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马红漫:股市即将迎来的“四月决断”是什么?宏观经济上市公司

马红漫:股市即将迎来的“四月决断”是什么?宏观经济上市公司


大家好,我是马红漫,研究宏观经济周期和价值投资近二十年。感谢好友吴晓波老师的邀请,今后将通过每个月至少四篇文章,为大家带来最有价值的投资思考,帮助大家避开投资道路上的“坑”,实现知识与财富的双增值!

文 / 马红漫

A股市场一直有很多颇带神奇色彩的说法,比如“招商魔咒”“牛不过三”“世界杯效应”等。其实不只是A股,在海外市场也会有一些类似的奇怪现象,比如港股市场最为著名的“丁蟹效应”,讲的就是一旦电视台播出郑少秋主演的影视剧,股市就会暴跌。

这些所谓的神奇效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说不清道不明的“相关性”。说到底就是本来几件偶然事件,因为大家人为地把它的发生和股市的涨跌相联系,从而表现出了“因果”关系。其实类似的相关性,大家认真去找一定会找到很多。比如,你生活中的一些习惯可能与股市涨跌有相通的因果关系,这样看上去好像也有了奇妙的关联。总之,只要有耐心、有时间、有兴趣,最终你总会找到很多神奇的现象与股市的涨跌有“规律”关系。

而我们今天要和大家讲的,同样也是股市的所谓“规律”。但这个规律并不是什么段子或者莫名奇妙的关联,而是大家需要实打实学会的一个投资思维和方法,这个规律就叫做“四月决断”!

四月应该春光明媚,但四月也可能会有倒春之寒。但无论如何“倒春寒”,你都会坚信后面的天气会越来越暖和。而所谓的“四月决断”之于股市恰恰就是这样的逻辑。目前投资市场依然会有各种“噪声”,但是确定性的投资机会却已经越来越近了。

再直白点说,我们把每年分为三个阶段,今天重点谈下前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每年一到三月份。这时市场对今年的热点、产业趋势、政策情况并不十分明朗,同时,此时股价表现与公司业绩的关联度较低,股市投资可能处于“乱炒”和”摸索”之中。


当下TMT板块交易“拥挤度”高但暂无业绩实证

数据来源:WIND

第二阶段:4—9月,也就是二三季度,进入4月中旬后,各路资金对不同行业的景气度开始有明确认知,实际业绩情况开始驱动股价,换个说法,有效的因素是业绩增速,其次是ROE(即净资产收益率,是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这时市场所谓的全年投资主线才会出现,而对于那些追求确定性的价值投资者而言,这个主线才是他们寻找布局的战略方向。

这个规律首先有数据为证。有人做过测算,就是把每年四月份涨幅靠前的投资方向,和全年涨幅靠前的投资方向做个对比,重合比例要高达80%左右。

更重要的是,“四月决断”从基本面的规律上讲,是可以找到逻辑的。

逻辑一:大家都知道,投资股市赚钱的根本来源应该是上市公司的业绩回报(这个规律长期绝对正确)。但是上市公司的业绩评价是有时间规律的。

而在每年的前三个月,都会处于“数据真空期”之中。不只上市公司没有业绩数据发布,连宏观经济数据都因为春节放假的因素,减少发布频次。没有了业绩数据作为投资的“锚”,那些想象出来的、编造出来的股市投资就可以大行其道,所谓“妖股”盛行、题材炒作,这就是前面提到的“乱炒”和“摸索”,这个阶段更多就是题材驱动。

而到了四月份,上市公司年报和一季报就将集中发布,“妖股”立马现出原形。即便投机者编造再美好的故事,大家一查报表,原来一分钱收入也没兑现,股价自然再无法维持了。而有业绩增长,且在乱炒中被低估的投资方向,则会重回舞台中央,获得资金的长期支持和追捧了。这就是所谓业绩驱动行情取代主题炒作行情。


来源:网络(配图与本文内容无关)

逻辑二:了解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者都知道,我们的市场受到政策环境影响很大。如果当年的货币政策基调是宽松放水,那么大概率市场就会向好;如果政策特别看重某些行业,比如新能源、数字经济等等,当年的投资收益就会更有空间。而每年的四月份中下旬,都会有高层关于经济政策的定调会议召开。这次会议往往会确定全年的宏观政策基调。于是,这也就成为“四月决断”的重要看点。更何况历史经验表明,月底的重要会议还可能会因为一季度的宏观经济数据做出“转折性”调整。也就是一季度经济走好,甚至“过热”了,可能政策基调就会调整为“适度收紧”,反之亦然。

于是,熟悉政策表述的专业人士往往在相关会议公告发布后,逐字对比寻找变化,并据此调整投资策略:总体股票仓位是应该加仓还是减仓?什么行业有溢价机会?什么行业又应该远离等等。

由此可见,“四月决断”的规律,是每一个投资者都应该高度关注的资本市场投资窗口。而当下站在2023年4月份这个时间点,如果“四月决断”会再次发力,那么我们可能发现市场会有更多的变化与期待。

首先,今年开年以来,A股市场出现了罕见的投资方向的分化现象。“数字经济”叠加“人工智能”方向与“中特估”(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方向引领市场风骚,部分龙头上市公司股价动辄三五倍地上涨。而另一方面,本来被市场寄予厚望的后疫情投资方向,消费、医疗,乃至新能源方向不仅不涨,还因为被资金抛弃而“跌跌不休”。这样的极度分化行情,极有可能伴随着四月份业绩报告的发布,而出现明显扭转。毕竟所谓“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大多都还在上市公司的实验室里,并无法成为上市公司实打实的收入和业绩增长。

其次,与往年不同,今年四月份月底的重要经济会议,可以被视为新一届领导班子政策落地的观察窗口。众所周知,由于政府换届的客观原因,3月份的政府工作报告文字篇幅大幅度缩短,对于今年的工作重点布局也是保持了一定的落地空间。而新的领导班子上任之后,市场最期待的就是具体政策落地,并由此分析未来的经济政策环境与产业投资机会。当然,对于投资行为来说,最终的分析结果既有机会,当然也会存在风险。

近几年我们也能通过“四月决断”去寻找主线的踪迹,

2020年决断流动性充沛,创业板大幅走强,同时“吃药喝酒”业绩确认,行情贯穿全年。

2021年决断“高景气”,3月下旬起景气度高的“宁指数”接棒“茅指数”成为主线。

更重要的是,“四月决断”政策方向的落地,也极有可能会是资本市场某个长期投资机会的开启。不妨让我们把时间拉回到十年前——2012年年底,创业板指数从600点左右起步,一路上涨到2015年的4000点。彼时的市场大涨,现在想起来无外乎两大要素所导致:其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放管服”等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深得拥护,企业斗志昂扬,百姓充满财富期待;其二,2013年随着4G落地,移动互联网改变万物的产业变革机遇,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商业奇迹与神话。

最后,让我们把眼光放回到当下。“优化营商环境”与“人工智能革命”恰恰是当下的资本市场主旋律与基调,这像极了十年前的经济历史环境。那么,随着“四月决断”的临近,是不是资本市场投资的又一个暖春即将到来了呢?答案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