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一线房企何处突围?三条增长曲线成破局之路龙湖楼市万科房地产行业

一线房企何处突围?三条增长曲线成破局之路龙湖楼市万科房地产行业


◎ 来源 | 地产密探(ID:real-estate-spy)

◎ 编辑 | 密探财经

政策已用足,楼市回暖可期。3月以来,多地成交强势反弹,楼市 有望上演传统意义上的 “金三银四”抢收行情。

躁动表象之下,现实却很残酷,行情转好的多是一二线城市, 很多 三四线 继续降门槛、各种补贴,引导购房需求。

楼市加剧结构性分化,如龙湖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陈序平近日说的,“地产行业经历了深度调整后,拐点已现”。

相较于大批房企爆雷及暴亏,那些持续稳健房企,既受惠于市场结构分化的多重红利,也顺应 了行业新发展模式探索,除了开发,第二、第三增长曲线开始初成气候。

·壹·

暴亏房企,何其多?

市场不相信眼泪,一切都有迹可循。过去房地产一直背负着“暴利”标签,所以有“黄金时代”这么一说,也有“青铜时代”的低潮,但那都不算啥。

始于2021年下半年的这一轮调整,之所以说是史无前例的“深度”低迷,探究背后逻辑,大家会发现,高层更多是想控风险,以矫枉之力挽狂澜。

区别于此前各地调控偏于抑制投资或投机需求,我们可以看到,这一轮切换成从房企入手,卡其喉咙,用“三道红线”、拿地销售比等倒逼房企慢下来。

影响却超乎想象,一批高杠杆房企相继爆雷,楼盘大面积停工,各地预售资金监管又收紧,更多房企陷入资金链紧绷,引发楼市持续下行低迷之久,也前所未有。

这很快反映到房企财报上。截至3月13日,75家已预告去年业绩房企有43家预亏。从属性看,34家央国企及混合制房企有17家预亏,41家民企有28家预亏,但央国企明显好于民企。

房企大面积罕见预亏,既跟此前频抢高价地、低毛利项目规模结转相关,又与很多城市房价下跌引发房企存货减值有关联,还离不开高杠杆、资产周转变慢等影响。

就头部房企而言,看已披露业绩,也严重分化。登顶房企销冠的保利,去年营收下滑1.37%,归母净利183亿元,同比减少约33%,碧桂园说归母预亏55亿元-75亿元。

再看已公布业绩的龙湖,2022年营业收入2505.7亿元,同比增长12.2%;归母核心净利225.4亿元,同比稳中有增。反观行业整体下行、多数房企亏损等不利背景,龙湖能取得收入、盈利双增长,难能可贵。

为何龙湖能穿越楼市周期,其实就是坚持长期主义,从产品适配体系到多航道业务发展,再到财务高度克制,都始终贯穿着“敬畏市场”这一条常识。

2022年,龙湖剔除预收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65%,净负债率58%,现金短债比3.52倍,连续7年保持满足三道红线“绿档”,去年平均借贷成本降至4.1%,负债平均账期6.67年,也是当前为数不多的获得境内外评级机构“全投资级”的优质房企。

去年底以来,房地产重新被认定为支柱产业,楼市“纠偏”及向新发展模式转型步伐加快,行业开始重拾信心。

从央行“第二支箭”、“金融16条”,到证监会松绑房企定增或重组,欲试点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还有即将出台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全周期的“金融17条”等,万科、保利、龙湖等一批优质房企成最大受益者。

面对金融宽松等新诱惑,即便是优质房企,也理应保持战略定力、组织韧性,还有如龙湖高层近日说的“余量”思维,也就是安全边际。

·贰·

地产出清,深耕第二增长曲线

去年初,金融监管高层就明确说了,房地产泡沫化问题已根本性扭转。虽然后续半年多,房地产风险一度持续演化,但不久迎来了强有力的纠偏转向。

如前所述,“支持房企合理融资”不再是一句口号,实质性利好纷至沓来,掷地有声。这意味着,房地产风险真正出清。2023年是一个恢复元气的年份,但也没想象中那么好。

房地产拐点已现,房企一味再追求开发规模只会累积更多风险,面对金融全方位支持新发展模式探索,积极参与空间运营,抢滩第二增长曲线,前两年就已形成共识。

对房企转型而言,这将成长为分担地产开发盈利下滑压力的新增长点。很多房企受市场突变所裹挟,加上资金实力欠佳,仍面临较大不确定性。

相反,部分“先觉”的实力房企数年前已开始大规模布局,比如华润、龙湖、大悦城、金地、新城、万达等,通过开发反补大体量自持核心城市优质商业。当然,万达最决绝,几乎已不搞开发了,商业玩起了轻资产,靠输出品牌和管理赚钱。

