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新华保险原董事长万峰被查,转型阵痛仍在持续险企银保寿险中国人寿业绩发布会

新华保险原董事长万峰被查,转型阵痛仍在持续险企银保寿险中国人寿业绩发布会



作者:宋涵

出品:全球财说

日前,新华保险原董事长万峰被查的消息席卷网络,结合业内猜测万峰被查或与其在新华保险任职期间做的某些不动产项目有关。

万峰任职新华保险高管5年,“砍银保、压缩趸交发展期交”是其任职后的转型思路,从转型效果上看,以2016年转型首年为例,新华保险2016年趸交业务减少117亿元;首年期交业务同比增长超40% ;10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收入同比增长23.2%;续期业务止跌回升,增长9%。

转型是要付出代价的,万峰时期新华保险丧失了部分保费规模及行业排名。在万峰身退后,继任者们又恢复了银保策略,当前公司仍处于转型阵痛期。

今年,公司正在经历系列人事变动,6月13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网站发布的批复公告显示,李全新华保险股董事长的任职资格、张泓新华保险总经理的任职资格均获核准。除了上述董事长、总经理履新外,还有1名副总裁、2名总裁助理卸任。

原董事长万峰被查

6月21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挂出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万峰被开除党籍的公告。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纪检监察组、山东省纪委监委消息:日前,经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批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纪检监察组、山东省临沂市监委对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万峰涉嫌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经调查,万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万峰身为长期在金融保险领域工作的党员领导干部,丧失理想信念,背弃初心使命,无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违规收受礼品礼金,违规接受宴请、健身娱乐活动安排,违规取得、持有、使用高尔夫球卡;践踏组织原则,不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违规为他人谋取人事利益;廉洁底线失守,收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消费卡,未经批准违规任职取酬;目无法纪,靠金融吃金融,将公权力当做攫取私利的工具,在地产项目买卖、银行揽储、工程承揽等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

万峰严重违反党的组织纪律、廉洁纪律,构成严重职务违法并涉嫌受贿犯罪,且在党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性质严重,影响恶劣,应予严肃处理。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等有关规定,经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党委研究,决定给予万峰开除党籍处分;收缴其违纪违法所得;由山东省临沂市监委将万峰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所涉财物一并移送。

据相关媒体消息,退休后较为活跃的万峰在今年1月失联,彼时有知情人士透露,万峰失联或与保险资金运用有关。如今时隔半年,靴子落地,一代保险老将黯然落幕,不免引人唏嘘。

有近40年保险从业经验的万峰,此前曾任多家大型险企高管,涉足国寿、太平人寿、新华保险等且均身担要职。

万峰职业生涯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无疑是带领新华保险转型,这绝对是其履历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4年,受中央汇金公司任命,万峰空降新华保险任总裁。2年后升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再到2019年1月离任,任职时间不超过5年。

万峰掌舵下的新华保险推进业务转型,开发保障型产品,取消了趸交的考核。“砍银保,压缩趸交,着重发展续期保费”,提出“两步走战略”,成了彼时新华保险主要转型思路。

2018年底公司营业收入较2014年末同比增长7.67%;同时,归母净利同比增长23.67%。

核心经营指标一年新业务价值由2014年的49.12亿元迅速增长至2018年的122.1亿元,同比增长了148.57%。

2015-2017年,在鼓励期交业务下新华保险续期保费由个位数增长过渡到两位数增长,分别实现594.7亿元、648.81亿元、774.67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9年其以个人年龄为由从新华保险离任后,万峰即在当年转投1家中小险企——鼎诚人寿,不过仅任职一年就又离职了。

万峰违规被查事件发生后,尽管新华保险发声称其在公司已退休,对公司经营无影响。不过业内猜测万峰被查或与其在新华保险任职期间做的某些不动产项目有关。是否拔出萝卜带出泥,尚需时日揭晓。

万峰离任后,三次换将

万峰引领新华保险转型的同时阵痛也随之出现。

2015-2018年间市场份额一降再降。期间公司市场占有率分别为8.7%、7.1%、5.2%、4.2%。保费增速同样严重下滑,依次为6%、1.8%、0.6%、-2.9%。

自万峰离任后,新华保险经历了三次换将,经营策略也随之调整。

新华保险先后迎来刘浩凌和徐志斌两位董事长,2023年4月前总裁李全出任董事长。在此期间,公司提出了“二次腾飞”计划,重启银保渠道。目前,公司仍在执行“二次腾飞”策略。

然而新华保险经营上转型阵痛仍在持续。保费承压,渠道转型仍是关注焦点。

2023年一季度,新华保险创造营业收入290.05亿元,同比增长17.4%。值得注意的是,保险服务收入较上年同期下滑4.4%至135.58亿元。同期,归母净利69.17亿元,同比增长114.8%。

第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归母净利大增主要依赖总投资收益增长拉动,本期公司年化总投资收益率为5.2%。

2023年一季度,新华保险实现总保费647.72亿元,较上年同期下滑0.18%。其中,长期险首年保费下滑6%至198.39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十年期及以上期交保费同比下滑38.6%;趸交保费同比下滑16.3%。

渠道方面转型压力仍在,由于个险人力缩减,公司一季度个险渠道保费410.84亿元,同比减少4%。其中,长期险首年期交保费41.39亿元,同比下降25.8%;趸交保费1.59亿元,同比下降28.1%。短期险保费同比下降36.8%至4亿元。银保渠道实现总保费224.92亿元,同比增长5.9%,不过银保渠道也有两项指标下滑,长期险首年趸交保费下滑16.2%,短期险保费下降33.3%。总体而言,公司银保渠道占比仍不算高。

置于行业来看,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5家上市险企原保险保费收入依次为3272亿元、2497.34亿元、2601.59亿元、1544.53亿元、647.72亿元;增速分别为3.87%、7.47%、5.55%、3.85%、-0.18%。不难发现,上市险企中新华保险原保险保费无论是绝对值还是增速排名吊车尾。

事实上,一季度新华保险经营承压是上年的延续。

2022年,新华保险营收净利双降。实现营收2143.19亿元,同比减少3.6%。同期,受资本市场影响,投资收益减少,归母净利同比大幅减少34.3%至98.22亿元。

核心经营指标新业务价值作为衡量险企业务增长潜力的核心指标,是衡量保险公司业务增长质量和盈利能力的指标之一。

2022年新华保险新业务价值在五大上市险企中降幅最高,达59.5%。

从行业来看,2022年作为保险行业“至暗时刻”,险企新业务价值普遍承压,头部险企也不例外。中国人寿、平安寿险及健康险、新华保险、太保寿险、人保寿险分别实现新业务价值360.04亿元、288.2亿元、24.23亿元、92.05亿元、26.69亿元。同期,各家险企新业务价值依次下滑19.6%、24%、59.5%、31.4%、17.3%。

显而易见,新华保险新业务价值体量最小且新业务价值降幅最大。

敬告读者:本文基于公开资料信息或受访者提供的相关内容撰写,全球财说及文章作者不保证相关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无论何种情况下,本文内容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抄袭!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