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经济前瞻论坛2023年会•农村金融论坛在京召开乡村三农宋洪远叶兴庆

经济前瞻论坛2023年会•农村金融论坛在京召开乡村三农宋洪远叶兴庆




共话农村金融 赋能乡村振兴

拍摄:曹阳、蒋帅;剪辑:曹阳、邹朵
播音:毛晶慧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张娜 吕红星

8月13日,由中国经济时报社主办的“经济前瞻论坛2023年会•农村金融论坛”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为“发挥农村金融力量助力‘十四五’乡村振兴”。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副主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研究员李伟;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郑文凯出席论坛并作主旨演讲。中国经济时报社社长、党委书记王辉主持这一单元。

李伟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这个总抓手,是瞄准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民共同富裕的高目标,要求乡村在产业、生态、乡风、治理、农民生活等各个方面有一个比较大的跃升,实现农业的全面升级、农村的全面进步和农民的全面发展。他表示,乡村要振兴,就必须在金融支撑、资金下乡上取得实质性突破。要继续加大财力保障、公共资源配置向“三农”的倾斜力度。同时,更重要也更有潜力的是要强化金融对乡村发展的支持和服务,引导社会资金更多投向农业农村,促使乡村活起来、农民富起来。这就是新时代农村金融需要努力的方向,也是我们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的深度参与和有力支持。郑文凯围绕《聚焦做好有效衔接丰富创新金融服务》的演讲主题,重点就做好面向农户的金融服务提出三点思考,一是要坚持运用金融扶贫的成功经验丰富和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二是坚持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现代化水平;三是坚持运用新理念新方法使金融服务更好融入“三农”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侯永志,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原主任、二级研究员宋洪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分别围绕《构建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与振兴乡村》《乡村产业振兴:主体培育与营商环境》《提高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效力效能》作主题演讲。

侯永志表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乡村振兴是构建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的必然要求,乡村振兴实际上也是资本深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必然要求大力发展农村金融。

宋洪远认为,经营主体的壮大和经营方式的创新,有力地推动了乡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业经营主体活力,创新农业经营形式和经营方式,为乡村产业的发展壮大增添动力。

叶兴庆提出,要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支农作用,重塑供给主体;要优化供给政策,推动金融机构增加乡村振兴贷款投放;要加快金融科技创新,降低供给成本,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使商业金融更普惠、合作金融更合作、政策金融更政策。要进一步深化乡村金融需求侧管理,深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三大体系变革,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

作为全国农信系统的代表,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理事长李卫民以《构建“乡村振兴市场共同体”助力富民兴农共同富裕》为题,分享了福建农信构建乡村振兴市场共同体的经验与探索。

农业农村部计划财务司金融保险处处长王胜表示,中国特色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活水之源、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动力之源、畅通城乡经济循环的融合之基。乡村振兴为农村金融突破找到了五大结合点:农村改革赋能、财政撬动赋能、大数据赋能、产业场景赋能、组织体系赋能。

当天下午,论坛进行了两场互动交流。中国国际技术交流中心联合国开发署可持续发展影响力融资研究促进项目办公室主任白澄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场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郑醒尘,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周立等嘉宾与部分农村金融机构代表进行了交流研讨。

论坛还发布了“2022奋进新时代农村金融在行动”调研报告。

来自国家有关部门、高端智库以及农村金融机构代表200余人参加会议。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总 监 制丨王辉王继承

监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陈姝含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