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产业数字化面临制度、人才多元挑战 苏州如何打造新一线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样本制造业中小城市高质量

产业数字化面临制度、人才多元挑战 苏州如何打造新一线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样本制造业中小城市高质量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吴立洋 张梓桐 苏州报道

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提升数字化转型效率与质量,进一步发挥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革命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点。

2023年初,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对数字社会、数字经济发展做出全面指引;今年两会期间发布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出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组建国家数据局的改革目标,进一步突显了科技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

具体到地方发展层面,数字经济的发展既需要宏观政策引领,亦需要具体的产业数字化创新发挥数据资源、高新技术、产业协同等领域的支撑,如何以产业数字化为侧重,调动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科研院校等多方数字化资源与能力,推动社会整体数字化转型,是地方推动数字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而在制造业发达、产业链条丰富的苏州,既具备智能化改造与数字化转型的迫切需求,亦存在数字化新型技术和模式应用的多元场景,在数字化迈向深水期的当口,苏州如何结合区域发展特点扬长避短,打造数字经济高地,已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关注的焦点样本。

产业数字化步伐加快

3月25日,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联合苏州市人民政府发起举办的中国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大会在苏州相城举行。大会以“融合·突破”为主题,政府单位领导、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科研院所与金融行业代表齐聚环球湖畔,共同探讨中国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发展前路。

“数字化转型本质上并非简单的数字化,而是一次根本性的思想变迁,伴随着信息化发展从过去工具助手的角色向信息化引领社会经济发展角色的转变,并将这一角色转变深入渗透各个行业原有的生产模式、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形成一种颠覆性影响。”

中国科学院院士、CCF理事长梅宏在大会主题报告中指出,考核体系不符合转型要求、孤立的组织架构缺乏跨部门的协调能力、短视的战术规则、专业知识的不足以及创新协作的不足是数字化转型面临的宏观层面的挑战,而在实际工作中,我国数字化转型面临观念、制度、管理、技术、人才等方面的系列问题,其中观念的转变最为关键。

面对产业数字化发展进程中的实际问题,近年自监管框架、政策指引至具体技术应用、案例创新,从转型理念的普及到金融、科技服务等第三方支持,全社会加快转型步伐已逐渐形成合力,转型效率与转型质量正迈向由量变转向质变的关键阶段。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副秘书长朱勇在主旨发言中表示,从金融管理部门、行业协会、从业机构等各方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金融实践来看,当前初步构建以落实科技自立自强要求,助力数字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服务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拓展经济增长新空间,支持新兴数字产业提升竞争力;加强金融业自身数字化转型,增强服务数字经济能力四方面着力点为支撑的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

朱勇表示,下一步应当引导督促有关金融机构加快建设建立企业级统筹的协调机制,制定实施全方位数字化转型战略,构建融合协作型、创新友好型的机制流程,大力引进和培养数据治理、模型算法、网络安全、生态运营等数字化人才,通过练内功和借外力相结合的方式聚焦产业数字金融个人数字金融交易等核心场景,打造覆盖运营服务、风险管理、敏捷治理、金融信创等环节的数字化能力体系。

如何打造数字经济高地

近年来,作为拥有4万多亿工业底盘的“制造业大市”苏州,产业数字化既是拓展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抓手,亦是丰富的产业链与应用场景背景下,转型发展逐层带动传导的必然结果。

据苏州政府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苏州四大产业创新集群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前沿新材料、创新药物产值增长4.6%,制造业新兴产业产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分别达53.5%和52.4%。

在整体发展持续向好的背景下,作为工业重镇,缺乏自己的数字经济领军龙头企业、应用型人才资源不足等问题依然对苏州数字经济的深入发展构成了挑战。在本次大会主论坛的圆桌讨论环节,多位与会嘉宾就“苏州市打造数字经济高地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展开了探讨。

CCF启智会苏州技术委员会主席、江苏博云科技董事长花磊表示,在数字经济的很多细分领域都可以孕育出500亿乃至千亿级别的龙头企业,发挥区域引领和带动作用,苏州要培育自己的龙头企业需要良好的周边环境加以支持。

CCF苏州分部主席、常熟理工学院计算机学院院长龚声蓉则指出,苏州目前共有高职院校16所,从规模上看远远难以满足经济快速增长的需求,需进一步开展产教融合等多种方式促进对苏州数字经济发展人才资源的供给。

“从经济发展角度看,规模性基础设施建设应该先行乃至适度超前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CCF常务理事、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孙凝晖指出,在基础设施层面,苏州乃至长三角领域的数字经济的发展还需要1-2个大型超算中心支撑,但目前长三角各市之间的基础设施仍有待进一步打通,如果缺乏集约化、标准化,基础设施的规模效应就难以得到有效发挥。

但另一方面,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则给予了苏州等区域强市借助三省一市整体企业、人才资源提供了可能。2022年9月,上海市科技委员会与苏浙皖三省科技厅共同发布《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计划实施办法(试行)(草案)》,提出以“科创+产业”为引领,面向国家和长三角重点产业发展需求……促进产学研合作、大中小企业融通,带动项目、人才、基地、资金一体化配置。

孙凝晖表示,当前很多城市都在新建大学引进人才,但中国高等教育供给格局已经形成,短期内较难改变,作为背靠上海等教育强市的长三角城市,苏州一方面可以集中教育资源培养与本地重点产业例如制造业、生物医药业相关的特色人才,另一方面发挥长三角人员流动便利的条件,借力上海等地的人才优势。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单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22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显示,苏州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位居全国第七,且在多维全面发展、全量资源汇聚的发展大趋势下,以成都、苏州为引领的新一线城市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门槛差距正不断缩小。

“产业数字化一定是多样化的环境和生态,苏州借助庞大的制造业优势,有望在制造业转型升价上趟出一条路。”梅宏指出,形成一条技术上可行且具有全国示范性的路,是苏州能够成为数字经济高地的重要标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