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沉痛悼念本刊创刊顾问、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科学家

沉痛悼念本刊创刊顾问、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科学家



本刊创刊顾问、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月27日19点31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自本刊2006年创刊伊始,厉以宁教授即任本刊顾问,十余年来始终指导和关怀着本刊的方向和质量,为本刊的成长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作为我国最早提出股份制改革理论的学者之一,厉以宁持续为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疾呼,著述无数;作为活跃在教学一线的大学教授,厉以宁从教几十年,桃李满天下;作为一位具有诗人气质的经济学家,厉以宁的诗风清新自然,“不求浮华,但求警句”。在2018年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厉以宁“改革先锋”称号,称他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积极倡导者”,获奖后,厉以宁表示,“作为读书人,总有些正心、齐家、改善人民生活的想法,这是我坚持至今的动力。”

2016年8月,厉以宁在我刊发表了题为《民企、供给侧改革及三农问题——漫谈中国当前经济形势》的文章,纵论中国经济形势,为改革开出良方秘药,时年86岁的他,思路之清晰,思考之深刻,令人震动。

现特将旧文重发,谨以永远缅怀这盏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变革的学术明灯。



民企、供给侧改革及三农问题

——漫谈中国当前经济形势

近一段时期,各界人士经常反映民营企业经营困难,所以习近平同志在两会期间,专门到全国工商联和民建的联组会上做了很重要的讲话。

民营企业的三个问题

习近平同志的讲话,实际上讲了三个问题:一是怎么看待民营企业在中国的位置,二是民营企业有什么困难、怎么解决,三是如何处理民营企业与政府的关系。

第一个问题,这么多年以来政府一直在注意保护民营企业的产权和知识产权,一直在强调中国的国民经济有两个基础:一个基础是公有制企业,一个基础是民营企业。把民营企业提到这么高的位置上,这是以前中央领导一再讲过的,但是社会各界并没有充分注意到。为什么没有得到充分的注意呢?

因为第二个问题来了,民营经济遇到了困难。民营企业反映的最大问题,习近平同志这一次也讲了,就是外界说的准入难。虽然政策上民营企业很多领域是可以进入的,但是为什么进去不了呢?因为出现了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进去了,“砰”地一下,又给弹出来了。这个困难,又被比喻成最后一公里。比如民营企业为什么得不到贷款?这就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为什么民营企业不能进入啊?就像刚才所说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这样的一些问题,也是因为最后一公里没解决。

第三个问题是信心不足,究竟怎么处理企业跟政府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习近平同志用两个字来概括,第一个是亲,第二个是清。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讲,要做到亲,就一定要深入基层,了解民营企业遇到的困难,帮他们解决问题。要做到清,就是不能以权谋私,在跟民营企业交往的过程中不能向人家要钱。

对民营企业家来讲呢,也是亲、清两个字。亲,就是民营企业要主动地跟政府去汇报自己的困难,把问题讲清楚,让上面了解情况解决问题;清,民营企业家要认识到在处理跟政府的关系时,不能行贿或者有其他的情况,要干干净净的。

习近平同志讲,在反腐败斗争中查到了一些案件,民营企业跟政府官员有不清不楚的地方。他说亲和清,既是对政府干部的要求,也是对民营企业的要求。政府干部出了问题,是党没有管教好,今后要加强管教。民营企业有这个问题,行贿了,也不对,这样妨碍你的前行,所以要正确处理这个关系,民营企业应该有信心。

很多民营企业在两会期间听到习近平同志的讲话,就感觉到我们的事业是有前景的。

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首先要理解,新常态究竟是什么?

新常态就是按规律办事,不做违背经济规律的事情。过去高速的增长,10%、9%这样的增长,实际上不能够长久维持。因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它的方式就要转变。这种情况下,应该把改革放在重要的位置。中国在新常态下的经济规律,应该是L形的,就是说达不到以前那么高的高度,今后只能在中高速这个范围内增长。

要想回到过去的百分之八、九、十这样的速度是不可能的,因为回到过去的高速增长就要大量投放货币、大量投资,结果重复建设问题没解决,效率没提高。

经济发展也不可能是U形,就是下来以后,最后还上去了。这是不可能的,我们的新常态就是要中高速发展保持一段时间。

今后怎么样?会不会百分之六点几,这也很难讲,即使这样也是符合规律的。现在的计划,到2020年之前,还是保持在6.5%至7% 这个范围内。从长远来看,经济增长的品质比经济增长的速度更重要。所以现在的问题不仅仅是调动需求的问题,而是到了供给侧一边。供给侧主要解决什么问题?主要解决结构调整的问题。

