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对华去风险”被打脸,英法德全部陷入经济困局,越发离不开中国法国德国美国英国全球经济

“对华去风险”被打脸,英法德全部陷入经济困局,越发离不开中国法国德国美国英国全球经济

近段时间以来,西方国家不再提不得人心的“对华脱钩”言论,却抛出了瞒天过海的“去风险化”概念。然而,计划没变化快,如今,英法德等西方大国,齐齐陷入经济困境。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华去风险”根本行不通。

继德国、英国之后,经济衰退的阴影开始缠绕法国。最新的采购经理指数PMI显示,今年第二季度法国经济可能出现负增长。外界一些分析认为,虽然法国目前还未出现经济衰退,但后续衰退的可能性在增加。


如何带领法国走出经济困境,是马克龙面临的又一道难题

汉堡商业银行经济学家莱布克预计,法国的制造业和服务业都将出现负增长,今年全年经济增长可能为负值。要知道,服务业的发展与居民收入密切相关,而且在法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占据总GDP的70%以上。

与此同时,法国国家统计局最近也发布了经济增长预测,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法国经济将实现0.1%的增长,较此前预估的0.2%的增幅下调了一半。增长不及此前预期的原因是,家庭消费和投资都疲软。

逐渐衰退的经济让马克龙头疼不已,于是他开始推进降税、促进消费等措施。但目前法国国债已经接近其经济总量的110%,法国央行与审计部门早已发出警告,如果政府不削减开支,将难以推进减税。

除了法国外,英国、德国也正在面临经济衰退的危机,在重要节点,三国急需刺激经济发展,“对华去风险”只会起反作用。


作为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对中国的认识并不到位

对中国“去风险化”,是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提炒作出来的观点。这一词汇的真实含义和实际影响十分模糊,但往大了说,就是“对华脱钩”换了个说法,完全符合美国打压中国的需求,往小了说,就是有限降低供应链上对中国的依赖,满足欧美企业的诉求。

虽然“对华去风险”定义不清晰,但从欧美近期的动作来看,其具体含义也日益显示出来,也就是降低或摆脱对关键原材料的依赖,降低或摆脱对中国市场的依赖,阻碍中国获取高科技等优势,以维护社会和国家安全的名义,阻止中国资本进入欧美一些特定行业。

虽然“对华去风险”的说法没有”对华脱钩“那么激进,但也不温和,本质上是多方面限制中国与欧美国家的合作。但庞大且活跃的市场,正是欧洲国家刺激经济发展的关键。

以德国为例,德国政府受美国影响,认为企业应该减少对华投资,但许多企业反倒在不断扩大中国业务。据统计,如果失去了中国市场,大众、宝马以及半导体制造商英飞凌等公司,其市场规模将缩小三分之一,而这些产业是德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也就是说,失去中国市场,德国经济的重要支柱就要垮掉。


德国企业纷纷加大在中国的投资

与此同时,中国强大的制造业能够迎合德国汽车制造商和配件供应商的需求,即便德国政府要求德企放弃中国市场,但为了商业利益,这些企业都不会挪动一步。

同时,欧洲的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缓慢,在未来几年也难以预见市场迅猛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这些企业调整在中国市场的部署,将会失去市场份额与利润。

正因为如此,许多德国企业在不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去年,宝马将自己在华晨宝马的股份增至75%,并投资约12亿欧元在沈阳建设动力电池项目。德国化学巨头巴斯夫表示,希望到2030年在中国湛江投资100亿欧元。除此之外,西门子希望投资20亿欧元扩大其全球生产,其中1.4亿欧元用于其位于中国成都的自动化工厂。

这些行业巨头远远比政府更明白市场需求,以及刺激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式。德国不是个例,法国与英国的企业巨头也难以与中国市场切割。欧洲政府还是要多听听企业的意见,远离美国的操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