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前7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3.55万亿元外资东盟海关总署

前7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3.55万亿元外资东盟海关总署


据海关总署网站消息,海关统计,今年前7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3.5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同)增长0.4%。其中,出口13.47万亿元,增长1.5%;进口10.08万亿元,下降1.1%;贸易顺差3.39万亿元,扩大10.3%。按美元计价,今年前7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4万亿美元,下降6.1%。其中,出口1.94万亿美元,下降5%;进口1.46万亿美元,下降7.6%;贸易顺差4895.7亿美元,扩大3.5%。

今年7月份,我国进出口3.46万亿元,下降8.3%。其中,出口2.02万亿元,下降9.2%;进口1.44万亿元,下降6.9%;贸易顺差5757亿元,收窄14.6%。按美元计价,今年7月份我国进出口4829.2亿美元,下降13.6%。其中,出口2817.6亿美元,下降14.5%;进口2011.6亿美元,下降12.4%;贸易顺差806亿美元,收窄19.4%。

今年前7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主要特点:

一般贸易进出口比重提升。

前7个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15.41万亿元,增长2.1%,占我外贸总值的65.4%,比去年同期提升1.1个百分点。

对东盟出口增长,自欧盟、美国进口增长。

前7个月,东盟为我第一大贸易伙伴,我与东盟贸易总值为3.59万亿元,增长2.8%,占我外贸总值的15.3%。

内资企业进出口保持增长。

前7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12.46万亿元,增长6.7%,占我外贸总值的52.9%,比去年同期提升3.1个百分点。

机电产品出口比重近6成。

前7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7.83万亿元,增长4.4%,占出口总值的58.1%。

铁矿砂、原油、煤进口量增价跌,天然气、大豆进口量价齐升。

前7个月,我国进口铁矿砂6.69亿吨,增加6.9%,进口均价(下同)每吨785.6元,下跌5.1%;原油3.26亿吨,增加12.4%,每吨3977.2元,下跌16.6%;煤2.61亿吨,增加88.6%,每吨838.1元,下跌19.7%;成品油2701.3万吨,增加101.9%,每吨3912.2元,下跌26.7%。进口天然气6687.6万吨,增加7.6%,每吨3818.7元,上涨0.6%;大豆6230.3万吨,增加15%,每吨4334.6元,上涨1.3%。同期,进口机电产品3.53万亿元,下降10.6%。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崔卫杰:

外贸“新三样”已成我国外贸一大亮点

据海关总署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0.1万亿元,同比增长2.1%,规模在历史同期首次突破20万亿元。二季度以来,我国月度进出口规模稳定保持在3.4万亿元以上。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崔卫杰表示,中国外贸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外贸发展仍然引领全球步伐。

观点

挑战

全球经济继续下行 国际市场需求回落

崔卫杰表示,中国通过不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构建高水平自由贸易区网络、扎实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扩展“朋友圈”等措施,持续提升开放水平,帮助企业拓市场、稳订单,外贸发展空间广阔。同时,我国具有“消费+进口+投资”组合型的强大国内市场,外贸发展韧性强劲。

在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稳外资、稳外贸政策支持下,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4万家,增长35.7%;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54万家,同比增加6.9%。

当前,国际局势纷繁复杂,地缘政治冲突和全球治理挑战叠加,世界经济面临多重下行风险,复苏乏力。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8月6日公布的7月份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7.9%,已连续2个月处于48%以下的较低水平,表明全球经济继续处于下行态势。

崔卫杰表示,在国际市场需求回落的背景下,中国部分产业受非经济因素干扰,面临订单和产能被迫向外转移。此外,防疫物资和“宅经济”产品等前期“一次性拉动因素”消退,对相关产业造成了一定影响。

机遇

自贸试验区已成稳外贸稳外资重要平台

面对上述挑战,中国产业经济“出海”应抓住哪些发展机遇?崔卫杰说,目前,我国以外贸“新三样”为代表的绿色产业动能充沛,上半年,我国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合计出口增长61.6%,拉动整体出口增长1.8个百分点,成为当前我国外贸发展的一大亮点。

6月2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对菲律宾正式生效,标志着RCEP对15个签署国的全面生效。今年上半年,21家自贸试验区实际使用外资达到1296.6亿元,同比增长8.2%。整体看,自贸试验区以不到千分之四的国土面积,实现了占全国18.4%的外商投资。崔卫杰说,自贸试验区在推动制度型开放方面发挥了开路先锋、先导示范的重要作用,已经成为稳外贸稳外资的重要平台。

自贸试验区充分发挥先行先试优势,通过制度创新不断引领外贸高质量发展。8月4日,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报告(2023)》(简称“报告”),报告收集到2022年以来各自贸试验区(港)形成的制度创新成果共537项,涵盖投资、贸易、金融、全过程监管等领域,其中有120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各领域推动了新进展。

近日,《关于做好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七批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和特定区域复制推广第七批共24项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进一步释放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政策红利。崔卫杰表示,一系列支持政策的出台,将充分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的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积极推动制度创新,为更高水平开放探索路径、积累经验。

整合:李思萌来源:央视网、人民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