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各地拼经济谋发展⑥丨完善要素供给 宜昌自贸片区拼经济备足“粮草”自贸区产业园跨境电商

各地拼经济谋发展⑥丨完善要素供给 宜昌自贸片区拼经济备足“粮草”自贸区产业园跨境电商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魏昊星周婷婷 许佳峰 高祎卿

自贸区建设是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抓手,也是今春“拼经济”的主战场。今年一季度,湖北省宜昌高新区(自贸片区)畅通出海通道,增强要素供给,做优营商环境,为企业“拼经济”备足“粮草”。

擦亮金字招牌 赢得海外商机

宜昌金宝乐器制造有限公司是宜昌自贸片区成立后,第一家拿到国际海关AEO高级认证的企业。“拿到海关AEO认证的‘绿码’,产品整体通关效率大幅提升,资金快速回流,大大降低了贸易风险。”该企业相关负责人刘潇表示。

借助自贸区这块金字招牌,宜昌高新区(自贸片区)以循环畅通为重点、以自由便利为标尺,加快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内外融通的大开放格局。2017年11月,“宜汉欧”铁路国际货运班列首发,宜昌自贸片区在全国同等片区中率先融入国际班列大平台。“宜新欧”“宜昌—钦州—马来西亚”等3条国际班列先后开通,构建起东西联结、南北交汇的国际物流“黄金十字”。

畅通的国际通道扩容了“朋友圈”。通过开展“一带一路”进口商品展、“海购节”等活动,宜昌高新区(自贸片区)的外经贸企业遍布欧美、东盟等100多个国家,对外工程承包产业多年居全国地市级前列。

为加快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宜昌高新区(自贸片区)以跨境电商产业园为抓手,构建“买全球、卖全球、播全球”的跨境电商生态圈。3月8日,宜昌国际直播基地开播,第一单就成交3万多元,打响了海外直播的第一枪……未来五年,跨境电商产业园将统筹国际国内两大市场,力争进驻企业200家、营业收入达到50亿元,进出口额突破5亿美元。


图片来源/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宜昌片区网站

完善要素供给 项目竞进提质

塔吊林立,机械轰鸣,在欣旺达东风宜昌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建设现场,1900多名建设者正振臂挥汗。“项目正对照任务清单全速推进,全力攻坚‘5·30’厂房交付目标。”该项目总经理田东成表示。

“拼经济”就是拼项目。去年9月18日,总投资120亿元的欣旺达东风项目正式签约,翌日,宜昌高新区(自贸片区)即组建项目建设指挥部,构建“指挥部+党支部领导机制、一专班+六小组运行机制、任务表+横道图推进机制、驻点办+联合审服务机制、月调度+周通报督办机制”的“5个+”重点项目工作法,与企业一道高效率、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

从签约到开工仅用时42天,生物产业园20天实现土地净地交付当属首功之一。为加快项目开工,地企双方在用地、用能、用工等方面付出巨大努力,“以最快速度推进项目建设,确保早建设、早投产、早运营、早见效。”欣旺达董事长王威表示。

宜昌高新区(自贸片区)把项目建设作为稳经济、促增长的“驾辕之马”,以项目之进促发展之稳。今年1—2月,全区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1个、协议投资额288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47.8亿元,同比增长25.5%;固定资产投资18.25亿元,同比增长25.2%,形成了“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的滚动发展态势。

转变政府职能 释放制度红利

“五个证一次性发放,为我们节省了很多时间,大大加快了项目建设速度。”日前,宜昌高新区(自贸片区)优化审批流程,指导十六化建科技研发中心和高端制造基地项目提前8个工作日完成图审,仅1个工作日实现“五证同发”。

为破解建设项目审批评价评估名目繁多、耗时过长、收费偏高等问题,宜昌高新区(自贸片区)在湖北省首推“多评合一+区域综合评估”模式,五环欧科、金三峡印务、南玻显示器等69个建设项目通过该评价模式完成审批后,平均每亩用地节省交易成本15万元。

优质的营商环境,带来了一次次双向奔赴。2022年,在疫情等超预期因素的冲击下,宜昌高新区(自贸片区)新登记市场主体5915户,其中企业2745户,同比增长36%,实现了逆势增长。

宜昌自贸片区挂牌六年来,充分发挥高新区、自贸区、综保区“三区叠加”优势,打造行政审批极畅、便民服务极简、政策兑现极速的政务服务品牌,累计形成274项首创性改革,有10项、74项分别在全国、全省复制推广。

2022年,在湖北省营商办发布的全省营商环境评价结果中,宜昌高新区(自贸片区)营商环境评价“政务服务指标”在全省19个国家级开发区中排名第一。这一成绩的背后,是宜昌高新区(自贸片区)聚焦痛点、难点、堵点,变“政府思维”为“企业视角”,用制度创新解决发展实际问题的生动演绎。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总 监 制丨王辉王继承

监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蒋 帅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