结构调整是中期的任务,涉及面很广,其中有两方面是最要紧的:一个就是消除现在的产能过剩现象。因为产能过剩已经成为一个大包袱。我学习了习近平同志的讲话以后,在两会期间的记者招待会上就讲了两句话:与其养亏损企业,不如养职工。国有企业好多该停的,产能过剩品质又差,又造成了污染,你不关停干嘛?不关停就是担心工人下岗又怎么办?那就养起来。所以国家拨一千亿经费,就是要解决把工人养起来的问题。

工人养起来要分情况,年龄偏大的到退休年龄,或者接近退休,就可以办退休了。中年怎么办?再学习、培训。所以说养职工并不是让他闲着,要让他们学习,其中也包括了职工愿意自主创业的帮助他贷款。

过剩的行业要关停,把人员养起来。短板企业就是要创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样一来中国经济才有希望。因为短板需要高科技、高技术。新的投资过去之所以进不去,因为产品品质不可能提高,进去没用,只能又造成新的过剩,所以要和技术创新结合在一起。

供给侧改革当中,重中之重是三个清单的推行。

第一个清单就是权力清单。政府的任何执法必须有法律授权的根据,没有法律授权的根据是不合法的,这就能够制止乱作为。第二个清单是责任清单。就是说对政府和它的下属部门,必须走程序,按规定该批就要批准。人家申请办企业,你一拖几个月,机会一错过就没了。所以规定一个星期批完,和实际操作时十天才批完,结果是不一样的。第三个清单是负面清单。法律禁止的你不能干,法律有限制的要报批。如果既不是法律禁止,又不是法律限制的,那就可以干。

给企业支招

我到河北考察,河北的那些企业家在会场就把我围住了,说请你给我们讲几句话指点指点。我说谈不上指点,我跟你们一样都在学习过程中,谁也不是先知先觉者,都是在实践中学习。

在实践中学习要注意什么问题呢?第一,让产品更有现实意义,让产品有新的市场。这就是说产品一定要能够适应时代的需要。你都是十年一贯的产品谁买啊?只有让产品更个性化,才能符合消费者的需要。

第二,让服务更人性化。现在的服务业已经占到GDP的一半以上,在一半以上的这个过程中,大家想一下,你如果还跟过去一样,那些国营包括一些民营的,白天坐在那地方,好像你求我,服务是你要求顾客的,这就不行。你必须更加人性化,这样才能够打开消费。你坐在那儿等怎么能行呢?

第三句话最重要,关键在创造品牌,要把品牌打到国外去。中国并不是新产品不多,主要是没品牌。没品牌会出问题的。中国品牌协会作过调查,对那些在浙江采购货品的外商进行问卷调查,说把你记忆中、印象中最好的中国制造业品牌写几个在上面。结果问卷调查收上来了,只有一个是最集中的:茅台酒。一谈到中国制造业品牌就只是茅台酒。中国好多制造业,品牌不行,品牌在国际上没站住脚,这怎么能行呢?

第四句话就是把顾客留在国内。顾客留在国内,跟顾客出国买东西是不一样的。顾客到国外去买东西,增加的是外国的税收,增加的是外国的就业。而品牌留在中国,那就不一样了,增加的税收是中国的税收,增加的就业是中国的就业。

混合所有制难点在哪里

国有企业改革中央文件虽然有了,但细则还没有完全出来。实际上可以分两个层次来讲。

一个是资产管理部门的层次。资产管理要管好国有资产,不要让它流失。当然这还不够,它着重在资产运营效率,或者说资产配置效率上。好几十万亿的国有企业,现在的配置是最好的吗?调整一下配置,效率可能就大大提高。

第二个层次是国有企业的层次,这个要改。怎么改?首先分产业,竞争性产业、引领性产业。混合所有制就是要产权明确,是多元的、多种形式的投资。

全国政协在江西上饶调查,有国有企业、有民营企业,问到混合所有制,他们都不说话。国企的态度基本就是,上面让我搞我就搞,你让我跟谁谈判,我就跟谁谈判。我如果自己去找合作伙伴,将来查得没完没了,我走到哪儿都查。产权激励制可以干,混合所有制,我一搞就不得了,就说国有资产流失了,我贪污了、以权谋私了。所以,你让我去搞我都不想搞。

和国企的态度相比,民营企业态度要积极,我们在开发区看到,民营企业产权激励搞得活跃。它那里有章法,民营企业好办。

职业经理人制度有进步

职业经理人制度是个很难的命题。因为民营企业开始出现选择继承人的问题。我们在浙江调查,那里跟过去不一样了,接班的不一定是厂长的大儿子了。他们是贤中取亲,或者是亲中取贤。这些人都很能干品德也好,我在挑接班人的时候,谁跟我最亲我就挑谁。因为其他条件一样啊都能干,叫贤中取亲。亲中取贤呢?这些人都是我的家属,但是谁最能干我挑谁。

