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视点丨转换动力是实现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制造业服务性产业体系

视点丨转换动力是实现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制造业服务性产业体系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吕红星

服务业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服务业在推动增长、吸纳就业、扩大投资、促进消费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近日,标普全球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3月财新服务业PMI升至57.8,较前值55上升2.8,创下28个月以来新高,连续3个月处于扩张区间,这一数据与国家统计局稍早前公布的非制造业PMI走势基本保持一致。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振中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各地促消费政策陆续发力,刺激了居民消费意愿,加之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居民补偿性消费持续攀升,旅游、餐饮、交通、零售、影视等服务性消费爆发式增长。同时利好政策频出,企业和居民消费预期和信心回升,而伴随入境旅游政策逐步放宽,入境旅游消费进入复苏阶段。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服务业持续增长。1978年至2021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24.6%上升到53.3%;2021年,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比达到48%,服务性消费占居民消费支出比重为44.2%。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我国长期以来的经济发展重点,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任务。

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结构正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根本性转变——消费已经取代投资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当前,服务性消费明显回升,服务业消费呈现怎样的特点?

在刘振中看来,当前服务性消费呈现的四大特点值得关注。一是出行消费迅速回升,3月份零售、铁路运输、道路运输、航空运输、租赁及商务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高于60%。二是线上消费稳步提升,3月份中国电商物流指数为108.3点,比上月提高1.1个点。三是新兴消费持续增长,网络游戏、网络音乐、网络阅读、网络视频等行业规模均超过千亿元。四是高品质消费逐步恢复,健康服务行业市场规模破8万亿元。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国服务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创新的广度和深度持续增加、投入和产出不断提升,制度创新、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协同推进。但从总体上看,服务业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创新水平还不够高,这是造成我国服务业供给体系质量不高、对制造强国建设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支撑保障还不充分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创新驱动和新动能培养角度出发转换服务业动力,是实现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对此,刘振中建议,一是强化科技创新,培育创新型、引领型、示范型的领军企业、行业头部企业,增强现代服务业引领力;二是推动数字化转型,加快中小企业和传统企业数字化改造,提升现代服务业能级;三是促进融合赋能,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实现制造业、农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四是做优服务品牌,构建高质量现代服务体系,推动中国服务产品向中国服务品牌转变;五是扩大服务业开放,加快与全球服务接轨,提升服务业龙头全球布局和配置资源的能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未来,‘数字+’服务、‘制造+’服务、‘农业+’服务、‘体验+’服务、‘平台+’服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刘振中表示。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总 监 制丨王辉王继承

监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蒋 帅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