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长期性是一个理论问题:民营经济能走多远?公有制私有制所有制生产资料

长期性是一个理论问题:民营经济能走多远?公有制私有制所有制生产资料



民营经济说到底是私有经济,《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那么,请问:民营经济是否具有长期性?

改革开放四十年,实际上把理论与现实的冲突先搁置,先把经济发展起来再说,但是,如果说历史,或者说舆论出现的反复,那么,理论与现实的冲突就必须有一个清理,理论界不能再无所作为。



几年前,有人提出了了民营经济对公有经济的补位。

这等于说,即便民营经济具有长期性,也不太可能获得同等的市场地位,因为,我们的意识形态已经排好了座次,这决定了中国的市场经济,无论在货币工具、市场准入,还是税收补贴政策上,都是非中性的。民企贷款利率是3%以上,实际上很多中小微企业能拿到手的在7-15%左右;国企是1.8%,完全可以多贷点,然后通过企业拆借赚民企的利差。

这样的民营经济,还能蓬勃发展吗?



的确,民间资本已经作出了本能的反应。

在过去的十年中,民间资本一直在退却,方向不明,企业不敢投资,1-4月民间投资首次转正,也只有0.4%,谈不上信心恢复。

问题又来了,要赋予民营的长期性,又如何从理论上去解释?

这已经不单纯是经济的问题了,涉及到如何定义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究竟往何处去,是坚守目前的多元经济体制,还是回到前三十年,重返单一的全民所有制经济?

现在很多学者为了消解这个矛盾,着眼点放在了时间维度上,意思是消灭私有制没问题,但是要有一个前提,这就是物质生产极大的丰富,从理论的建设上说,这是一种很无聊的经院哲学的功夫。因为,我们根本无法定义什么叫“物质生产极大的丰富”,是人均GDP超过了新加坡,还是北欧?



实际上,我们在所有制理论上的缺失不在如何干掉私有制,而在于如何定义公有制,我们现在所实现的公有制,是青年马克思在《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说的“共同人联合体”?还是抽象的公有制?

抽象的公有制,从产权上说,是所有人一无所有,一切归权力支配。劳动者本质上与生产资料脱离了,无论对生产资料的使用,还是分配方案、利润分享,从权力的角度上说,都是零,这就是抽象的公有制。

点到为止,让元芳们自己去思考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