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衰退博弈、加息收尾与二次通胀——《全球后加息时代》系列一美债美联储加息美联储政策美联储官员

衰退博弈、加息收尾与二次通胀——《全球后加息时代》系列一美债美联储加息美联储政策美联储官员

美国经济短期韧性,不改整体走弱的中期趋势。美联储加息收尾乃大势所趋,经济未到最差之时,降息博弈就未到最白热化的阶段。以史为鉴,对于权益资产而言,眼下加息收尾比降息开启更重要,降息预期比降息现实更重要。但若看往更远的未来,二次通胀风险,使得降息博弈的空间更为有限,可能成为未来打破旧均衡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摘 要

1、盈利弱企稳,库存加速去。2023年4月工业企业经营效益数据显示:盈利底部企稳、营收继续回升、企业去库加速。目前制约企业盈利的核心依然是利润率,从而导致GDP和企业盈利出现明显的分化。随着积压式需求回补接近尾声,企业意识到目前库存依然处于偏高水位,因此再次进入主动去库阶段,并且去化的速度明显加快。结构角度库存呈现分化,第一,中下游库存位置低于上游;第二,地产链库存位置低于基建链;第三,设备内部外需库存位置高于内需。这种分化的库存在历史上也相对少见,因此分化式去库在后续相对明显。

首先,现在的经济韧性超预期,不代表能一直持续走向“软着陆”;其次,现在的好,也不是全面的好,结构性的不利因素依然摆在眼前;最后,经济周期向下的大趋势并没有变,短期波动属于正常现象。市场对软着陆的期望,几乎伴随着每一轮联储紧缩的历程,但大都以硬着陆告终。美国经济数据的不利因素持续累积,往后的变化不可简单“线性外推”。回归周期视角来看,美国经济仍在“主动去库”的上半场,整体走弱的中期趋势未改变。

2、加息收尾大势所趋,降息博弈未到最白热化的阶段。美联储政策利率逐步进入“限制性利率区间”,缓和仍是大势所趋,核心矛盾并非不够高,而是不够久。再往后看,主动去库、消费后继乏力、地产寻底等众多不利因素的叠加,均指向年内衰退博弈仍未演绎至最激烈阶段,同理,降息博弈也没到最白热化的程度。

3、回溯历史,近40年来,美联储历轮加息终点与降息起点距离较远。1984年8月9日、1989年5月17日、1995年2月1日、1997年3月25日、2000年5月16日、2006年6月29日、2018年12月20日,分别对应了历轮加息周期的尾声,加息幅度多为25bp。从相隔时间来看,倒数第二次加息与最后一次加息并非都是连续。降息周期的起点,与加息终点往往能相隔半年以上。

4、以史为鉴,对于权益资产,加息收尾比降息开启更重要;对于贵金属,加息收尾也是重要的布局窗口。我们认为,历轮降息周期的开启,基本都对应于美国经济陷入困境之时,尽管流动性环境趋于有利,但分子端的担忧容易压制美股表现。意味着“加息收尾+衰退将至却未至”的组合,可能是股市不可多得的做多窗口。不同于股票的是,金银在降息周期的走势持续性更强,但加息收尾阶段同样也是值得珍惜的布局良机。

5、与以往不同的是,本轮加息收尾后,降息博弈的空间或更为有限,原因在于,二次通胀风险,可能是打破旧均衡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我们认为,其中有两条长逻辑和两条短逻辑引发二次通胀。长逻辑一:资源产能约束式衰退,注定通胀底部牢靠且二次抬升风险极大。长逻辑二:劳动力供给受限的长期问题未得到解决,工资中枢的底部大幅抬升。短逻辑一:房租增速可能在2024年拐头向上,推升核心通胀。短逻辑二:如果2023年去库结束,2024年迎接新一轮补库,核心商品的价格可能也将水涨船高

6、风险提示:美国经济避免衰退。

正 文


1. 衰退博弈的背景下,理性看待美国经济韧性

近期,美国大部分经济数据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弹,令“软着陆”预期再度升温。例如,5月非农就业新增33.9万人,远超市场预期的19.5万人,同时4月和3月新增就业也分别上修4.1万和5.2万。也有部分观点认为,美国经济韧性仍将持续,甚至有希望避免衰退,也就是实现所谓的“软着陆”。受此类影响,美元指数一度逼近105关口,10Y美债收益率突破3.7%。


其实,美国经济下行的韧性,应该理解为“预期的差没有更差”,并不能简单地与“软着陆”划等号。首先,现在的经济韧性超预期,不代表能一直持续走向“软着陆”;其次,现在的好,也不是全面的好,结构性的不利因素依然摆在眼前;最后,经济周期向下的大趋势并没有变,短期波动属于正常现象。

