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CFO大会许志胜:以“大会计”理念推动商业银行财务数字化转型财会

CFO大会许志胜:以“大会计”理念推动商业银行财务数字化转型财会


近年来,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不断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步伐,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持续拓展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中国工商银行财务会计部副总经理许志胜在第十七届中国CFO大会上表示,无论数字技术如何更新迭代、变化发展,“大会计观”下商业银行财务会计工作的目标和使命始终是赋能业务发展,保障经营管理,防控金融风险,助力价值创造,最终实现与国家宏观经济同频共振。

视频:中国工商银行财务会计部副总经理许志胜在第十七届中国CFO大会上发表演讲

财务数字化转型背景:外缘与内因

自2015年我国首次提出“国家大数据战略”以来,有关推进数字化转型的政策不断深化和落地。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为构建数字中国提供有力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由此可见,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既是顺应数字时代发展趋势、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选择,也是“十四五”时期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重要战略任务。

财务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在财务领域应用数字化技术,收集和生成基础会计数据,将其转化为个性化数据,形成会计数据要素,推动会计组织结构以及与其他业务领域协作模式的变革,以更好地实现会计资源配置职能,满足单位绩效管理、内部控制、价值创造、履行社会责任等各种需求。

当前,商业银行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综合化经营和国际化发展深入推进,使得会计事项日渐复杂,会计管理活动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财务管理难度进一步增大。此外,传统财务在法定报表框架下财务分析视角有限,预测能力不足,无法满足日益精细的多维管理需求。因此,商业银行迫切需要进行数字化转型。

许志胜将财务数字化转型的重点工作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以决策有用性作为出发点。财务数据的核心价值在于为管理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支持,因此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企业需要以决策有用性作为出发点,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可靠性。二是以数据资产作为核心引擎。数据资产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引擎,企业需要重视数据的收集、整合、分析和应用,以实现财务数据的高效管理和运用。三是以数字化人才作为有力支撑。财务数字化转型需要综合型、复合型的人才,既要懂财务知识,又要具备数据分析和技术开发的能力。企业需要加强数字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以支撑数字化转型的实施。四是以数据安全作为转型之道。财务数字化转型需要注重数据安全,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对数据的保护和风险管控,以确保财务数据的安全和可靠性。许志胜表示,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财务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需要全面推进和协同合作,从而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工商银行财务数字化转型实践:探索与创新

工商银行始终坚持科技战略引领,紧密围绕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持续打造科技强行、深入推进“数字工行”建设,以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发展。许志胜将工商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整体思路用“1-5-3”来概括。“1”是指打造“数字工行(D-ICBC)”品牌,D代表数字化(Digital),体现数字化作为重要驱动要素和新增长极,是工商银行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5”是指五维数字化转型布局,通过实施“数字生态、数字资产、数字技术、数字基建、数字基因”五维布局,打造与现代化经济体系适配的“数字工行”;“3”是指实现三个目标:优化用户体验、提高业务效率、提升经营价值。

许志胜介绍,工商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实践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管理会计系统(MOVA)

工商银行的会计管理体系自2005年起逐步建设完善,现已步入第三代建设时期。借助管理会计的理念、方法和模型,工商银行将前台营销管理、中台业务核算和后台考核激励等多个系统进行优化集成,按照“统一平台、统一数据、统一模型、统一方法”的原则,建立统一指标库,形成多维一体,服务于业绩计量、预算管理、业绩评价、资源配置和决策分析的管理会计体系。该体系聚焦预算、考核、业绩分成等核心职能,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全行价值分析水平和价值创造能力。

“智能财务分析系统(PVA)”是工商银行智能财务实践的代表和典型案例之一,是管理会计系统(MOVA)的拓展和延伸,也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管理会计的结晶。借助管理会计差异分析工具,实现深度挖掘业绩变动背后的业务和客户动因,通过海量计算形成涵盖14个业务条线、7.2亿个人客户、1000万法人客户的业绩信息和100多项客户画像的标签信息,生成“多维一体”的可视化分析报告,应用于经营分析、客户挖掘、风险管理等多个场景,在洞察业绩变动、提升决策支持、驱动价值创造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许志胜介绍,工商银行应用管理会计业绩分成原理,以管理会计总账为载体,秉承零和分成原则,构建了覆盖机构间、条线间、行司间的立体化分润体系,业绩分成结果与预算管理、考核评价、资源配置等财务工具无缝对接,形成一体化财务管理闭环。立体化分润体系在业绩精准计量、降低运营成本、促进业务发展、助力业财融合、强化风险管控和实现价值创造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应用成效。

