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你是如何一步步论为“隐形贫困人中”的?(建议收藏)网购信用卡蚂蚁花呗

你是如何一步步论为“隐形贫困人中”的?(建议收藏)网购信用卡蚂蚁花呗

子墨君:财经、商战、热点、历史、人性、思维,有价值的延伸阅读。


文 l 子墨君

九零后律师助理因无法偿还14张信用卡欠款而烧炭自尽,29岁男子因妻子沉迷网购被逼到跳楼自杀,九零后女护士欠款几十万被赶出家门分期时有多爽,还款时就有多惨。

是谁在诱导我们消费?年轻人热衷于超前消费的本质原因是什么?

年轻人是如何被欲望消费毁掉的?

我们又该如何逃离欲望消费的魔爪?

来看看本期内容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一类年轻人,他们薪水一般,有车有房,吃喝玩乐一样不差,朋友圈要么晒豪车名表,要么晒旅游健身,表面上过着一种神仙都羡慕的高配生活,背地里身上却连几百块钱都拿不出手,还背着一身债。你说他们真穷吧,但小日子却过得比谁都滋润,他们不是真的没钱,而是他们赚钱的速度远远赶不上他们花钱的速度而已,所以网络上对这类人有了一个新的定义,叫隐形贫困人口

01超前消费

中国青年报从发布过这样一个数据,有28.4%的年轻人是月光一族,有45.4%的人工作两三年了都还得靠父母救济才活得下去,这些隐形贫困人口知道物价高、房价高,社会竞争压力大,可就是抵挡不住物欲的诱惑,即便穷的叮当响,也要身先士卒,超前消费,为拉动社会经济做贡献,现在中国的恩格尔系数应该比以前要低很多了,但是对于年轻人来说,这是不存在的,中午吃韩国菜,晚上吃日本菜,宵夜是烤鱼、小龙虾,什么披萨,汉堡,锅包肉、糖醋里脊、木须肉,一周六天下馆子,剩下一天拿来睡觉,反正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如果工资不够用怎么办?像家里要要多了不好意思怎么办?这时候信用卡就派上用场了,兜里没钱可以刷卡,一张不够可以刷两张,两张不够我可以办四五张,分期还循环套用,这时候饮食的意义再也不是因为饿了要补充能量,而在于满足口舌之欲,健身的目的也不再是塑形,练出强劲体魄,而是满足朋友圈里晒照的虚荣心。

人民日报有过一个非常精辟的总结,能买戴森吸尘器就不用扫帚了,吃完牛油果又要吃藜麦了,100块钱一张的前男友面膜,用起来一点也不心疼,有女朋友的为女朋友剁手,没女朋友的为自己剁手,每年都发誓至少要存5万块,到年底了还差8万,这种生活表面看着风光无限,一副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豪迈,实则是投资未来,甚至会赔上自己的性命。

02案例

因为超前消费,负债累累被逼走绝路的案例比比皆是,比如广东珠海一位九零后女律师助理,月收入仅3000,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办了14张信用卡,欠款高达87万元,最终无力偿还而烧炭自尽。

又比如29岁男子因妻子沉迷网购,在网上买大牌包包衣服,造成负债20万,家里情况本来就不厚,每月收入只有几千元的他好不容易把这还清,结果妻子又因为网购刷爆了信用卡,结了各种贷款,变本加厉导致欠下30万的债务,最终男子承受不住压厉,跳楼轻生。

又有比如九零后女护士,每天上下班只坐网约车,看到心仪的东西就买,想去哪儿就马上定机票,月薪8000,月消费3万,几年下来就背上了十几万的债务,母亲帮他偿还20多万债务后仍然偷偷接待,最后母亲万念俱灰,拿出领养证将其赶出了家门等等等等,这样的新闻层出不穷。

03四种手段

为什么年轻人如此热衷于超前消费?曾经看过一个纪录片叫无节制消费的元凶,里面揭秘了商家利用消费者心理进行营销设计的秘密

为什么年轻人如此热衷于超前消费?主观上是因为他们不成熟、虚荣、冲动和不理性,源于人们内心普遍缺乏安全感,总是想通过用外在的无话的依托来确认自己生命的价值,而客观上,上家正是抓住了人性的弱点,设计一系列的陷阱来对消费者进行收割。

主要有四种手段。

第一种、攀比消费,商家会通过设计一种策略让产品加速淘汰,消费者不断换新后,衍生攀比心理,反过来促进商品销量。比如在照明行业,原本灯泡的普遍寿命是2500小时,但是根据行业内披露的一项保密协议,灯泡的使用寿命被缩减为1000小时,哪个厂家敢擅自将自己生产的灯泡寿命延长,都会被除以重罚,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缩短灯泡寿命,让消费者手里的产品快速过期,然后去买新产品,又比如纪录片中采访那些连夜排队抢苹果5C的年轻人时,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来抢5C,也分不清5C和5到底有什么区别,有的只是觉得颜色好看而已,但是他们仍然会为了抢新款手机而连夜排队,甚至有的不幸割肾,包括现在的汽车、手机、电脑等,这些产品的厂家都是用同样的套路。这样的策略一旦出来,消费者就会不停更换新产品,只要一看周围的人都换上了新产品,出于攀比也得赶紧换掉手中的旧产品。但问题到底是这种淘汰式的消费引发了攀比行为,还是我们的攀比心理催生出了这么邪恶的消费模式,谁也没有答案。