市场对软着陆的期望,几乎伴随着每一轮联储紧缩的历程,但大都以硬着陆告终。1960年以来,发达经济体共有10多次加息降通胀经历,几乎都以衰退为代价。与历次加息周期相比,本次加息周期幅度更大、速度更快,本身就增加了经济和金融的脆弱性。


美国经济数据的不利因素持续累积,往后的变化不可简单“线性外推”。即便是火热的就业市场,失业率抬头,兼职工占比过高等不利因素依然不容忽视。更别说持续走弱的制造业PMI,均映射当前美国经济中的不利因素依然在持续增多。再考虑到历史上经济的恶化往往呈现非线性的特征,当下从量变到质变,从结构衰退到全面衰退的过程,可能也不宜简单趋势外推。


回归周期视角来看,美国经济仍在“主动去库”的上半场,整体走弱的中期趋势并未改变。其实,无论是“硬着陆”或者“软着陆”的讨论,还是“衰退”到底发生在2023年、还是延后至2024年,包括潜在衰退的具体深度,都是偏后验且众说纷纭的话题。依据库存周期的视角判断,美国经济仍处在“主动去库”的上半场,导致经济景气回落加速,意味着“衰退博弈”仍将是贯穿全年的重要主题。


2. 加息收尾大势所趋,降息博弈未到最白热化的阶段

美联储政策利率逐步进入“限制性利率区间”,缓和仍是大势所趋。回顾近10多年的加息周期来看,不难发现以下2个规律:1)加息周期前半段,实际发生的加息节奏较市场预期更为激进;2)加息周期后半段,实际发生的加息节奏较市场预期更为平缓。眼下,美联储加息逐步进入尾声,速度已经放缓至每次25bp。美联储最近一直吹风“限制性利率区间”,目前最可信的指标是“联邦基金目标利率—核心PCE同比”(后文称“实际政策利率”)。实际政策利率已经回正,意味着美联储加息周期正式步入尾声。


美联储利率政策的核心矛盾并非不够高,而是不够久。自2022年3月起,美联储加息超1年,但传导效应明显滞后。这背后,与美国政府、企业、居民债务中固定利率型占主导有关。以美国联邦政府债务为例,9成左右采用固定利率付息。这意味着,除了期限不足1年的T-Bill以外,绝大部分美债在到期再融资前一直采用发行利率付息,紧缩效应的传导有明显滞后性。考虑到中长期每年到期额占存量的比重约15%,紧缩效应的显现略显滞后。我们的测算结果显示,2023、2024年美国联邦财政净付息额/GDP极有可能达到历史最高的3%。



再往后看,只要美国经济探底没结束,降息博弈也远未结束。主动去库、消费后继乏力、地产寻底等众多不利因素的叠加,均指向年内衰退博弈仍未演绎至最激烈阶段,同理,降息博弈也没到最白热化的程度。对此,我们认为除了联邦基金利率期货外,还可以着重关注美债收益率曲线的形态,辅助判断市场计价的降息预期。原因在于,长端利率=短端利率+期限利差,后者主要映射的是市场对基本面及政策利率的预期,走势领先于PMI等指标,又与政策利率高度反向。


3. 对于股市,加息收尾是比降息开启更重要的做多窗口

为了更立体、客观地推演未来市场走势,我们详细复盘了过去加息收尾及降息开启阶段的资产价格表现。我们发现,对于股票等风险资产而言,加息收尾阶段的表现不仅不亚于降息开启阶段,甚至还略胜一筹。

近40年来,美联储大致经历了7轮完整的加息周期。1984年8月9日、1989年5月17日、1995年2月1日、1997年3月25日、2000年5月16日、2006年6月29日、2018年12月20日,分别对应了历轮加息周期的尾声,加息幅度多为25bp。从相隔时间来看,倒数第二次加息与最后一次加息并非都是连续。




降息周期的起点,与加息终点往往能相隔半年以上。1984年9月20日、1989年6月6日、1995年7月6日、1998年9月29日、2001年1月3日、2007年9月18日、2019年8月1日,分别对应了历轮降息周期的开启,降息幅度多为25bp。从相隔时长来看,除了1984年、1989年降息起点与加息终点相隔较近以外,其余多相隔半年以上,最长能达到1年半。


股票方面,加息收尾的利好效应胜过降息。历轮美联储加息收尾之后,美股基本上都趋于走强,150个交易日的平均收益率能达到11.7%。A股方面,也会对加息收尾这种外围利好有所反应。值得一提的是,历轮美联储降息开启之后,美股表现却明显分化,且150个交易日的平均收益率为5.9%,仅相当于加息收尾的一半,A股也呈现出类似特征。



