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发展大模型技术,提升我国数字经济全球竞争力智能化人工智能

发展大模型技术,提升我国数字经济全球竞争力智能化人工智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这对新时代数字经济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而在当前,人工智能预训练大模型(以下简称“大模型”)已经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新高地,很有可能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代际变革,引发下一轮人工智能发展浪潮。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多位政协委员、业界人士围绕大模型在相关领域的应用,以及由此带来的数实融合新赛道展开了讨论。

》推动场景应用从“样板间”向“商品房”转变

在全国政协委员,恒银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江浩然看来,大力发展国产人工智能大模型,充分发挥应用支撑作用,全面赋能各行各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走好数实融合发展之路的关键所在,也是全球科技大国必将争夺的新赛道。


江浩然表示,当前,国外已经形成了大模型的先发优势,不仅技术领先,而且通过大量用户使用,模型持续得到优化,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形势下,如果我国不加速发展,未来极有可能演化为新的“卡脖子”技术问题。“目前,与国外相比,我国在大模型技术方面的硬件、人才、生态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面临着市场机制发挥不充分、应用推广力度不足、场景建设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

对此,江浩然提出三条建议。

一是以政策引导为驱动,大力支持国产大模型技术攻关和产品推广。建议构建先行先试的准入机制和宽松的创新环境,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瞄准最高标准、最高水平开展先行先试,尽快推出对标ChatGPT的自主产品,进一步加快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平衡好发展与安全、风险与效率之间的关系。

二是以生态建设为支撑,营造国产大模型健康发展的成长氛围。建议从硬件、软件、机制等方面协同发力,重点支持我国头部企业加强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提高大模型产业链上关键基础设施的自主可控度,如深度学习框架、人工智能芯片等。通过政策扶持、产业基金、创业孵化器等方式,支持人工智能大模型相关的创新创业生态发展,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三是以场景应用为牵引,运用国产大模型技术赋能惠企便民。建议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为大模型技术打造和开放更多核心应用场景,鼓励以政策引导或补贴方式,推动国产大模型技术广泛应用于金融、能源、制造、汽车、传媒等领域,不断提高场景应用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前瞻性,持续优化用户体验,增强用户黏性。通过场景应用驱动,加快技术迭代,推动场景应用从“样板间”向“商品房”转变,加速抢占国际科技竞争新高地。


》大模型技术大幅加速了金融行业的智能化进程

在度小满CEO朱光看来,ChatGPT拥有持续的上下文对话能力,并具备一定逻辑推理能力,能对信息进行有效的总结提炼、生成文章、生成代码、完成翻译等,尤其是对话过程中展现出的智能水平令人惊叹。ChatGPT的问世,意味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到了从 “弱人工智能”向“强人工智能”跃迁的分水岭。


朱光表示,金融行业是大模型技术落地的最佳领域。如果将大模型的能力放在金融行业中去处理原有的任务,会对很多工作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在他看来,大模型可以分为理解式大模型和生成式大模型。

首先,理解式大模型在海量数据基础上进行预训练,可以大幅提升数据洞察理解能力,让金融机构的客户经营与风控等决策能力提升到新高度,实现有效的风险预警和预测,降低整个社会的金融风险。

其次,生成式大模型将以客户为中心,重塑客户服务流程和体验。金融业是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行业,对客户而言,生成式大模型可以是“永远在线的超级金融顾问”,对从业者而言,生成式大模型可以是“全能业务助理”。当人们习惯了大模型带来的交互体验,金融行业的智能化进程将大大加快。

在朱光看来,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金融科技公司在移动支付、数字信贷等领域,取得了很多创新成果,在金融科技的全球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而大模型技术作为移动互联网之后最大的技术革新,将对金融行业的智能化水平和数字化程度产生深刻影响,金融科技公司要抓住这次技术变革的机遇窗口,积极探索大模型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审慎应对其风险和挑战,助力金融业实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的跃升,夯实我国金融科技全球领先地位。

据悉,度小满依托于百度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开展了一系列基于大模型的应用。以风险管理为例,度小满已经将大型语言模型LLM应用在互联网文本数据、征信报告的解读上,通过用文本数据构造的预训练模型以及AI算法,能够将征信报告解读出40万维的风险变量,更好地识别小微企业主的信贷风险。作为首家接入百度旗下“文心一言”的金融科技公司,度小满在未来将基于文心一言的大模型技术基座,结合度小满业务场景积累的金融行业知识和数据进行交互式训练,打造全新的智能客服、智能风控、智能交互服务。

》人工智能带来的伦理问题需要法律法规约束

谈及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走到哪一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赵晓光表示,作为一种语言大模型,ChatGPT在文献分析、综述、语法纠错等应用中效率大大超过人类,但在语言理解、语境联想等方面的能力远不如人类。


在赵晓光看来,弱人工智能时代下,包括ChatGPT在内的人工智能仍是在完成人类的指令,借助高速的计算能力、强大的存储空间、精准的操作能力,提升人们的工作效率和决策能力,起到辅助人类工作的作用。

随着ChatGPT成为国内外市场高度关注的热点,国内不少企业也加入了该赛道。人们更加好奇,日渐强大的人工智能未来可以走多远?是否可以和人一样“聪明”甚至超越人类?

对此,赵晓光指出,让人工智能更接近人类智能,创造会学习、会思考、有情感的人工智能是科学家一直努力的目标,尽管人们还没有揭开生命起源的奥秘,也未弄清智能是如何产生的,但是人类从智能的表象出发,以自己为模板,一边模仿功能,一边试图通过深入研究解开谜团。

“在我们没有获得人类大脑产生智能和精密运转的秘密之前,很难达到与人类智能比肩的通用人工智能。即便科学家赋予机器人一些情感功能,也仅限于软件程序的功能,无法让人工智能独立思考,具备自主意识。”赵晓光说。

赵晓光指出,作为人类的工具,人工智能带来的这些伦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使用工具层面,可以通过制定法律法规、规则等对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者进行约束。

“人工智能技术是人类创造出来的、用于模仿人类自己的智能,是人类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目的是让生活更美好。”赵晓光说,相信人类有能力掌控人工智能,始终保持人类智能处于地球生物智能的顶端。

来源:人民政协网

编辑:莫愁

审核:周佳佳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