲特老了,他交出的成绩单却是大幅跑赢美股指数;当大家都觉得李嘉诚不行了,他大赚200亿,蝉联香港首富。

在巴老和李嘉诚的光环之外,2月24日,有“A股第一代庄家”之称的吕梁去世,终年68岁。这距其2001年因“中科系”雪崩事件而销声匿迹,已过去近22年。

三个人,两种命运。

巴老和李嘉诚持续巨富,吕梁在贫病中去世,差距其实只有12个字。

就是这12个字,决定了人一生的富贵与健康,回望历史,前瞻未来,其实很值得我们思考。

巴菲特何以有钱?很多人为何在过去二三十年的中国楼市里赚到钱?李嘉诚为什么成为巨富?

巴菲特投胎投得好啊,他1930年8月30日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

他30岁到90多岁,美国的GDP从1960年的5433亿美元到2022年的25.46万亿美元,累计翻了46倍。



这么说吧,他的投资是在滚雪球,但是他的人生是在一辆走上坡路的车上。

巴老所处的环境决定了,他只要不作,就有机会成为巨富,当然绝大多数美国人没有成为巴菲特是因为巴老的思维系统确实很卓越,一般人比不了。

但巴菲特如果出生在南非,他是成不了巴菲特的。

出生在南非的马斯克也只有离开南非,在美国才能成为今天的马斯克。

巴菲特在最近的一封信里写了如下词句:

这是一条坎坷的道路,涉及到公司所有者不断的储蓄(留存收益)、复利的力量、避免重大错误,以及最重要的“美国顺风”(American Tailwind)。如果没有伯克希尔,美国依然可以过得很好。反之,则并非如此。

巴菲特说,尽管美国人喜欢自我批评和怀疑一切,但他做了80年的投资,超过美国建国时长的三分之一,依然没有找到长期看空美国的理由。

环顾中国,也有同样的阶段。

过去二三十年,很多人买房赚了钱,真的是因为他们具备这一头脑?

少部分人确实如此,但多数人不过是跟风而已。

2000年,中国的GDP是10.03万亿,2019年,这一数据为98.65万亿。



大家坐在一辆快速行驶的汽车上,这个时候,要把风筝放上天是很容易的,随手一抛出即可,但那不是个人理财真本领的体现。

因为,你正好在中国,恰好在对的地方对的时间买了一套或者几套房,如此而已。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中美都一样。



李嘉诚的故事同样脱离不了大环境的助力。

李嘉诚的长江地产公司成立于1971年6月,当年香港的GDP是45亿美元,2019年则达到3631亿美元。

在漫长的几十年里,李嘉诚吃够了房地产的红利,直到2013年、2014年,李嘉诚通过抛售内地物业累计获得367亿的资金总额,大家就知道他开始看淡房地产。

但彼时李嘉诚香港首富的基础已经非常牢固。

在一个持续增长的环境里,哪怕只是吃到阶段性的红利,猪真的会飞起来。

反之,如果一个环境持续迟滞,活力不足,我们要记住这句话:形势比人强,真的不要犟。

该做什么选择,自己看着办吧。

极少有人能够通过一辈子做一件事长期立于不败之地,并成为富豪。

某些鸡汤高手说:“择一事终一生”,那多半是骗你做韭菜的,这鸡汤有毒,多半的结果都是这鸡汤喝下去会穷死。

巴菲特和李嘉诚都是敢于变通,勇于变化的人。

巴菲特当年买入的伯克希尔是个纺织厂,怎么做都赚不到钱,他后来把这个公司转型才大获成功。

李嘉诚当年是塑料花厂的老总,赚了不少钱他就开始买地盖楼,扩建自己的工厂。

部分使用不完的厂房,李嘉诚就用来出租,后来也持续买地盖楼出租。到了1971年的时候,李嘉诚手里已经有了7栋工业大厦,每年可以收租数百万,他很早就实现了财富自由。

1971年的时候,香港楼市回暖,李嘉诚决定大规模发展房地产业务。这一年,他已经是43岁了。



他一直在变,从塑料花到工厂厂房,再到住宅,近些年来,他对地产的兴趣也在下降。区域方面,他曾经重仓英国,如今对东南亚很有兴趣。

巴老更是如此,他说他看不懂科技股,也不买,结果你去看他的持仓,第一重仓股是苹果。他说苹果是消费股,可是人人都知道苹果是科技公司。

前一段时间,伯克希尔买了一堆台积电的股票,很快就卖掉了,说好的价值投资就是长期持股呢?

巴老笑而不语,变化对于巴老来说才是永远不变的。



华为还说过自己不做手机,结果如何?一度做得还不错,只是因为芯片供应问题才走下坡路,这是后话。

看看吕梁,他最后之所以贫病而终,恰恰是他不愿意迎接变化。

上世纪90年代初,他投身当时火爆的股市开始炒新股,先是搞咨询,后来开始直接指挥一些资金的投资运作。他本可以赚些钱,全身而退,但他不肯,一直走老路,走邪路:在其一路操控下,康达尔股价从最初的9元/股最高炒到了84元/股。2000年12月开始,走牛了近两年的中科创业连续9个跌停,彻底崩盘。



▲吕梁

中科创业的股价操纵案堪称“中国股市第一案”:吕梁募集资金的渠道惊人庞大,几乎动用了能想到的各种手段,如上市公司互保、银行质押贷款、券商融资、个人锁仓等,横跨20多个省市,100余家单位及个人、120多家证券营业部卷入其中。

吕梁一条道走到黑,不肯向善,不肯金盆洗手,不肯在日益严密的监管面前低头,付出的代价就是永远不能翻身。

他当然是聪明人,可是那又如何?

