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三个关键词,看徐州经济发展“新脉动”江苏城市经济淮海经济区

三个关键词,看徐州经济发展“新脉动”江苏城市经济淮海经济区


7月11日上午,“努力推动江苏在高质量发展中继续走在前列 ”系列主题新闻发布活动第二场——积极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专场新闻发布会在南京举行。

这场发布会,解析了徐州经济持续平稳向好的“发展密码”。

徐州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时的谆谆嘱托,跳出徐州审视徐州、跳出徐州谋划徐州、跳出徐州发展徐州,紧紧抓住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等叠加机遇,围绕“三中心一枢纽一高地”,打出了一系列高质量发展组合拳,按下了经济整体率先好转的快进键。

也正因此,在“推动江苏在高质量发展中继续走在前列”系列主题新闻发布活动第二场活动中,让大家从江苏视角、全国视角,看到了徐州在积极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的徐州变化、徐州思考、徐州方案。


徐州之新

此次发布会,徐州上半年经济数据表现一目了然:徐州经济延续着恢复态势,主要指标增速稳中有进。

这是一场从3年疫情影响中逐步摆脱出来的“恢复”。“恢复”不易。“怎么看”和“怎么办”始终是关键。

看徐州经济,看“形”也要看“势”。

“形”在当前,“势”为长远。一季度GDP增长5.8%、高于全省1.1个百分点,1-5月消费、投资、外贸等领域主要指标增速高于全省,预计二季度经济增速快于一季度。

“势”,包括世界经济的形势、中国经济的走势和未来长远的大势,维度很多。徐州深谙只有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才能“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以谋划构建“343”创新产业集群为牵引,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推动三次产业齐头并进,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工业用电量预计分别增长9.4%和12.4%,规上服务业营收、服务业开票销售分别增长10.6%和7%,530万亩小麦单产、总产实现“双增”……


透过数据,结合发布会上徐州掷地有声的发言,徐州新变化、新势能清晰可见:

从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到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再到放大“强磁场”聚才效应,徐州在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突破

从深入实施“343”创新产业集群十大行动计划,超前布局第三代半导体、氢能和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徐州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

从统筹历史文化传承和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挖掘“两汉文化”精髓,到同步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和文明创建,深入实施“舞动汉风”文化惠民工程,大力推广“马庄经验”,徐州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

秉持“为百姓服务、请百姓参与、让百姓满意”的“百姓城管”理念,持续提升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深入开展2023年就业促进十大行动,精准服务‘一老一小’,11个县(市)社会工作服务指导中心积极全面推动区域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徐州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实现新提升

“新变化,展现了徐州由内而外的全民自信。这份信心和活力,不仅在决策者、也在企业家,不仅在老百姓,也在乡贤。”江苏师范大学教授,“一带一路”研究院执行院长沈正平点赞道。

徐州之思

胸怀造就格局,思路决定出路。

从定位看。徐州是省内唯一兼具国家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双重身份的地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任务更重、更加艰巨。

从大局看。这场世纪疫情对经济活动的羁绊,新的即期影响虽已较大幅度退去,但3年积累的深层影响还在释放,经济的外部环境仍复杂多变。

从现实看。单个企业的复苏、“重启”或“热起来”,相对较快。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身处于复杂的产业链、供应链的某一个环节上,而全链条的恢复往往更需要个从“挂一挡”到“挂二挡、三挡、四挡”的过程。

如何突围?

徐州在年初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已然成竹在胸:主动破除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长期发展形成的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坚决避免“穿新鞋走老路”,不为短期的指标波动所慌乱,不为一时的转型阵痛所困扰,不以牺牲安全、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发展,坚持不懈抓创新、调结构、促转型、提质效、惠民生,坚定不移抓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要事,真正使新发展理念成为全市干群发自内心的信仰和追求。


徐州经济,追求“量”,更追求“质”。

“恢复”,不是一切回到疫情前。经济运行需要恢复常态,而经济发展始终要“向前看”。于徐州而言,总量决定城市地位,质量决定发展后劲。把徐州打造成名副其实、令人信服的中心城市,归根到底要用实力来说话。今年以来,徐州围绕加快提升中心城市经济首位度,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比如工业,从1-5月数据看,“343”创新产业集群6个产业产值实现2位数增长,其中绿色低碳能源、安全应急、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幅均在20%以上,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趋势明显。

“质和量都重要,徐州把质摆在量的前面,发展的步伐更加稳健。”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副教授颜姜慧进一步评价道,“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一场艰巨的蜕变,是我们“自找”的挑战。徐州进行了一场果敢的‘冲刺’,也在进行着一场拼耐力的‘长跑’。”

徐州之行

以新的视野,远观近察。

徐州谋划新路径,展开新行动。

从大处着眼。徐州发挥老工业基地转型示范作用,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挺起实体经济发展“硬脊梁”;发挥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辐射作用,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打造带动区域发展“增长极”; 发挥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引领作用,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重塑新旧动能转换“强引擎”……

从小处入手。年初,很多地方都提出“起步即冲刺、开局即决战”的口号。于徐州而言,这绝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一月,徐州在全省率先出台稳经济“17条”,制定落实省“42条”政策实施细则,形成了136条具体的政策举措,各地各部门也纷纷推出“徐税20条”等各项举措,激活了经济发展的“一江春水”。


当下的美好,并不等于可以过度乐观。

今年4月28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今年以来,“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好转主要是恢复性的,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经济转型升级面临新的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仍需要克服不少困难挑战。”这个判断,关乎徐州下半年能否积势蓄能、厚积薄发。

高质量发展,要系统推进、久久为功。统筹发展和安全,兜牢民生底线,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稳定市场信心……这些,都是攻坚克难之际的必答题。

中国矿业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冉进财认为,下半年的发展有机遇也有挑战。在这次发布会上,徐州从稳住经济增长之锚、夯实产业转型升级之基、提升辐射带动之力、放大可持续发展之势四个方面发力,是贯彻落实近期总书记到江苏考察,赋予江苏新任务的有力之举,让我们对下半年的经济发展充满了信心。


跳出徐州发展徐州

打开发展要素的大通道

穿越发展的新走廊

满弓发力拼经济稳增长

推动经济持续回稳向好

徐州在积极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

将贡献更多力量

赢得更广阔未来!

徐州广电记者 | 顾娜

编辑 | 张旋 李惠

一审 | 许腾飞 姚亮 曹健

二审 | 尚健飞 朱宸昕

三审 | 张清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