2021年以来,华润、龙湖、金地、新城等典型房企,受市场下沉、消费升级驱动,商业“轻重并举”异军突起,轻资产项明显增多。

外界也惊讶,龙湖六年前,居然就率先提出了“网格化精准投资,加密一二线城市布局”策略。去年,龙湖新增15座运营商业项目,12座重资产,3座轻资产。2021 年至今,龙湖已获取近30个轻项目,今年会有6 个轻项目开业。

截至去年底,龙湖已开业运营76座商场,对应建面722万平方米(含车位总建面927万平方米),去年商业租金增长16%至94.3亿元,5年复合增长27%,无疑成为同行学习的范本之一。

跟商业一样,房企深度参与空间运营的另一抓手——长租公寓,经过一轮跑马圈地、市场洗礼后,规模上泊寓第一,冠寓第二,魔方第三,受益于今后“金融17条”等重大金融政策大力支持,头部效应会更加明显。

据龙湖披露,冠寓总开业11.6万间,其中超2万间被纳入保租房,2022年取得租金收入24.4亿元,5年租金收入复合增长51%,已成龙湖经营性收入的稳定贡献源。

放眼整个运营板块,龙湖2022年运营收入约119亿元,同比增长14%,五年复合增长率达30%,运营毛利率75.6%,持续成为资本市场普遍看好龙湖集团的重点加分项。

·叁·

服务重构,延展第三增长曲线

业绩会上,龙湖高层对外明确说,公司预计未来五年内非开发业务利润占比非常有希望达到50%以上。此消息一出,引发业内热议。

目前来看,即便是地产央国企,在规模优势同样领先的基础上,也没哪家房企敢说,三五年后就能做到“两条腿”走路,龙湖的底气来自扎实的数据支撑。

具体到2022年,龙湖取得运营及服务业务经营性收入236亿元,同比增长25%,5年复合增长35%,经营性利润占比27%,已初具锋芒。从经营性收入结构看,龙湖来自第三增长曲线的服务收入已超过“半壁江山”。

若把服务业务及其他合起来看,龙湖去年这部分总营收约181.5亿元,同比增长39.8%,约盈利52.6亿元,同比增长99.3%,几乎翻倍,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空间即服务”战略驱动下,龙湖的开发、运营、服务三大业务,本就是一盘棋,在“一个龙湖” 生态体系,高效协同。

物企服务最初是房企开发销售的后端,在经历了规模、估值及并购狂飙后,开始逐步回归行业新常态,以碧桂园服务、华润万象生活、万物云、龙湖智创生活、雅生活等头部物企为首,服务边界不断深度延展。

去年10月,龙湖智创生活拿下阿里巴巴杭州高桥云港园区服务项目,此前已签下小米产业园、李宁产业园、网易游戏等商写空间,以及亮马河、都府堤等城市服务领域,印证了服务半径延伸的可能性。

这一年,龙湖智创生活取得收入约137.5亿元,综合毛利率34.3%,同比增长24%,持续为龙湖集团平滑整体毛利率扮演重要角色。截至去年底,在管面积达到3.2亿平方米,位居行业前列。

作为服务业务的另一新增长点,代建市场近些年被炒得非常火热,以绿城管理为首的老牌代建龙头,随着资本代建、政府代建等需求大崛起,这个蓝海市场持续被看好。

这两年,万科、保利、中海、旭辉、金地等优质房企看红了眼,密集搅局代建市场,龙湖作为集品牌、资金以及TOD全业态开发等综合优势的头部房企,去年8月正式亮相的智慧营造品牌“龙湖龙智造”,未来将成为“一个龙湖”生态体系多航道协同发展的新动力。

有名人说过,不要浪费任何一场危机。市场的洗牌,留下优质房企,无论央国企,还是民企, 都应顺势而为,前瞻布局,机会还在。

编辑:密探君

文章来源:地产密探

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地产密探,转载须经授权。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