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CPI、PPI、PMI全线下降:经济是触底反弹,还是接着下探?制造业pmicpippi服务业

CPI、PPI、PMI全线下降:经济是触底反弹,还是接着下探?制造业pmicpippi服务业


7月10号,新一期的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出来了。

整体上看,6月CPI还算比较平稳。

什么样的平稳?缓慢中的平稳、萎靡不振、精疲力尽的那种。

环比-0.2%,同比增长为零。

简单来说,环比就是跟上一月比,同比就是跟去年同月份比。



今年的2月份是一个分界线,刚刚过完春节,也是第一个疫情放开后的新的开始,本以为会见到心心念想的小甜甜,没想到牛夫人一个闪现,打得所有人措手不及。

自今年2月份开始,CPI环比连续下降了5个月,这里就不说“通缩”这个词了,记得上次解读时,堂主提到了这个词,就被追着骂了九条街。

再看同比,2月开始,一直在1%之下,6月CPI已经降到零增长,其实两者没什么好做对比的,去年是什么情况,今年是什么情况。这一比,怎么都是增长的,没有悬念的增长,其实没必要细看,若真要钻牛角尖,总能找到安慰自己的说辞。

看待一个事情,宏观要看,微观也要看。

CPI是关系到老百姓衣食住行的重要价格指数,大概每个月10号公布。

包括八大类:

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以及服务、

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及服务8大类。



再细分下去,还有268个基本分类的商品与服务价格。

比如在食品大类中,又包含了蛋类价格、鲜菜价格、鲜花价格、畜肉类价格等,畜肉类中,又有猪肉价格、牛肉价格。

以6月为例,在食品大类中,鲜菜价格大涨了2.3%,粮食和卷烟价格没变,剩下的都下降了。



有个统计数据很耐人寻味:

6月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3%,非食品价格下降0.6%;

而且,1-6月,食品同比涨了2.5%,非食品涨了0.3%。

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今年以来,大家都觉得日常消费支出贵了。

转眼间,半年就过去了,经济提振还没到,消费降级倒是来了。

明面上、今年的五一、端午假期,客流量井喷。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五一有2.74亿人次,端午有1.06亿人次,两项数据均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

实际上,人是放出去了,但这些放出去的人,不是奔着消费去的,而是释放这三年困在家里的憋屈情绪。

没办法,现在工资说降就降,工作说没就没,大家都一样,兜里都没几个钢镚。

对于消费品,能不花就不花,能爬楼的,就不去健身房,能特种兵旅游,就不住酒店,自带睡袋,困了就睡,自带干粮,饿了就吃……这样倒也不是坏事,最起码,性价比提升了。

以前旅游报旅行社,跟着导游一天也就一两个景点,现在不一样了,《时代周报》报道,一个00后“特种兵”,5天打卡4城48个景点,在火车上过夜,自带干粮饿了喝水,只花费了700元。

说是消费降级不假,但也是自我意识的崛起。

以前的旅游,多半是跟着大部队走,一天都在赶路,既精疲力尽又无法尽兴。

到了现在,年轻人不这样做了。

其实,我特别能理解。

20多岁,是一个特别有活力、有激情、有创造力的年纪,为什么一定要按照大家说的去做?

正如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说的:从来如此,便对么?

现在的年轻人,会思考买房、工作、结婚、生育对于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尴尬的是,还没等年轻人给出答案,社会就在营造一种压迫氛围。

可今年不管是青年失业率,还是工业企业盈利的走向,都在向着相反的方向发展。

以2020年到2023年为时间样板,观察工业企业上、中、下游的利润率,

除了上游的利润率好一点,中下游工业企业的利润率,居然没有疫情封控时的高,均处于低位。

这样说吧,如果说上游水草丰茂,那么下游就是纯净水。







不仅仅是企业利润数据,制造业PMI指数,也在低位中徘徊。

国家统计局6月30日发布数据,6月制造业PMI49.0%,还是位于荣枯线50之下,经济景气指数仍然低。



回看今年的PMI走势,虽然大体是下降,但也有扭转颓势的。

比如大中企业,大中企业业PMI分别变动0.3、1.3,抬头趋势越来越明显。

反观小型企业,2月以来,就跟吃了泻药一样,一泻千里,跌得又直又快。



而在非制造业PM指数中,继续保持扩张态,建筑业、商务活动、服务业依然在高位上回落。

历年刺激经济的政策中,基建是始终离不开的话题,而且又是在地产下行期,基建作为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地位日渐凸显,比如城市的公路、铁路等,农田的水渠排污等,传导到终端建筑业,在高位自然不出奇。

