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清明节的习俗(清明节习俗有哪些)

清明节的习俗(清明节习俗有哪些)

清明节的习俗,清明节是我们国家的创痛节日之一,清明一般在公历4月4日至6日之间变动,并不固定在某一天,但以4月5日最常见。那么清明节习俗有哪些?我们一起来看看内容吧。

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属于慎终追远、礼敬祖先、弘扬孝道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清明节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日子,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节日。清明节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地多种民俗为一体,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扫墓祭祖自古至今都是清明节期间最重要的节日内容,此外还有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植树、插柳等习俗。

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 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清明节这个习俗有什么意义: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代诗人杜牧这首诗,写的正是那个时代清明节的特殊气氛。欣慰的是,直至今天,清明节携带酒食、纸钱等物品到墓地祭拜祖先,悼念已逝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清明节的意义正在于此。因为这样的上坟祭拜,看似寻常,也一度被视为迷信,却正是中华民族宝贵的传统美德。尤其在我们已经进入老年社会,赡养老人、孝敬老人亟待进一步重视和加强的当下,更具有特殊意义。

清明节的意义又不止于此。且不说,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传说是晋文公为纪念忠臣和孝子介子推而设立,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作用。单是清明节习俗的丰富有趣,就绝非其他传统节日能比。因为清明节按阳历来说,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因此,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植树节,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兴踏青、蹴鞠、插柳、荡秋千、放风筝和打马球等,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的确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清明节的意义更在于,清明节诸多风俗中,其祭奠、植树、踏青、健身等内容,无不与今天得到更加大力倡导的尊老爱老、生态建设、发展旅游、全民体育等十分吻合,已成为最具现代意义的传统节日。

总结:

清明节的习俗,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清明节气在时间和天气物候特点上为清明节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清明节气,与岁时物候相关,常以指导农事,有天朗气清、春耕时宜之意;清明节日,是人们扫墓祭祖、慎终追远的日子。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