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时报时评·两会观察丨用好产业政策确保发展稳健安全政府产业链性产业

时报时评·两会观察丨用好产业政策确保发展稳健安全政府产业链性产业





图片来源/新华社

张娜

承继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强调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形成交汇,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面临难得机遇。但同时我国发展面临诸多困难挑战,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大,全球通胀仍处于高位,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动能减弱,外部打压遏制不断上升。国内经济增长企稳向上基础尚需巩固。时与势决定了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更加科学合理运用好产业政策确保发展稳健安全。

顺势而为,加快传统产业政策转型,由差异化、选择性产业政策向普惠化、功能性产业政策转变。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传统产业政策必须顺应发展阶段转换,尽快实现产业政策转型。“发展和安全并举”无疑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当下产业政策转型最明确的要求和最精准的定位。要实现这一目标要求,传统产业政策须实现两个转型:一要由差异化产业政策逐步转变为普惠性产业政策。政府的职能和行为,应更多聚焦到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普惠的制度环境,逐步减少针对少数目标产业、目标企业和目标技术的补贴。二要由选择性产业政策逐步转变为功能性产业政策。政府应加强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的协同,通过维护公平竞争,降低交易成本,放宽产业准入,形成更有助于市场运行和竞争机制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此外,在新发展阶段,政策实施要预留过渡期,加强政策设计和实施方式与国际通行规则的接轨。

应势而动,产业政策要瞄准有利于“发展和安全”方向,引导资源流向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产业政策的关键是方向性引导,要通过清晰的产业规划及布局,着力增强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适应性,为增加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产业有效供给、降低无效供给创造条件。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预算报告、计划报告对产业政策着力点给出明确方向和细化部署。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预算报告提出,产业基础再造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安排133亿元、增加44亿元,着力支持集成电路等关键产业发展。计划报告部署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畅通。科学合理实施好产业政策是确保经济安全发展的重要环节。接下来,要发挥产业政策对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推动作用,更加有效统筹发展和安全,要着力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不断强化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乘势而上,增强产业政策“柔性”,集聚全球资源,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和产业安全水平。目前,全球主要创新型国家集中在智能、低碳、健康等前沿方向布局未来产业,以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生物技术、空间技术等科技领域的突破,引领产业升级方向。为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抢占新一轮产业变革的制高点,政府和市场需与时俱进,及时革新思想观念,在建立自主可控的产业链计划之外,适时制定包容性开放性的产业政策指南,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开放格局中,吸纳整合全球资源为我所用,提升我国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进而提升我国产业竞争能力和产业安全水平。

作者系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总 监 制丨王辉王继承

监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陈姝含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