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这个基金经理,有一家“小医院”天弘医药创新药子行业基金资产净值

这个基金经理,有一家“小医院”天弘医药创新药子行业基金资产净值

碰到一个创新药,一般的基金经理的研究路径是,找卖方分析师或者买方研究员来研究,在这样的基础上再做出自己的投资决策。

但是,如果没有卖方和买方的研究支持,又需要基金经理迅速做出交易决策,这时候怎么办?

很多基金经理大约只能看着这样的机会溜走。

但是,有一位基金经理,却能人所不能。

首先,他自己是医药内行人,做过药物研发;其次,他有一家“小医院”,社交圈的近百位医生,就是他最好的咨询、调研对象。

这就是天弘基金的基金经理郭相博。

医药“内行人”和投资“多面手”是他的两大特征,最终的目标,则是追求医药行业投资的长青之法。

医药“内行人”

调研一家治疗膀胱癌的创新药企业时,听到医生介绍,膀胱癌患者要做尿道,但体验并不好。一方面导尿管挺粗,插拔很疼;另一方面导尿管在体内滞留很长时间,比如一周,很容易造成尿路细菌感染。但有一个国产厂家出的新产品特别好。

对于这样的调研“副产品”,很多基金经理会听过算过。

一则,这只是调研中的一个次要信息;二则,专注投资的基金经理,很难有必要的知识储备看懂其中的创新意义。

这样的信息,到了郭相博耳中,则是一下子抓住了他的专业之心。

他马上追问了解到,这个国产新产品上面有一个抗菌涂层,放一个月都不会有细菌感染;而且涂层是亲水的,插拔的时候很顺滑,患者的体验明显改善。

郭相博对优秀的产品十分敏感,他很快着手研究这家企业,从患者、行业专家、医生展开多方验证。

特别是医生资源,一般人能有一两个医生朋友就不错了,郭相博微信里的医生朋友都快上百个了,足够组建一家“小医院”。这样的“专家团”资源,可遇不可求。一下子为郭相博提供了从技术到临床等等的系统的信息。

与此同时,毕竟投资决策才是基金经理的核心工作,郭相博也开始研究这家企业的基本面。他发现,这是一片等待开垦的“处女地”。

正常来说,基金经理都会先看看券商已有的研究报告。奇怪的是,市场上一百多家券商研究机构,竟然没有对这家公司做过深入研究,更没有基金重仓。这其实是医药行业的一个尴尬的研究现状:投研力量集中在少数行业龙头,大量创新机会无人覆盖。

既然是“处女地”,那郭相博就选择自己去开垦。

郭相博带着自家的研究员团队从头开始。深入分析财报、核心竞争力、市场空间、行业格局等等,最终得出结论这是家好公司,值得重仓。

然后是耗时颇长的建仓过程:因为这家公司市值不大,只有20多亿,券商没有研究报告,一百多家基金公司也没有人去重仓,所以每天成交量只有1000多万。郭相博为了买够量实现重仓,足足买了两个多礼拜。

但是,因为郭相博先于市场发现机会并锁定机会,建仓的过程中,自己牢牢掌握着节奏。等待这家公司真正为市场重视并认可的时候,郭相博早已稳坐钓鱼台。

还有一个例子则是郭相博成就“药神”的经典之作。在仿制药时代,郭相博从专业出发,认识到仿制药的核心就在于仿制药的市场空间。

抓住主要矛盾的郭相博,曾为了研究一款仿制药的市场空间,“深入患者互助QQ群,看看群里的人之前对海外代购相同仿制药的使用反馈,他结果发现疗效很好,患者反馈很不错。有了一手信息的验证,郭相博对这款仿制药的市场空间预估更加准确,后来也是大胆重仓,取得了不错的收益。

这样的QQ群,郭相博有60多个!

用专业立于不败,这就是医药“内行人”郭相博的过人之处。

资料显示,郭相博拥有纽约大学生物工程硕士学位,曾任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部门主管,2014年2月加盟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8年证券从业经验,5年投资经验。

实业经历使得郭相博对医药产业有着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是业内为数不多深入参与过新药研发的基金经理。郭相博在同仁堂研究院工作期间,曾推动治抑郁药“巴戟天寡糖胶囊”从临床三期至获批,对产业有着全面和深度的了解。同时,多年的实业经历令郭相博在医药行业中的朋友圈深入广泛,便于从医生、医药产业人员等业内人士中及时深度调研获取一手信息,有助于更准确地预判医药各个子行业景气度。

全市场163位医药基金经理,同时拥有医药专业和实业双重背景的基金经理只有6位。

目前,郭相博管理着天弘医疗健康混合、天弘医药创新、天弘臻选健康混合三只基金,三只基金都以医药健康领域的专业投资为特点。

其中,郭相博管理时间最长的天弘医疗健康混合A,截至3月9日,任职回报已经高达93.38%,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5.98%!由他管理的天弘医药创新,成立两年多来,近6个月、近1年、近2年业绩均位列医药基金前十。

投资“多面手”

