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深读丨3天2家银行关闭!为何市场对美式“刚兑”不买账?金融银行业美联储美国银行中小银行商业银行资本

深读丨3天2家银行关闭!为何市场对美式“刚兑”不买账?金融银行业美联储美国银行中小银行商业银行资本


本文收录于专辑#关注硅谷银行关闭冲击波#

尽管有美国财政部、美联储、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紧急“托底”,但是硅谷银行关闭风波并未平息,甚至在今天掀起更大的“滔天巨浪”,冲击美国之外的资本市场。3月14日,亚太股市普跌;东证银行指数当日一度暴跌逾7%,三个交易日累计跌幅近16%。这场始于美国硅谷的流动性危机为何仍在放大?已经“爆雷”的美国银行是否仅是危机的“冰山一角”?我们是否会见证又一个雷曼时刻的到来?


恐慌蔓延:

一场从硅谷银行开始的流动性危机

“硅谷银行门口,储户们排起了取款的长队。”美国时间3月13日上午,在加州工作的华人律师陈奇告诉南方+记者,通过当地的电视台,他看到储户们争先恐后地去硅谷银行取款。其中,不少人试图通过网上银行取款未成功,所以也来到网点排队;而有些人希望到达银行现场,获取更多的消息。


3月13日,客户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市硅谷银行总部外排队等候办理业务。

当地时间3月12日晚间,美国财政部、美联储、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就硅谷银行关闭事件发布联合声明。声明指出,从3月13日开始,储户将可以支取他们所有的钱。

声明还指出,当前美国金融管理部门正在采取果断行动,通过增强公众对银行系统的信心来保护美国经济。这将确保美国银行系统能够继续保护储户的存款,并为家庭和企业提供信贷,以推动经济实现强劲的、可持续的增长。


3月13日,人们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的硅谷银行总部外排队等候办理业务。

对硅谷银行的紧急救助,不仅仅在于托底硅谷银行,更意在稳住美国银行业。在声明发出的同一日,美联储提出,将对银行业“输血”以确保其满足储户的要求。

然而,尽管美国财政部长耶伦12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联邦政府希望确保一家银行存在的问题不会“传染”给其他银行。但由硅谷银行引发的流动性风险并未得到遏制。

当地时间3月12日,签名银行(Signature Bank)被纽约州金融监管机构关闭。该银行总资产规模达110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500亿元)。此外,美国第一共和银行(FRC)的处境也非常危险。该银行此前已经遭到挤兑。


3月13日,行人从美国纽约第一共和银行一家营业部外走过。

美国银行业的流动性危机,让资本市场感到恐慌。3月13日晚间,美股银行股再度上演崩盘式下跌,美股银行股指数一度暴跌11%,费城证交所KBW银行指数大跌超11%。盘中超过10家中小银行股价触及熔断。

3月14日,这一风暴继续传导至亚太,银行股遭严重抛售。3月14日,亚太股市跌幅扩大,沪指收报3245.31点,跌幅0.72%;深成指收报11416.57点,跌幅0.77%。日经225指数收报27222.04点,跌幅2.19%;韩国综合指数收报2348.97点,跌幅2.56%。东证银行指数当日一度暴跌逾7%,三个交易日累计跌幅近16%。

数据显示,在美国硅谷银行危机爆发后,从纽约到日本的投资者纷纷削减对银行股的敞口,MSCI全球金融指数和MSCI新兴市场金融指数的总市值在三天内下跌了约4650亿美元。

为何美国当局一系列针对硅谷银行的举措未能阻断风险在美国银行业间传染?

“这并不意外。”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表示,在正常年份,美国也会有中小银行关闭。而美联储的急速加息让美国的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面临的风险显著上升。他认为,美国财政部、美联储、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已经采取了一揽子政策,应该会让美国避免挤兑带来的大量银行倒闭。目前看还不足以判断美国银行业出现系统性问题。

知名经济学家任泽平则认为,美联储面临的是整个银行业危机和流动性危机。他说,“厨房里不止一只蟑螂。”他认为,美国硅谷银行、Signature银行以及第一共和银行连续爆雷,仅仅是美国银行业风险的冰山一角


冰山一角:

从无限量化宽松到激进加息周期

经济学家的判断不无道理。最近2个交易日,资本市场未见丝毫缓和,投资者开始将目光转向潜在风险区域——美国地方性银行,包括西太平洋合众银行(PacWest Bancorp)、西部联合银行(Western Alliance Bancorp)、第一共和银行(First Republic Bank)等在内的多家银行多次触发日内停牌。


这是3月13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米尔布雷市拍摄的第一共和银行营业部外景。

观察这场持续蔓延的危机,我们需要将时光倒回至2020年。彼时,美联储用货币政策抗疫,推出无限量量化宽松(QE)政策,随后承诺将长时间维持0利率水平,开启大规模“放水”周期。

就这样,巨量资金流入银行体系。数据显示,2019年第四季度至2022年第四季度期间,美国银行业存款增加了超过5万亿美元。但是,“在2020年全球大“放水”的环境下,银行贷款需求疲软,银行资金无处可去。”知名经济学家任泽平表示。