所以现在的浙江民营企业,走的是现代企业自主道路,产权落实到家族成员。以后就按股份分红,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谁来做经理人呢?在社会上聘,所以现在很多退下来的高管有人聘。

我在调查时发现,这样还不行,这些职业经理人没有股份,合同期满就可以走了。想要把他留住只有让职业经理人变为合伙人。在这个问题上,国有企业也在做试验,但是现在细则也没有出来,很多政策很好,但得有细则,细则能够真正落地了,最后一段路也就走完了。

从家庭农场到“城归”

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是中国目前的大事。

我们先谈土地确权。土地确权是什么?农民有承包地,有宅基地使用权,农民在宅基地自己盖了房子,但在没有确权之前,农民是不放心的。农民经常反映,我这地被村占了,我的宅基地的房子被拆迁了。他心里不踏实,不保险。我们在2012年十八大召开前到浙江的杭州、嘉兴和湖州进行调查。我们到嘉兴市的平湖市很多乡镇去看,地上全是放鞭炮留下的红纸屑,是因为土地确权验收了,工作队撤走了,农民高兴得放鞭炮。土地确权以后,首先是农民安心了,我承包地有了权、有了证,你谁也不能把我迁走,我可以打官司告你。我的房子是我宅基地建的房子,我现在土地所有,你能随便把我家就拆掉吗?告你去。所以农民是安心的。

农业合作社真正是合作社,过去好多是假的。土地没有确权就成立合作社,农民心里还不放心,担心过一些天土地又没了。现在不同了,土地有人种了,当然不全是本地农民种的。我在我的家乡江苏扬州考察,现在田都是苏北的农民来种的。苏北农民到这里承包土地,然后扬州的农民干嘛去了?去帮人家建房、修脚、搓澡、当裁缝去了,这是扬州的特点。在浙江考察田谁种的?不是浙江人种,是安徽人来种的,浙江人干嘛去了?做小生意去了。

有些田地,被起了新的名词,叫家庭农场。过去没听说过中国有家庭农场,只有美国、荷兰、丹麦这些国家有,法国可能也有。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中国有了,农民承包权有了,他心安,所以他把家庭农场办好了。

现在农村还有一个新名词,叫“城归”:年轻人到城里去打工,打了几年工积攒了一点钱回来办小微企业。在贵州毕节,有一个小微企业园,就是城归以后在这里办工厂办作坊。我们到了一家专门烤面包的作坊,主人在城里打工学会了,到这边开,生意挺好。还有回来当裁缝的,他在城里头知道什么样的布料受欢迎,他回来办这样的小企业。这就是农民创业。

所以中国农村在发生变化。回到刚才讲的浙江嘉兴的考察,他们说土地确权以前城市居民的平均收入跟农村的平均收入之比是3.1:1,就是城市居民比农民多3.1倍。土地确权搞了几年,现在又全部验收了,城乡收入差别是1.9:1,从3.1:1提高到1.9:1,农民收入增加了。我们在嘉兴看到宅基地上盖的房子,都有四层楼。我们问,你家里有这么多人住吗?他们说,不是,我一楼是店面,出租给外地人做生意,二层给他们家住,我一个月就有收入了。我住三四层就够了。

还有在浙江嘉兴,土地面积重新丈量以后,多了20%。怎么会多20%呢?农民说,第一个原因,承包制30多年前就搞了,30多年前土地品质有好有坏,好地一亩抵一亩,坏地两亩折算一亩。经过30年了,土地品质都差不多了,所以事前讨论要不要折算,都说不要折算了,都一亩算一亩。第二,过去是一小块一小块的,用牛耕地。牛耕地,它有田埂,田埂不算土地,田埂两边不算土地。现在30年过去了,农民都用拖拉机、插秧机、收割机了,所以田埂就去掉了。第三个原因,当初有农业税,所以家家都虚报一点,一亩三分地,我就报一亩。现在没农业税了,所以不用少报了。

精准扶贫才能见成效

现在中央的政策,是要精准扶贫。要做到精准扶贫,首先要改变农民的观念。

的确,农民有很多方面,观念跟不上。我曾经到过一个地方,很穷,但是山上有草。外地一些慈善机构、公益机构到这里来帮扶,说我赠送一百只黑山羊给你们,黑山羊你这些草就够培养,它的毛皮很值钱你们就可以致富。第二年又去看了,按说应该繁殖了不少了,但结果,一只都没了,都给农民分了吃了。所以大家说这观念不改变不行,扶贫一定要和教育结合在一起,让他们受教育,不然的话羊就给农民吃了。

