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21解读丨董事会结构趋稳,万科郁亮再续三年王石深铁恒大集团中国交通运输公司

21解读丨董事会结构趋稳,万科郁亮再续三年王石深铁恒大集团中国交通运输公司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吴抒颖 深圳报道

2023年6月的最后一天,又是万科三年一次的董事会换届时刻。

经历了“宝万之争”、深铁入局后,如今万科已无鲜事,新一届的董事会继续沿用原有权力结构,董事会主席同样毫无悬念,已经上任三年的郁亮继续连任。

结果没有意外,过程却值得评说。

过去三年,在万科39年的发展史上,是极不平凡的阶段。在此期间,由于市场的剧烈变动,万科一度净利润下跌超过40%引发股东的质疑与不满,之后又逆势增长稳住局面;经营性业务在这期间也羽翼渐丰,从负累变成了加分项。

高山低谷、顺流逆流,万科这三年都走过了,万科管理层也终于交出了一张合格答卷。在股东大会上,有投资者让郁亮给自己打分,郁亮说,打高了不合理不合适、打低了对其他管理层不公平。

郁亮将这个问题的答案交给了全体股东,他说股东的投票就是给管理层最好的打分,最终的投票结果揭晓,答案也不言而喻。

万科的大股东深铁集团,在股东大会上也不吝对万科管理层的赞扬。深铁集团董事长辛杰说,“深铁投资万科是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对万科的业务表现也是满意的,相信万科在郁亮的带领下会勇创佳绩、给股东和社会更好的回报。”

三年又三年,逆风之中,万科要追求卓越,要继续超越自己。

三年再回望

这是房地产行业剧变的三年。

2021年,房地产行业到达历史峰值,那年商品房实现超过18万亿的销售额,之后急转直下,2022年,这一数字萎缩至13万亿,今年也将继续平稳运行。

在一个规模下行的市场前行,自是逆水行舟,过去这几年,龙头房企纷纷受到环境的影响业绩不理想,表现在利润下行、投资审慎等,万科也不例外。

在股东大会上,郁亮说,过去三年对行业的每个从业者来说都是百感交集,并非只有万科不容易,没有哪个人、哪个企业是容易的。

尽管万科早在2018年就发出了“活下去”的信号,但是在新老模式切换的阶段,万科也不免走弯路。郁亮指出,万科比较早意识到高增长不可持续,但行为仍然没有完全摆脱惯性,出现了投资冒进、产品操盘能力离散度高等问题。

这就导致了万科过去几年要花费相当长时间去处理这些问题。郁亮说,目前万科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比如投资质量的提高、产品能力整体性的提升,持有经营性物业能力也在提高,开发和经营服务协同的强化,公司资债结构的优化,抵御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加强等。

这些问题的累积,让万科在2021年的当期利润中有明显体现。2021年,万科的盈利指标下挫,当年归母净利润为225亿元,同比下降45.7%。当年,郁亮也面对全体股东检讨,明确表示万科业绩会企稳回升,最终万科也兑现了承诺。

2022年,万科实现营业收入5038.4亿元,同比增长11.3%;归母净利润为226.2亿元,同比微增0.4%。需要强调的是,这是在保利、中海等一众龙头房企业绩下滑的背景下录得的成绩,也能够以此看到万科管理层的眼光。

作为万科大股东的代表,辛杰也肯定万科管理层的表现。

他说,2018年万科提出“活下去”时,外界还有不同的看法,但时间证明了郁亮及万科团队的前瞻性,面对行业剧烈的调整,万科活了下来,因为万科提前做了正确的战略判断和经营调整,采取了审慎的经营策略和稳健的财务策略,牢牢守住了不发生系统风险的底线。

辛杰说道,尽管过去一年市场大幅调整,但万科仍然实现了业绩的企稳,连续14年经营性现金流净值为正,而且在财务上保持稳健,对投资性房地产一直采取成本法计算。可以说,万科是货真价实的万科,是有现金流支撑的万科,深铁投资万科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老树开新花

在过去这艰难的三年里,万科的发展目标围绕“活下去”开展,于是它克制、缩表,告别规模为上的时代;在转向新模式的未来三年中,万科的主题也将转向新的脉络,在“活下去”以后,要“活得久、活得好”。

郁亮认为,“房地产市场是常做常有常做常新的,总会有新的生意机会。过去的手机,现在的汽车,都是在行业完全成熟后不断长出新的分支,并且逐步取代了原来的主干,房地产也会经历这个过程。发展商提供的产品服务如果能够真正提升人们的居住生活品质,还是会非常有吸引力。”

郁亮认为,要抓住这些新的生意机会,就要真正建立起全场景的综合竞争力,不能像传统模式下一味靠拿地和融资,否则就会出现买得越多错得越多,融资越多其实越不安全。

因此,郁亮表示会持续聚焦三件事情:一是提高开发业务的管理水平;二是经营、服务业务已经通过了商业逻辑检验以及可复制性的验证,接下来要扩大竞争优势,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好的回报水平,不断培育优质资产;三是坚守财务稳健,保持行业领先的信用水平。

房地产行业持续承压,万科不能止于守成,培育新的业绩增长点理所应当,郁亮所指的道路,期间虽有过曲折,也一度被外界质疑,但在更久之后的将来,或许是验证万科是否是一家优秀企业的基准。

在过往的商业发展史上,许多企业在主业萎靡后,往往会落入发展陷阱——在寻找转型思路的过程中,难以及时掉头,最终走向消亡。万科今年39岁,在中国房企中已算是“常青树”,家大业大,转型的道路,却不一定能够更敏捷、更主动,更积极。

以万科过去三年经营性业务的表现来看,万科的转型道路也一度受挫,好在如今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这些重投入低产出的业务,终于没有成为万科的负担。

在万科今年的业绩会上,郁亮回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提问时指出,"学费付了很长时间终于付完了,开始有正向贡献了。到去年为止,我们已经取得把经营性业务加在一起对报表贡献是零的成绩。以前这些业务都是亏的,要吃掉很多利润。所以就算是零我都很高兴。"

前不久,万科名誉董事长王石在一场公开演讲中举例称,日本的大和房屋在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后,经营性收入反超开发业务收入,占到了总收入的76%。他因此认为,房企在不动产经营上,还能有万亿级的空间可为,甚至反超住宅开发。

这是万科持续坚定不移向经营性业务投入的证据与信心所在。

以此,外界或许也能够更好地理解万科管理层的抉择,从帕尔迪到大和房屋,万科都找到了优秀企业作为可复制对象,而非跟随行业的起伏,着眼当下的利益去做短期的规划。

万科的树干上,开出了更多的新枝丫。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