众所周知,存款是银行的“负债”,在“有借必有贷”的会计复式记账原则下,银行在吸收100元“负债”后必须为其匹配相应数额的“资产”。这个资产可以是贷款,也可以是债券。

前述银行业增加的5万亿美元存款中,仅14%被用于贷款,那么,银行去哪为这些“负债”找到匹配的“资产”呢?在流动性过剩的大环境下,包括硅谷银行在内的许多美国银行选择大量购入美国国债。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思睿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洪灏解释了银行大量购入美债的逻辑:“既然美联储利率是0,那么就都买安全的资产——短期美债吧,还可以吃点利息,挣点小钱。


3月13日,客户在美国纽约市签名银行网点内等待办理业务。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3月15日美联储宣布加息前,美国商业银行持有国债约4.6万亿美元,较量化宽松开始前增加53%。

这也为银行流动性危机埋下伏笔。从2022年3月开始,美联储开启“疯狂加息”模式,到今年3月,已累计加息450个基点。美联储如此激进地从市场中“抽水”导致美债收益率快速飙升,各家银行此前在流动性宽松背景下购买的大量美债资产价格出现大幅下跌,银行出现了账面浮亏甚至是“血亏”。以硅谷银行为例,“即便是还没有卖,记账上也需要以市价来计算,而硅谷的市价计价的损失已经超过了其股本总额。”洪灏说。

为了应对储户的挤提,硅谷银行只能亏本卖出美债,流动性危机随之而来。更可怕的是,潜藏流动性危机的绝不止硅谷银行、签名银行。根据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数据,截至2022年第四季度,美国银行系统内未实现损失约为6200亿美元,其中可售国债及证券约为2795亿美元。在美联储此轮加息周期下,“必然有很多其他地方性银行在使用类似的手段进行现金管理,在美债短端收益率飙升的今天,它们必然面临着同样的风险。”洪灏指出。


不断发酵:

又一个雷曼时刻再现?

“优等生”硅谷银行骤然关闭,不断引发“余震”——近两日美股动荡,以高科技公司为代表的纳斯达克指数出现较大幅度下跌,美国第一共和银行等大批银行股出现熔断式暴跌,市场情绪紧张。


3月13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顾客走进硅谷银行总部准备办理业务。

市场各方不禁要问:硅谷银行关闭是不是另一个雷曼时刻?是否会引发更大的金融危机?

“硅谷银行关闭事件与雷曼兄弟破产事件不同,不太可能发生类似雷曼时刻的系统性风险。”国联证券指出,从产生根源方面,硅谷银行事件是加息周期下银行个体资产负债期限严重错配导致的流动性危机,雷曼事件则是金融机构普遍高杠杆持有次级抵押债券导致的信用危机。“波及范围方面,硅谷银行危机发生后主要波及‘创投圈’,雷曼兄弟则在全球展业,是美国第四大投行和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危机可传导至整个金融体系,最终引发金融海啸。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同样认为,重演2008年金融海啸可能性偏低,主要是目前美国金融管理部门已经采取接管等措施,此外美联储对金融流动性危机管理方面有经验,可采取措施包括量化宽松、有毒资产购买等。“目前美国美联储等部门介入,市场情绪有所稳定,使得目前影响仍处于金融和市场层面。

任泽平则提出,从目前美联储公布的工具以及解决方案来看,仅对银行资产端起到了托底的作用,但对负债端储蓄流出的风险没有进行有效抑制。他认为,美联储要打扫所有战场,能否防止金融危机,取决于美联储能否应对及时、阻止传染链条以及获取市场信任。


3月13日,行人从美国纽约一家签名银行网点外走过。

在实体经济方面,周茂华认为,硅谷银行的关闭将导致硅谷的科技与初创公司的正常投融资活动受到冲击,对其他行业部门会产生一定影响。他表示,硅谷银行是属于大中型银行,引发市场对其他基础相对脆弱的中小银行“健康”状况担忧。“由此可能引发美国信贷门槛提高,叠加高利率环境,引发美国信贷收缩加速,但这点有待观察。

政策层面上,硅谷银行关闭增加了美联储治理通胀难度,美联储紧缩节奏调整的预期升温。国金证券分析师赵伟认为,考虑到硅谷银行事件溢出效应有限、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及时介入已隔离部分风险、大型商业银行相对稳定等因素,硅谷银行关闭风波倒逼美联储“政策转向”的可能性不高。

值得关注的是,危机仍引而未发。下一步,美联储需要在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和金融风险三者之间取得平衡。

华金期货研究员毛玮炜认为,如果美国滞胀延续,美联储以抑制通胀为长期目标,经济增速将出现进一步下滑,市场的信心在流动性收紧的预期下,导致资产再度抛售,引发“市场雪崩”。美联储在加息的道路上已经站在了“悬崖之上”,通胀风险与衰退风险并存, 以美股为代表的证券市场以及与经济相关的商品市场,未来的大幅动荡不可避免。

继续阅读>>特稿 丨“雷曼时刻”会重临吗?直击硅谷银行倒闭冲击波

【记者】唐柳雯 陈颖 黎华联

【统筹】陈颖

【图片】新华社

【作者】 唐柳雯;陈颖;黎华联

289财经热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