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香港置地凌常峰:给城市进化带来一点新启发上海怡和金融城商业地产

香港置地凌常峰:给城市进化带来一点新启发上海怡和金融城商业地产

6月8日,香港置地暨西岸金融城发布会在上海徐汇西岸艺术中心举行。在发布会上,香港置地展示了“双环战略”——“中环”与“光环”,以及“中环”当中的“旗舰中环”“地标中环”“精品中环”三大“中环”产品系列。


其中,“中环”系列旨在营造城市级核心高端零售空间,通过注入人文艺术精粹来缔造精雅生活方式;“光环”系列则是区域级地标城市自然综合体,主张以交通便捷的成熟区域为基点,为都市文化生活圈赋予自然灵感。

地处徐汇滨江的西岸金融城是“旗舰中环”系列之一,它不单是香港置地史上,也是上海历史上最大的单一地产投资项目。它的总投资额逾600亿元,总开发体量约180万平方米,涵盖了超65万平方米的超甲级商务群、超24万平方米的综合零售生态、超16万平方米的高端住宅公寓、超5万平方米的两座奢华酒店,以及超5万平方米的文化及艺术场馆。从2023年年底起,西岸金融城的各区域将逐步向公众亮相。

对有着134年历史的香港置地来说,西岸金融城是其在中国内地开展的重大商业布局,也是其未来长期发展的主要支撑。包括西岸金融城在内,香港置地已相继在香港、澳门、重庆、北京、上海、南京、成都、杭州、苏州、武汉十个城市落地了17个“环”项目。

“20年前,我们的重心是在香港和东南亚,但是在最近5、6年,我们新增投资的90%都在内地。我们希望,将来香港、东南亚和内地之间是一个三角支撑关系。”香港置地中国物业发展及投资执行董事凌常峰表示。

近日,就城市项目的构思、企业的发展战略、社会责任与关怀等话题,福布斯中国与凌常峰进行了交流。在后者看来,伴随着未来三年各个“环”项目的陆续开业,它们将成为该企业下一个百年的重要驱动力。

一城一魂,只做“孤品”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专属的灵魂。独特的历史、景观、商业、人文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一座城市与众不同的气质和魅力。而香港置地一直在做,且擅长于做的,便是深挖在地文化的血脉,激发出城市的内生动力。

在筹备西岸金融城的过程中,凌常峰在内部做了个小测试,他问上海的同事们是否知道“徐光启”这个人物,结果许多人给出了否定的回答,“甚至连徐汇区的居民也不知道‘徐家汇’这个名字是源于徐光启。”

从历史上看,徐光启对上海,乃至中国整体社会的开放与进步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作为“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锋,徐光启从西方传教士利玛窦那里学习了天文、历法、数学、测量和水利等科学技术,并通过编译《崇祯历书》、《几何原本》等书籍,为中国引进了圆形地球、经纬度、数理逻辑等概念。另外,他还撰写了《农政全书》、《甘薯疏》、《泰西水法》等著作,用更先进的理念和科学技术促进了中国农业的发展。

凌常峰认为,一个城市地标级综合体要有本地文化属性,而徐光启恰好是上海“兼容并包”精神的根源与内核,因此其事迹值得挖掘、传承和宣扬。于是,香港置地把“启”定为代表西岸金融城理念的关键字,由此引申出“启时代先行,创城市新机”的愿景,并计划修建种子博物馆、天文馆和梯田。

“徐光启是个脚踏大地、仰望星空的人,他对中国社会的进步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凌常峰称赞道,“如果能把这个人物在大众面前树立起来,我们功德无量。”

除了具备本地文化属性,西岸金融城还秉持“以人为本”的设计规划原则,通过金融科技产业、时尚消费、生活休闲、文艺体验等多种业态为当代民众提供新潮的生活方式,并致力于用独特的景观给人们留下“这就是上海”的城市个性印象。

为此,香港置地在设计高层建筑时采用了“层层后退”的手法,以便空出露台供人们欣赏黄浦江景;与此同时,其打造了全步行式景观商业大道“光启大道”,将购物中心、滨水旗舰店集群、艺术与设计街区、南浦火车站与庭院,以及种子博物馆、天文馆等文化地标串联起来,从而形成集“展秀娱购”为一体的多元化商业与生活社区。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置地正与合作伙伴联手搭建上海首个黄浦江跨江缆车系统——“浦江之心”。该系统不仅能进一步赋能西岸金融城周边的交通体系,还能把西岸金融城变为上海城区里的一个新的“超级记忆点”,以此激发上海文旅市场的潜力,助力上海文旅产业进一步升级。

“如果缆车真的动起来,那就超过我的预期了。”凌常峰笑着说。他强调,不管是西岸金融城还是其它项目,香港置地都希望能增加城市的多样性,给城市注入一点启蒙和创新。所以,我们选择不做跟别人一样的东西,连自己的东西也不会重复。

关于这点,凌常峰举了个例子。2021年4月,香港置地的首个“光环”系列项目——重庆光环购物公园正式开业。该商场在室内建立了垂直植物园“沐光森林”,其中包含了15米高的生命树(凤凰木)、20多米高的“花之瀑布”、40米高的“悬浮森林”等3大主题场景,以及18处互动景点,并跨层分布在商场的7个楼层里。