服务业就更不用说了,外卖骑手爆满,网约车司机饱和,服务业在成了灵活就业的最大容器。

从行业看,航空运输、邮政快递、电信广播、金融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60%及以上高位景气区间,业务总量增长较快。



再来看看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

前面的CPI、PMI在今年表现中,期间起码有抬头过,

而PPI,则是一直处于0增长水平之下,



居民消费不起来,制造业在荣枯线50以下,出厂价格也涨不起来,这要谁来背锅?

从外部看,全球制造业6月PMI下降至48.8,连续10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下,外贸环境的变动、全球需求的降温,都有一定的影响。

从内部看,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已经搞了大半年了,效果却不尽如意。

首当其冲的,自然是房地产,大部分吃瓜群众是不救,上面的意思是要救,两者拉锯战打了大半年,在“要不要买房”的终极哲学问题上,拉扯了很久:

群众说:房价太高了。

政策说:给你降利率,LPR已经一降再降啦。

群众说:房价太高了。

政策说:给你降低买房门槛,还能抵扣个税。

群众说:房价太高了。

政策说:给你降首付,这你还不买吗?

所以你看,自始至终,都不在一个频道上对话,房地产的问题又怎么能解决呢?

有一说一,堂主觉得,不少数据都在表明,在居民端,大伙真的尽心尽力了!

最起码,很多人都走出大门,到外面消费去了。

在假日经济中,五一黄金周的2.74亿人次,端午假期的1.06亿人次,

在文娱方面,2023年以来的电影票房,整体上也是高于前两年了。



所以,如果说居民端没发力,要为经济萎靡不振背锅的话,我第一个不答应。

别说买房子才是消费,吃喝拉撒、旅旅游、散散心怎么就不算了?

前者是背负未来二三十年的消费,后者是当下满足生活的消费,明眼人都知道,哪类消费更健康更长久,可就是有人死鸭子嘴硬。

众所周知,我们的居民消费站GDP的比重,在同类竞争对手中,是很低的。

2020年时,仅占到GDP的39.2%,韩国是48.2%,日本是55.2%,应该是64%,美国则占到了67.9%



消费不振,已然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这是大家的共识,但很多有人忘了,消费要提振起来,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敢消费、愿消费,能消费

消费信心你得先有吧,信心比黄金重重,尤其是在经济低迷的时候。

而说到愿消费,说两点,到处横盘的乱尾楼,超过20%的公摊,把这两点解决好,不说能再现地产辉煌,起码比现在局面好。

消费不是万能的,消费的前提是收入,这个大家都能明白的道理,上面不可能不明白。

现在是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有了,居民端一侧,也是在能力范围内,拿出自己最大的消费力了,可偏偏还不见好。

可能,我们面对的问题,比想象的复杂多了。

可能,不单单是房地产的问题,产业结构、收入瓶颈,当到了一个拐点,牵一发而动全身。

还是上面说过的,在出口受阻、全球必烂的外部环境下,内部生产的商品,怎么消化是一个问题?同时,居民拿什么去消费,也是一个问题。

下半年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很大,国盛宏观熊园说:一批政策措施”正在路上,但难有强刺激,应是托底为主、结构性为主。

推动充电基建、新能源汽车下乡、给地产松绑、解困地方债、推动城市更新……

相对于这些宏观政策而言,普通人关心的,无外乎就是猪肉涨价了没?养的老母鸡下蛋了没?村头的张大爷和村尾的李阿姨,是怎么好上的?

给普通人讲宏观、讲政策,讲大环境,人也不一定想听。

看知识区阿婆主的视频,还不如打开短视频,点一下擦边视频,起码那个来劲。

试问:“堂主说的这些,这和月薪3000的我有什么关系的?”

宏观叙事也好,经济周期也罢,当经济危机来了之后,没人可以幸免,哪怕你是学金融的,

但是可以在你排队领取救济粥的时候,知道自己到底为什么在吃救济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