另外要扶贫,一定要找对门路。贵州毕节有一个迁西县,有人教当地农民种草莓,塑胶大棚,一年一亩地,收入9万块。种其他的,板栗五万块钱,粮食一千块钱。这就找对门路了。种草莓时,把村里重新整修了一下,有一些家里房子大的就办农家乐。城里人周末来摘草莓,中午就在那儿吃饭,这一下就富了嘛。

当然,教育问题始终是重要问题。中国农村现在大概是什么情况?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是2亿6千万人,据说还不止。另外一个4千万,是留守妇女。老婆没有跟着去,就留在村子里。还有4千万留守儿童,4千万留守老人。这个问题要解决,下一步既能够扩大中国的内需,又能够提高中国的城镇化率的办法,就是让进城打工的农民能转为城市户口。转为城市户口可以把家属接到城里去,这样的话消费也能扩大了。

户口制度正在改进

中国如何改革现在的户口制度呢?这是一个大家都在探讨的问题。上海是最早实行积分制的城市。积分制就进城打工的农民,他的学历占多少分,他的工龄占多少分、给厂里做过什么贡献加多少分,有什么突出的事迹没有,比如说救人、救火也可以加分。为什么上海要搞积分制?因为上海情况比较特殊。从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就在中国办工厂,后来上海的民营资本也起来了,就是民族资本家也办了工厂。工人从哪里来?工人不是上海的,是苏北农村、苏南农村的。只要工厂要他,他就入了上海户口,到后来老婆孩子也去了,都可以成为上海人。

改革开放以后,仍然是苏北、苏南的农民到上海去做工。但存在两种户口制度,农村户口、城市户口。农村户口的人在上海,不能够进入上海的户籍,孩子上学只能在民办学校,不能进政府办的义务学校,所以上海的工人啊,他就有意见了。我来了二十多年了,快三十年了,孩子都这么大了,还不让我入上海户口?刚好浙江、江苏也正在准备发展工业,缺熟练工工人啊,他们到上海去挖,上我们那去,可以很快解决城市户口的问题,因为你们是技工啊。

这一下子上海技工就不稳定了。上海市政府知道了,怎么办?就推出了积分制。你来多少年了,你分数够了,全家转入上海户口。这样就把人稳住了,所以现在大城市都在搞积分制。

在北京有一次教育工作会上,苏州市的教育局局长,他说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早上我接到苏州的电话,农民工转入城市户口在苏州已经批准试点了。这在全国的大中城市影响很大,这是稳定制造业工人队伍的办法,也是公平的。

第二个办法是什么呢?就是分区推进。中国的城镇化等于老城区+新城区+新社区,老城区是什么呢?就是过去,工厂有污染的迁走,棚户区拆掉,把它变成适合人居住的地区,成为商业中心、服务中心。老城区改造,新城区发展。新城区就是在郊外或者小镇边上附近批一块土地,让老百姓能够有工作做,工厂迁来了,还有就是把家属带到这儿来。你不把家属带这里,到下班工人都回到老城区了,新城区就变成了鬼城。这样的话又浪费还又容易出各种事故。

那新社区呢,就是现在的新农村改革,只要城乡户口一元化、社会保障一元化了,村的建制改为社区建制,中国城镇化就成功了。

关于人力资本和人口红利

现在有这么一种观点,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没了,枯竭了。因为农村里没那么多劳动力在增长。我们在广州开过一个座谈会。座谈会上有两个民营企业家,先后发言,发言什么内容呢?就是说我们在前两年看到国内的工资在涨,我们就把工厂搬到东南亚去了。到那去了工资的确比中国便宜,但是我们后悔了,不该迁走的,因为那里的工人懒惰,不听话,爱上班就上班,不想上班就不上,这时想起来中国工人最有纪律,比东南亚的工人有纪律的多,所以我们感到后悔了。还有的人说,我们为什么后悔,当初就贪图土地比中国便宜,其实土地也不便宜,他们的腐败比中国还严重。

中国工人守纪律,肯学习,这就是素质。所以当前应该怎么来加紧发掘中国的人力资本。退休的人还可以发挥余热,可以自己创业,可以自己开店,这就是人力资本。

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蓝领、白领划分是工业化开始以后才热起来,并且最初划分很明显。因为它是形成了二元机制,一个是体力劳动,一个是脑力劳动。以前这两个市场互不相通。蓝领就是一辈子干体力劳动,到后来情况发生变化。最近《北京青年报》登的一则消息,北京市的环保工人已经用电脑来操作了。什么时候、哪个地方需要把垃圾运走都是电脑操作。当人人都在电脑跟前工作时,你能认清哪个是蓝领、哪个是白领?所以这是历史形成的,中国是正在新人口红利,正处在需要学习、需要培训这样一个过程。所以我们应该说,从中国工人的品质、中国工人的吃苦耐劳,一直到他接受新的教育来看,蓝领和白领的界限渐渐过时,将来就不再分了,这个是将来的事情。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