总结郭相博的投资理念,其核心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筛选景气度最高、长期成长空间最大的赛道中的龙头公司进行重点配置。

郭相博具有过硬的医药专业背景,兼具国际化视野和体系化的投资理念,擅长国内外行业比较、自下而上深度挖掘优质个股。基金经理通过对不同子行业成长阶段、竞争格局以及预期政策导向的判断,进行自上而下的高景气子行业的选取;并在优质子行业中,自下而上地深度挖掘优质龙头公司,买入并长期持有,淡化择时。郭相博表示,他所管理的医药基金投资目标非常明确,即力争长期稳定地跑赢业绩基准,取得超额收益。

具体的投资方法上,郭相博的方法是,自上而下筛选子行业,注重对子行业成长阶段的判断,对景气度向上的强势子行业进行超配。郭相博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筛选景气度高的赛道,重点关注创新医疗板块,包括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创新生物制品和创新服务商等。

具体到个股选择层面,郭相博从自下而上出发,更加重视行业及公司的增速、竞争壁垒和增长可预测性三个指标。他自下而上深入挖掘个股,重视对公司基本面的研究。首先,重点关注公司在所处行业的行业地位是否有所提升、公司的整体增速是否高于行业的增速;其次,关注行业的竞争壁垒是否稳固,未来竞争格局是否会发生大的改变,同时考虑公司自身的竞争力。另外,还会重点关注公司成长的可预测性,以及业绩增长的确定性。

郭相博的理念和方法,正是其医药投资“多面手”能力的体现。

医药行业包罗万象,化药、创新药、中药、医疗器械、消费医疗、严肃医疗等等,都是其中重要的方向。

在郭相博的方法论中,首先,他需要寻找到医药领域里的景气子行业,也就是需要他观察行业的视野,要足够开阔。其次,这是找到景气行业中的龙头公司,医药行业还处于创新跌出的阶段,找到龙头公司或者准龙头公司的能力至关重要。

这两年的医药投资,已经今非昔比。

医药赛道堪称“内卷之王”。目前,全市场的医药基金超过100只,内卷之下,不少医药基金经理押注一个方向,结果变成比拼:谁的beta更猛。不仅如此,券商卖方医药研究员有将近400人,然而A股+港股的医药股票也仅400只。这一批研究员成长在行业大beta、赛道、核心资产的行情之下,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发生了:400人覆盖区区50只股票,而剩下的350只没有人看。

而郭相博要做的就是“多面手”,一是在行业上的多面手,能看到不同行业的机会;二是在个股选择上做多面手,主流的机会固然重要,人无我有的机会,更是决定投资的重要“胜负手”。

下一轮主线:新技术、新场景

那么,“业内人”&“多面手”的郭相博,如何看待医药行业的投资机会?

郭相博在回顾去年9月以来的医药行业投资时表示,这波医药反弹的脉络清晰,从逻辑角度走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政策的过分悲观预期修复,代表子板块是医疗器械,尤其是骨科在政策落地后的修复;第二阶段是疫情防控演绎下的抗疫线拉动,防疫线随着广州、北京防疫政策的巨大变化,出现了明显的热点轮动和子版块切换,大致两个方向,抗疫场景切换和抗疫工具包轮动,其中相关的抗原检测板块、中药抗疫板块、治疗小分子用药以及医院场景用药板块都有比较大的涨幅。复苏类资产也在2022年四季度末开始有所表现,反映的是后疫情时代的恢复逻辑。

“但我们要看到这波后疫情复苏仍会有后续的不确定性,因此短期市场的走势阶段性仍然会是抗疫资产与恢复资产的螺旋上升轮番表现。”郭相博说。

而郭相博最新的观点,则直指医药新的主线。

郭相博表示,展望医药行业未来,真正的投资机会不是恢复,而是后疫情时代的新技术和新场景。这才是真正酝酿长期投资机会的领域。

其一是新场景。包括疫情期间养成的网上购药习惯,会对线下用药有一些替代的影响。对于诊疗来说,线上诊疗,线上问诊,也会成为习惯,包括远程做CT,拿这些检查结果去医院来做共享,这是一个新场景的思考。

其二是新技术。新技术已经进入新领域,许多新产品已经不再是概念阶段。整个创新领域从炒概念变成了真正的有业绩,这里面会有一些优秀的公司走出来。随着疾病谱的变化,创新产品不再只是针对肿瘤,还有非肿瘤产品也有比较好的发展。

“总的来看,医药在2023年下半年,新技术新场景会成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医药的主线,持续时间也会比较长,里面应该有望有一批牛股走出来。”他说。

那么,郭相博的持仓,如何迎接新技术和新场景的到来?

以郭相博管理的规模最大的基金产品天弘医药创新为例,2022年四季度末,郭相博的进攻方向就很明显。


(天弘医药创新2022年末重仓股情况,来源:四季报)

医药“内行人”和投资“多面手”的郭相博,早已用真金白银,试探投资的“水温”。

风险提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列式持仓信息仅为投资分析研究举例,非个股推荐。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