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张晓晶: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需要解决两个难题金融化科学家金融监管普惠金融生物学家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张晓晶: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需要解决两个难题金融化科学家金融监管普惠金融生物学家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边万莉北京报道“金融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需求,也是优化中国金融体系结构、塑造中国金融成长,探索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的根本遵循。”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张晓晶在中新社2023中新财经年会主题论坛二“中国式现代化新金融服务”上如是说。

张晓晶认为,经济发展的着力点要放在实体经济上,金融要服务实体经济、服务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现代化。就此,他从三个方面来阐述“当前中国金融高质量发展如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话题。

第一,以人民为中心的金融发展观,这是金融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指挥。对此,张晓晶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一是着力提升金融的普惠性和包容性,要又普又惠,还要商业可持续,如何平衡好这几个目标,是未来去发展普惠金融和金融包容性非常重要的挑战。二是推动绿色金融和转型发展。三是规范资本的发展,资本要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而不是把自己锁死。

第二,实现金融对实体经济更好地服务需要解决两个难题。张晓晶表示,一方面,民营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目前金融体系是以国有为主,实体经济以民营为主,但是两者之间的匹配难度很大,遇到了很大的挑战。

另一方面,金融如何服务科技创新在国际上也是非常大的课题。认识论的革命是最根本的,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就不知道金融应该如何服务科技创新。金融是从未来看今天,资本的价值取决于未来的预期。科技也是面向未来的,有巨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金融就是给风险定价,两者有天然的结合。我们没有面向未来,没有用预期来决定资产价值,这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三,要维护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张晓晶表示,中国金融长期稳定原因在于一直把处理风险、防范应对系统性风险作为思维的底线。所谓底线思维就是看到风险想尽一切办法去应对。但是,市场清理机制也很重要。金融安全方面,中国的金融化发展已经非常高了,但金融竞争力还不够,如果要强调金融安全,中国需要在技术和标准两个方面赢得主动,提升网络数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水平。

具体看,一方面要瞄准硬核的技术,在芯片、操作系统、“卡脖子”技术上下功夫,练好内功;另一方面要瞄准规则和标准,积极参与全球金融与数字治理,围绕全球金融安全网,跨境金融监管,跨境数据流动、市场准入、反垄断、数字货币、数据隐私保护等重大问题探索建立治理规则,提升中国在金融与数字治理领域的话语权。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