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2023年中央转移支付首次突破10万亿元!这是为什么呢?财政广东税收入

2023年中央转移支付首次突破10万亿元!这是为什么呢?财政广东税收入



转移支付是应该的,全国一盘棋,也符合共同富裕要义,其实这不是我国特有,欧盟美国也有都转移支付。那么,今年10万亿元转移支付的资金“再分配”会撒向哪里呢?为什么财政转移支付会创新高?

一、现象:今年10万亿元转移支付资金都撒向哪里了?

根据2023年身份转移支付的预算图来看,四川分的最多,达到5882亿。河南第二,达到5095亿。其实两个都是人口大省,多一点倒也不意外。



相对以上这些,下面的则更加重要。如下:



也就是说,6省市共增加277亿蛋糕,浙沪则减少367亿两银子。从中可以得出以下几个判断:

1、北方经济警讯依然持续。作为北方经济扛把子,山东省的转移支付增多,说明省内用钱的地方更多了。同时山东出生人口也在快速下跌,也不敢生了,2022年出生68万。

2、开辟新的税种也是迫在眉睫。从转移支付上看,重点8省市,已经有6省市出现了转移支付递增的警讯,虽然数额不大,但也是危险的信号。除了财政继续过紧日子之外,开源则更加重要。因此,开辟新的税种,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二、分析:为什么今年的财政转移支付会创新高呢?

如果你要彻底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先了解我国地方财政收入的三大来源:



1、地方一般性公共预算收入。分类比较多,主要两大类,税收和非税收入,税收好理解,央地分税制以后,留给地方的那部分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以及个税等等,非税收入则包括国有企业上缴、罚没收入等。

2、中央转移支付。为了缩小区域发展差异,中央会把税收等收入,重新分配给各个省份,经济发展好、税收高的地方多交少拿,经济发展差、税收低的地方少交多拿。

3、土地出让金。这个是近十几年迅速崛起成为地方的主要财政收入来源的支柱,正如官方解释房地产作为经济支柱的原因一样,约占地方50%财政收入,最高峰是在2021年,卖地收入达到8.7万亿,2022年回落约20%,与当时中央转移支付总量相当,是一笔巨大的财政收入。



了解完三个主要的收入来源,我们可以大致的分析下,地方财税的问题,首先土地出让金取决于购买新房的需求和这些刚需的储蓄和收入,是一种未来税和透支税,必然不可能持续,尤其是疫情冲击的三年,涨幅放缓,且去年在城投加隐形债的情况下依旧下跌20%。

其次是一般性公共预算收入,大环境是减税降费,尤其是给企业让利,除个税完善后对于税收增长贡献增速比较大外,其他暂时都都贡献不足。从这个角度来看,地方的税源不会太乐观。当然有些地方会在非税收入上做文章,比如贵州切走茅台股权售卖掉等。

最后就是转移支付。经济越差的地方,越依赖土地财政,且花钱效率往往低下,这就导致钱花了,地方经济依旧不起色,但削减开支是很难的,那就会陷入举债做经济指标的阶段,这时对于土地财税和转移支付依赖度就会越高。

三、本质:转移支付这种模式是很不错的,但也要做好后续的监督执行

南京有一家通信设计类国企,这家企业有个很有意思的不成文规定,如果一个部门、一个项目组离职人员比较多,那么这个部门或者项目组的领导将会被问责,一定会从该部门领导或项目组管理失职、对待下属苛刻的角度进行排查定位。



我认为转移支付的使命之一就是补充发展欠缺地区的财政,但是如果某些地区接收到这些补助,人口还在大规模流失,整座小城除了老人、孩子和体制内人员,年轻人全出去了,那么这种现象显然是极其不合理的。

尤其是某些地方,发展的方向甚至是是"全员体制内",非体制的人员都在逐渐离开了,我想这和转移支付的初衷可能不太一样,因为这笔钱转移多少还是希望能够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减少贫富差距。



这就变成了小城市吃财政,转移财富去大城市花,如果这些群体就在小城市消费,可能当地的经济能好些。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很多地方财政支出用于基建也是缺乏远见的,完全是为了建而建,却没有考虑产出比,甚至有些是为了政绩。

最后的话:转移支付是经济快速发展的独门武器之一,也是双赢的策略!



总之,全国上下一盘棋,发展有不均的地方必然需要帮一把,又不是每个地区都有发展新兴产业的优势,房地产才是大部分地方的支柱产业。现在房地产发展到了瓶颈,很多地区就很难熬。很多地方没有核心产业只能通过地方转移来获得帮助。这也是为什么一直在说房产税和个税改革,都是想提升地方财政的收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