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江西赣州:创新举措着力改善群众居住环境质量棚改安置房公租房江西省住房保障棚户区改造

江西赣州:创新举措着力改善群众居住环境质量棚改安置房公租房江西省住房保障棚户区改造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王纪洪 叶平

江西省赣州市在加强公租房运营监管,大力发展保租房建设,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积极实施完善新时代城镇住房保障体系等方面,强化组织、政策、融资等要素保障,多措并举,创新创特,走出了一条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的革命老区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的特色之路,获国务院督查激励。6月底在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工作现场会上的经验介绍获与会者一致好评。

赣州市作为江西省发展保租房重点城市之一,抢抓政策机遇,聚焦市场需求和供给状况,合理制定发展目标,率先在全省出台实施方案,创新“一二三四”举措。

采取一套考核标准。按照“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原则,全面开展摸底调查,科学制定建设规划,通过利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产业园区配套用地、新供应国有建设用地、各类主体存量闲置资产等,多元化建设筹集保租房。2023年,该市保租房计划筹建11.49万套,筹建规模居全国城市首位,现已筹集9.63万套,开工率83%,完成投资27.36亿元。“十四五”期间,该市保租房筹集总量将突破20万套,约占同期新增住房总量的33.12%。

突出两个筹集重点。突出产业园区配建,聚焦促进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精准保障产业工人住房需求,助力园区企业和产业发展。目前,该市已筹集此类保租房8万套,占保租房筹集总量的60.83%。突出乡(镇)基层,聚焦引进人才、乡村振兴,利用乡(镇)存量房屋、存量土地等改(新),定向筹集、定向配租,精准保障乡(镇)卫生、教育等基层公共服务群体的住房需求。近两年来,该市共筹集此类保租房4.3万套,占保租房筹集总量的32.67%。

创新资金筹措、建筑工艺、平台运作三项举措。创新融资渠道,除地方财政按每平米给予100元奖补外,通过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先后与5家金融机构签订总额300亿元授信贷款战略合作协议,现已发放到位贷款57.2亿元。创新建筑工艺,对工业园区保租房项目,推广应用装配式建筑新工艺,提升施工效率,确保早开工、早竣工、早入住。创新平台运作,按照“统一标准、统一融资、统一建设、统一验收”建设模式,利用政府平台公司在资金筹集和技术团队上的优势,整合各类国有资产,全面提高保租房建设效率和品质。

规范项目认定、建设监管、准入标准和运营管理四类建管。统一规范项目认定,通过一份《认定申请报告》、一张《项目审批表》和一次联合评审认定会,即可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项目认定书发放,凭此书即可办理相关证照手续。目前,该市共发放项目认定书348个、认定房源13.16万套,项目认定书发放率100%。规范建设监管,保租房项目需签订《建设运营协议》、填写《在建项目巡查表》、发放《履约确认书》,约定开工、竣工时间和装修标准,明确投资主体运营期限、资产管理等权利责任,严格项目建设全程监督,建“精品房”“放心房”。规范运营管理,投资建设保租房管理服务平台,建立项目全周期、全流程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房源统一管理、租户即申即享”,运管全市一盘棋。

在实施城市棚户区改造上,赣州市坚持以民为本,将棚改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统筹兼顾,分步实施。通过持续推进三轮棚改,实行“三个坚持”,推行“三化管理”,着力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和条件,打造城市美好家园,让城市有品位,群众得实惠。

实施三轮棚改规划。自2015年起,该市连续实施了三轮棚改“三年行动”。按照市级统筹、县区发力、居民参与、金融支持、分级负责原则,将棚改任务分解到各县(市、区),作为市、县(区)政府“一把手”工程。通过建立工作推进机制,签订年度目标任务书,完善政策支持,简化审批程序,强化质量监管,严格考核问责,推行“工程管理+施工总承包”等建设模式。同时,拓宽投融资渠道,引入民间资本、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棚改攻坚行动。按照“改造意愿清、住房现状清、征拆面积清、安置方式清、补偿数量清”原则,提前摸清底数,主动认定今明两年棚改任务4.53万套,占全省棚改任务总量的1/4,其中2023年改造3.69万套,超省计划申报任务0.7万套,改造规模居全省第一,现已新开工2.79万套,开工率76%,完成投资114.67亿元。

实行“三个坚持”惠民。坚持补偿政策公开,组建“亲民、专业、公正”工作团队,阳光、和谐征迁,确保“一个政策管到位、一把尺子量到底”。灵活用好住房、货币安置方式,鼓励“房票”安置,让群众得实惠,实现“要我拆”到“我要拆”转变。坚持高要求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配套,按照“十分钟生活圈、半小时经济圈”居住需求,优先抓好安置房建设,并纳入工程质量监管重点,打造安置房精品工程。2020年以来,全市超半数新建棚改安置房小区获省、市工程质量领域奖项。坚持社区牵头、部门联动,加强安置房小区社会治理和物业管理服务,做好棚改安置“后半篇”文章,确保棚改群众“出棚进楼”后安居、宜居,由“住得进”转为“住得好”。

推行“三化管理”暖民。该市从“以人为本、智慧便捷、和谐宜居”出发,围绕“档案电子化、业务信息化、设施智能化”目标,加快推进公租房小区车辆识别、消防监控、无障碍通道、节能充电桩等智能化设施提升改造,实现智慧监管。同时,通过市、县一体“城镇住房保障在线服务平台”、党建引领“一三六”基层治理模式、集中办公“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等,让群众办事“往返跑”转为“网上办”,全面提升运管服务水平。

截至目前,该市已累计建成公租房15.69万套,已筹建保租房11.3万套,改造城市棚户区27.8万套,数十万住房困难群众“忧居”变优居,喜圆“安居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