富人为什么会有钱?为什么会持续有钱?

李佳琦卖口红卖得好,是因为他做过销售,有千锤百炼的硬功夫。

巴菲特的业绩是:

从1965年至2022年的58年,伯克希尔的总增长规模达到了惊人的3.79万倍,年复合收益率高达19.8%,远远跑赢同期的标普500指数247倍的总回报。

巴菲特最喜欢干的事情是什么?不是去媒体做短期预测,也不是上电视节目装神弄鬼,那都是在割韭菜。

巴菲特说他最大的乐趣是读公司的财务报表。



解读财报有什么作用?排除财务造假;发现企业核心竞争力,为投资提供参考;了解企业的经营策略、销售策略、现金流优劣等至关重要的信息;强化持股的信息和决心。

他还有一个好哥们芒格,这也是一位好学之人。

芒格说:“如果你想有所成就,就用生命的大半时间去阅读”。

在南加州大学的一次演讲上,芒格有更直白的表达:

“有一个相关的道理非常重要,那就是你们必须坚持终身学习。如果没有终身学习,你们大家将不会取得很高的成就。光靠已有的知识,你们在生活中走不了多远。离开这里之后,你们还得继续学习,这样才能在生活中走更远。就拿世界上最受尊敬的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来说,它的长期大额投资业绩可能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出色的。让伯克希尔在这个十年赚到许多钱的方法,在下个十年未必还能那么管用。”

没有学习型的巴菲特和芒格,就没有赚钱的伯克希尔。

很多的企业家赚了一些钱之后就开始花天酒地,就开始更专注研究潜规则,更关注以下问题:

“比如住酒店时纯净水要最新生产批次,房间配加湿器湿度不能大于百分50,房间不能有异味。

需开净化器,但不能有噪音,晚上睡眠时,所有机器上光亮的地方需用黑色胶布贴住。晚睡觉时要绝对安静。

一般自己带雪茄(Cohiba系列)、(Davidoff系列)需配备雪茄烟缸,雪茄剪和雪茄枪”。



▲某总的习惯和嗜好

至于学习是什么,他们并不关心。这其实就失去商业发展的强大驱动力,失败是必然的。

任正非一个人出差,不带助理曾引热议。但任正非更应得到尊重的原因是他对学习的高度重视。

当有人问华为公司如何实现持续的成功时?任正非说要素之一就是:“要拥有一个庞大的、勤劳的、勇敢的奋斗群体。这个群体的特征是善于学习。”

我对此深以为然。

李嘉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保持着两个优良的习惯,一个就是睡前看书,另一个就是晚饭后看15-20分钟的英文电视,看的时候还要大声跟着说。

当别人问他为何要这样的时候,李嘉诚云淡风轻说了句“怕自己落伍”。

能持续保持巨富的人,都是主动学习的人,他们每一天都在把自己变得更强大。



那些赚了些钱就胡吃海塞,从此远离有效信息的富豪的楼全都塌了,没有一个例外。

比如,吕梁作为昔日的资本市场大鳄,临终前连治病钱都成问题,后来选择投案自首,何以至此?

因为他隐身之后再无技术迭代,他永远就是40多岁会学的那一套投机的本领,22年过去,他还是22年前那个吕梁。

同样是40多岁,任正非选择创业,李嘉诚转换赛道,比吕梁小几岁的董明珠从南京一家化工研究所的行政管理工作岗辞职,到珠海并且加入格力,成为一名基层销售人员,最后走上人生巅峰。

所以说,吕梁的故事和结局其实有某种必然性。

总结一下,如何成为富人,且能够持续保持财富,就是12个字:

“看清大势”——要搭顺风车,只有顺势才能有所成就,这个势包括时间、区域,争取做风口上的猪。

“勇于变化”——要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和强大的执行力,该变就变,否则一定会被时代碾压。

“持续学习”——少看知识含量低的短视频,少打麻将,少交损友,不在群里和无知无趣无畏之人争论,能退的群都退掉。每天留出一个小时的深度阅读时间,半个小时浏览新闻,如果有可能的话,定期和海外朋友交流信息、观点。

人和人的不同,本质上是观念、格局、执行力的不同,巴菲特们敏捷聪颖执行力强,普通人稍显迟钝犹豫且“雷声大雨点小”,时间一长,两者之间的差距就要以“亿元”来计算。

这个世界或许竞争已经极其惨烈,但机会依然存在。

2016年的一次电视节目中,马斯克说:“我们还没有生产太多车,有三万多”,杨元庆说:“联想这个财政年度销售了1.15亿台的设备……”

现在来看,马斯克的成功光环似乎更耀眼一些。

这世界总是奖励那些持续努力,找对了方向的勇敢者。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