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周汉民:国际合作刻不容缓,绿色金融评价标准亟待出台科学家法学家政协常委国际金融中心

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周汉民:国际合作刻不容缓,绿色金融评价标准亟待出台科学家法学家政协常委国际金融中心

东方网记者刘辉、汪伟秋6月9日报道: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今天下午继续进行。在《构建支持“双碳”战略的绿色金融体系》话题讨论中,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院长周汉民表示,扭转气候变化关键在于国际合作,同时需要设立权威的绿色金融评价标准。


论坛上,周汉民首先以全球气候变化这一趋势是否可以逆转进行了阐述。他说,扭转气候变化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绿色金融因此应运而生,在中国更是如此。

数据表明,到去年9月份,我国本外币绿色金融贷款总额20.9万亿人民币,世界第一。我国绿色债务存量1.26万亿元,世界第二。“坦率来说,我们是非常努力的,尤其是在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这一目标提出之后,更感到时不我待。但目前情况仍是严峻的。以去年为例,中国的碳排放101亿吨,占世界28%,因此我们还需更加努力。”周汉民表示。

众所周知,当前“双碳”工作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绿色转型也正在加速驶入“快车道”,与之匹配的绿色金融体系亟待建立完善,该体系的构建需要从打造完整的分类、披露和法律框架,引导和规范资金进入,共建绿色金融市场,发挥各金融机构合力等多方面入手。


周汉民认为,扭转气候变化离不开国际合作。“国际交流合作刻不容缓,让志同道合者聚在一起。”此外,周汉民还建议,设立权威的绿色金融评价标准,例如以上海自贸区为例进行试验。

“这个世界没有最好的国际金融中心,只有更好的国际金融中心。往后走,把低碳、零碳发展、双碳战略的落实作为上海打造国际金融中心相关举措和政策的考量,十分恰当。”周汉民还表示,“总而言之,既然全球气候变暖是国际现象,那相关合作就应当是国际努力。但在合作进程中,不应该失去中国自己的特质,而中国的特质可以从自贸区试验开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