美债方面,加息收尾阶段,长短端利率基本上同步下行;降息开启阶段,收益率曲线趋于常态加息收尾阶段,衰退+降息的双重博弈下,10Y、2Y美债收益率往往同步下行,期限利差基本走平。与加息收尾略有不同的是,降息开启阶段,美债期限利差往往从深度倒挂转向浅度倒挂甚至回正。




美元指数方面,加息收尾或降息开启后短期多走弱,中期走势无一致规律。无论是加息收尾或降息开启阶段,美元指数普遍在30个交易日左右趋于走弱,但随后的走势并无呈现出一致规律,比如1984年、1997年、2000年、2018年美元走强,1989年、1995年、2006年美元走弱。


贵金属方面,加息收尾也是非常重要布局窗口。无论是加息收尾或降息开启阶段,贵金属整体都表现稳健,但前一阶段的涨幅明显弱于后一阶段。数据显示,同样是150个交易日,黄金、白银加息收尾的平均收益率分别为1.4%、1.7%,而降息开启的平均收益率分别为7.4%、6%。



总结下来,对于权益资产,加息收尾比降息开启更重要;对于贵金属,降息开启比加息收尾更重要。我们认为,历轮降息周期的开启,基本都对应于美国经济陷入困境之时,尽管流动性环境趋于有利,但分子端的担忧容易压制美股表现。意味着“加息收尾+衰退将至却未至”的组合,可能是股票市场不可多得的做多窗口。但与股票不一样的是,黄金、白银等贵金属价格,在降息周期的走势持续性,强于加息收尾阶段。



4. 不可不防的二次通胀:打破旧均衡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与以往不同的是,本轮加息收尾后,降息博弈的空间或更为有限,原因在于,通胀中枢的抬升基本已定,二次通胀的确认将进一步推波助澜。我们认为,有两条长逻辑(资源产能约束+劳动力供给受限)和两条短逻辑(房租拐点+去库尾声),可能是未来值得进一步关注的通胀风险点。

长逻辑一:资源产能约束式衰退,注定通胀底部牢靠且二次抬升风险极大。以原油为例,我们认为,这一轮衰退是“产能约束下的衰退”,即便美欧发生深度衰退,油价可能再度回落到70美元/桶附近,进一步回落到60甚至50美元/桶的风险有限。从闲置产能(产能-产量)的角度出发,OPEC几乎占了全球9成的原油闲置产能,减产联盟达到空前的团结程度。作为原油市场的另一个“重磅玩家”,美国原油增产缓慢,战略石油储备即将补库,进一步稳固供给端。需求端,考虑到美国等经济体的经济下行趋势仍没有结束,原油需求端是否延续稳态,可能将面临一场“压力测试”。反过来讲,一旦美欧等后续走出衰退,原油价格的新一轮涨幅值得期待,意味着通胀预期也将随之走高。



长逻辑二:劳动力供给受限的长期问题未得到解决,工资中枢的底部大幅抬升。尽管基数效应、房租滞后回落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美国CPI同比读数见顶回落。但影响通胀中枢的核心矛盾未得到有效解决,比如劳动力成本。“Long Covid”等影响下,美国内部劳动力缺勤率显著抬升,相当于劳动力供给系统性降低,再考虑到移民数量缺口放大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反映美国就业供需匹配的“贝弗利奇曲线”长期向右上方平移。这意味着,劳动力成本的抬升大概率是个长期现象。



短逻辑一:房租增速可能在2024年拐头向上,推升核心通胀。美国地产周期的核心驱动是按揭利率。利率高度市场化的背景下,按揭利率与政策利率的走势高度一致。一般而言,美联储加息阶段,抵押贷款利率随之上行;美联储降息阶段,抵押贷款利率随之下行。因此,美联储政策利率周期往复影响地产销售变化,进而影响整个地产周期变化。这一轮利率下行周期影响下,如果美国房价增速企稳并转正,可能成为推升核心通胀反弹的主要驱动,观察时点或在2024年中。

短逻辑二:如果2023年去库结束,2024年迎接新一轮补库,核心商品的价格可能也将水涨船高。以2021年、2022年为例,美国新车、二手车库存双双告急,导致价格暴涨,大幅推升核心商品(不包括食品和能源)通胀。目前来看,2024年核心商品通胀卷土重来的概率,其实并不低。



5.风险提示

美国经济避免衰退。

本文源自券商研报精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