“有人想让我们把这个项目再做一遍,但我说,‘对不起,每一个都是孤品,森林的概念做完就不做了。’”凌常峰说道。

打造长期运营能力

在建设独一无二的城市地标性综合体方面,香港置地和凌常峰有着足够的底气,这背后不仅是公司在行业里的百余年积淀,也是对中国消费的长期变化趋势的洞察,即“宏观需谨慎,微观有机会”。

如今,中国经济正在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并加大了“扩内需、促消费”的力度。作为消费新场景、新体验、新业态的重要载体,商业地产承担起了激发民众消费热情的“催化剂”角色。另外,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步恢复,以及加快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民众的消费能力和需求有进一步增长的空间,这会给商业地产的企稳和回暖带来积极影响。

在此背景下,香港置地坚持投资中国主要城市的核心区域。从已经开业的重庆长嘉汇、北京王府中环、上海置汇旭辉广场、重庆光环,到正在建设中的项目上海西岸金融城等,香港置地希望能为自身和所在城市创造长期的商业与社会效益。


香港置地中国物业发展及投资执行董事凌常峰

“城市有马太效应,大城市、好城市会越来越好,资源会越来越集中,所以它们能带来低风险且稳定的回报。相较于短期的高回报,我们更看重回报的长期性和可持续性。”凌常峰表示。

他坦承,商业地产市场已经从增量状态进入存量状态,短期内大量的供应和存量去化是市场和企业需要面对的考验。在这种情况下,要么成为最好,要么一无是处,没有中间状态。

为了“成为最好”,香港置地选择专注于打磨全面且长期的运营能力,其中包括了空间创新、空间运营、对前沿趋势的认知、与品牌的良好合作,以及客户关系管理等。和科技行业不同,商业地产不是一个颠覆式创新的行业,要想建立优势就得先积累优势,而积累就是一个持续打磨的过程。一旦优势建立了,就会扎实、持久、难以被替代。

另外,面对诸多齐头并进的大型项目,组织建设与人才培养也是香港置地重点关注的议题。商业地产的周期非常长,项目的成功可能要等5到10年,运营期间还要更新项目内容,因此要有能长期坚守并与时俱进的团队。

凌常峰说,香港置地已经对“多项目”局面习以为常,在这个过程中,其总结出的经验是,“人才难买,要自己花时间培养”;而且,项目里的很多IP空间都需要用创意去填补,这些只有和公司一起成长、了解企业文化和品牌内涵的员工才能做到。

讲到这里,凌常峰分享了自己在香港置地工作20年的感受。“公司提供了一个公平、多元化和容错的环境,这些对个人经验的积累和自我成长非常关键。”

对城市要有感情

今年年初,一部由香港置地出品的微电影《翻山》引发了广泛的关注。此片改编自2022年8月的重庆山火事件,通过讲述摩托车骑手参与救援的故事,传递出了能代表重庆城市精神,乃至社会各界民众“迎难而上”的勇气。这是香港置地围绕“人与家园”主题,连续第五年发布的年度品牌大片,而之前的片子分别探讨了爱、个体成长,以及对生活的乐观与坚持。

“《翻山》播出后,很多同行问我,整部片子为什么没有你们公司的场景,没有你们公司的广告?”凌常峰笑着说,“当我们把自己完全融入一座城市之后,出一个这样的片子是很自然的事情,品牌的露不露出又有什么关系呢?”

凌常峰认为,企业与中国内地城市的融合是一个长期的化学反应和系统工程,这里面分为三个层面:第一是提供符合当地市场特性的产品;第二是建立当地团队和相应的企业文化;第三是整个企业和品牌成为当地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能够真实地表达当地人的感情,发出他们的声音。

这种“共情”在香港置地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除了《翻山》,该企业还在打造重庆长嘉汇项目的过程中修复了弹子石老街和王家大院等历史标的,并花费6年时间去研究和完成老街里的雕刻。不仅如此,其还通过与王家后人的深入交流,挖掘出了百年渝商风云和抗战爱情故事,进而衍生出了重庆首部院落环境大戏《再忆·王家沱》。这些都是香港置地用心深耕重庆19年的成果。

“要想长期做商业地产,那就得非常慎重,如果不对城市的个性、居民,以及商业环境底色有很深的了解,以赚快钱的心态是无法融入进来的,最后做出来的东西也会格格不入。”凌常峰说道,“这种行为能帮助我们加深对当地人文的理解,知道消费者和客户真正需要和喜欢的是什么、他们认可怎样的企业形象,以及如何能够打动他们,以此来推动我们业务的发展。”


福布斯生活系列活动

涵盖沙龙、晚宴、论坛、展览、品鉴会等形式

畅谈健康、消费、居住、出行、科技等前沿趋势

致力于打造生活爱好者与创新者的跨界交流平台

见证中国新消费时代的美好生活

声明:品牌之声相关资讯均属创意内容,非福布斯编辑内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