第二种、焦虑消费,纪录片中主持人体验过一项美容项目,美容师先对他抽血,经过处理后再将血清注入到这个主持人的脸上,血清当中的生长因子会让人看起来显得更加紧致、年轻。虽然这项实验并没有得到严密的科学证实,但很多美容师依赖这种手术赚的盆满钵满。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在看到这种美容项目或是接受治疗之前,根本不在意自己的皮肤是否变松弛了,直到看到这些广告,才开始发觉自己变老了,老人怕死,小孩怕蠢,女人怕丑,男人怕不行,商家总是挖掘出我们消费者最恐惧的事情,对我们进行精准打击,让这些消费者心甘情愿的为了缓解内心焦虑而主动掏钱,甚至在最后还要对他们给予所谓的帮助而感动不已。

第三种、冲动消费,很多人虽然已经成年,但在消费的时候还是像一个孩子一样,不加思考,只凭一时的冲动就掏钱了。在英美国家,每年光是儿童消费就做出了7100英镑的贡献。商家不仅要通过儿童像大人的口袋里掏钱,还要让成年人像儿童一样喜欢掏钱。罗克斯大学的教授本杰明说,成年消费者最大的问题就是他们会在花钱的时候犹豫,看到一双非常喜欢的鞋,但是价格有点小贵,等下次有钱了再买,这是商家最不愿意看到的,商家喜欢让成年人掏钱,像小孩子一样豪爽,于是就想到了信用卡,比起用现金支付,用信用卡支付显然没有多少心痛的感觉,于是刷卡消费,借条、花呗等这些产品应运而生,你现在没钱,没关系,我们借给你,这时候,消费者的购买力顿时上升了一个量级,数据显示,月均消费1000块钱以下的中低消费人群,在使用蚂蚁花呗以后,消费能力瞬间提升了50%。商家给你洗脑,让你产生了一种现在买不起没关系,未来一定买得起的错觉。

第四种、洗脑消费,在商家的鼓吹下,消费主义大风盛行。比如女人一定要为自己活一次,所以在为自己花钱时不要吝啬,比如钻石代表永恒,肯为你花钱的男人才是爱你的男人,又比如,会花钱的人才会赚钱。这些洗脑式的消费观念正在蚕食年轻人脑海中仅存的那点理智。更可怕的是,很多人甚至鼓吹借钱花能够逼着你有出息,会花钱才会赚钱,其实商家是引用了哥伦比亚大学一个教授的观点,这位教授通过研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想比于没有贷款,有贷款压力使美国年轻人更加勤奋,迫使他们更加追求自立,特别是因为每个月要还款,众多家庭开始注意理财,仅先安排家庭的收支流水,并且催生出家庭财务规划这个职业,以保证每个月都能够按期交员工,这个结论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个事实,美国很多年轻人从小就比很多的年轻的中国孩子要独立,哪怕是上大学的钱,很多都是靠自己打工挣来的,而且他们从小就得到良好的财商教育,但是中国的小年轻小时候被宠惯了,长大了还要啃老,从小就缺乏财商教育,自制力不足,你让这样的孩子工作以后,把过度消费当成使他奋力拼搏,好好工作的动力,这跟你们家长既要禁止孩子早恋,一边又要毕业就结婚一样的荒唐。

04消费陷阱

综上所述,虚荣、冲动和不理性是年轻人超前消费的主观因素,而商家利用了这些弱点设计了一系列消费陷阱,让你为自己的买买买找到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最后把消费欲望的泡沫越吹越大。

那么面对盛行的超前消费风暴,我们该如何逃离超前消费的魔爪?

我觉得如果一个人30岁以上还属于隐形贫困人口的话,那就是极端的不孝顺,你知道你父母在用什么样的手机吗?你拿着父亲搬砖赚的钱在KTV唱父亲的时候,你真的唱得出口吗?也在用父母的辛苦钱,却苦苦支撑你那不堪一击的虚荣心,蚂蚁花呗曾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九零后年轻一代是花呗的主力军,每次哥九零后就有一个在用花呗,这时候你别看你身边的年轻人,大家都欠银行一堆钱,信用卡都透支了,花呗上都有一堆的债。不要觉得反正大家都一样,我也无所谓。恰恰是因为受这种心理影响,你才无法撕掉隐形贫困人口的标签。

如果要想撕掉隐形贫困人口的标签,一定要建立良性的消费观,要量入为出,学会记账,学会延迟满足,别被物欲所裹挟,最本质的办法就是要把钱花在收益确定的东西上,对于收益不确定的东西,尽量不消费或少消费,比如,你办了一张健身年卡,但你一年可能去不到十次,那么这张健身年卡就是收益不确定的东西。再比如,网络上几百G或几十个G的教程资料,虽然只卖九块九,但你千万不要去买,因为你根本就没时间去看,这些都是收益不确定的商品,根本没必要买。如果你能恪守住这一原则,你可以省掉生活上90%的无用消费。



结言

最后,我想劝告深陷超前消费泥潭的年轻人,不要羡慕那些虚假的繁荣,真正的满足应该是来自于精神世界的满足,别再打肿脸充胖子了,如果你的生活被超前消费撑成了一个大泡沫,没关系,与其被毁灭,不如大大方方的戳破他信用卡花呗,这些绝不是抹杀年轻人的那把刀子,真正把年轻人拉入泥潭的是人性的欲望,信用卡花呗只不过是一种工具,把人性的劣根性给放大了而已,当你要想过上高配生活时,请一定先好好努力,让自己配得上那种高配。大道至简,与君共勉,我是子墨君,一个研究普通人如何辩护的知识博主,关注我,我们下期见。

“普通人改变结果,优秀者改变原因,而顶级高手改变思维模型。”

关注我,与有思想的人一起同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