(二)信用风险计量管理

数字化技术为信用风险逐笔计量提供保障。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改变了原来的固定比例减值计提模式,改为通过回归分析建模建立预期信用损失模型,逐笔计算债项预期信用损失,涉及上亿量级的数据处理,金融科技使得整个过程得以顺利实施,确保了会计理论到管理实践的落地。

工商银行减值管理系统基于内评模型,通过对巨量历史数据的回归建模,建立分业务、分类别的预期信用损失模型,智能预测多个情景的未来宏观经济因子及相应权重,计算出每笔债项的违约概率(PD)和违约损失率(LGD),对摊余成本类约5亿笔资产逐笔计提减值准备,根据信贷风险质量变化实时自动重算减值金额,日均处理数据量超100G,实现了信用风险减值的动态管理。“面对上亿级的贷款客户,每一笔款项的风险都需要精确计量。这时候,整个计量的模型方法论发生了变化,财会人员需要了解每位客户的评级情况、违约概率以及违约损失率,还需要了解宏观因素对信用风险的影响。”他说道。

减值管理系统覆盖了全行逾30万亿元的法人贷款、零售贷款、信用卡、票据融资、债券同业等所有需计提减值准备的表内资产,并对实际承担信用风险的表外资产也实现了减值计提,填补了此前信贷风险管理的空白,进一步提升了银行的风险抵补能力。许志胜表示:“过去三年,银行业进一步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新投放信贷总量与2008年和2009年相当。然而,在过去很难预判银行的不良率和投放信贷支持的潜在风险。现在我们有了内评模型,可以帮助银行更好地识别和管理风险,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三)智慧财务开支管理体系

财务开支是在开展业务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类财务支出,是财务资源投入的具体表现形式。“自动化、全流程、高效率”的财务架构为财务开支事前审核批准、事中执行控制、事后跟踪评价的全流程闭环管理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以“专业、高效、规范”的财务开支管理“一站式”服务,为全行经营发展保驾护航。

将财务管理纳入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将业务流、财务流、管理流有机融合,为内控合规管理规范化、精细化以及全行经营决策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撑。利用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实现财务管理全生命周期线上化,让财务开支共享更好地服务于全行,同时转变服务员工报销和财务人员的工作方式,协助提升工行价值。

财务数字化转型思考:变与不变

未来,数据驱动等技术将进一步迭代发展,每一项新技术的应用都将对会计计量、财务管理、会计系统等产生深远的影响,并对会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新的要求。传统的财务职能从会计核算、财务报告起步,逐步上升到战略财务,服务于战略决策,包括业务赋能、绩效考核评价、业绩管理、税务筹划等方面。记账、算账、报账等传统会计工作已经实现数字化,财会人员的主要职责是要站在公司的战略层面上创造价值。

许志胜基于著名会计学者杨纪琬先生提出的“会计管理活动论”(也称“大会计观”)分析认为,随着会计范畴不断地扩大,实践工作中经常应用到“大会计观”。这表现在会计不仅具有服务宏观经济活动的职能,而且会计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许志胜表示,财务数字化转型中的“变”与“不变”需要平衡考虑。“变”是指科技之变和人才之变。近年来,科技创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技术不断迭代,而人才的现代化和综合化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过去,财会部门95%的员工是会计学、金融学专业,现在逐渐引进人工智能、软件工程相关专业人才。在业财融合背景下,企业需要培养既懂数据又懂编程的复合型人才,这样才能更好应对科技和业务的变化,实现业务和财务的深度融合,提高管理效率和决策精度。”

“不变”是指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旨在实现业务和财务的深度融合,以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这需要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协同合作,建立财务的经营观和经营的财务观,实现两者之间的同频共振,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以不变的初心应对万般的变化,这才是财务会计工作的永恒主题和根本之道。”

来源:《新理财》公司理财杂志2023年第6期
作者:王祯祯

新理财2023全年杂志开始征订啦!

(点击海报可直接订购)

交流、合作、投稿、版权,请加微信:cfo920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