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经济前瞻论坛2023年会丨宋洪远:乡村产业振兴关键在于主体培育与营商环境优化民营经济新型农业资源优势

经济前瞻论坛2023年会丨宋洪远:乡村产业振兴关键在于主体培育与营商环境优化民营经济新型农业资源优势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原主任、二级研究员宋洪远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王晶晶

“培育壮大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村民营经济,就是支持乡村产业发展、就是支持民生经济发展。”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原主任、二级研究员宋洪远8月13日在由中国经济时报社主办的“经济前瞻论坛2023年会•农村金融论坛”上作主旨演讲时表示,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重点,产业振兴关键在于主体培育与营商环境优化。

宋洪远表示,实现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要求,推进产业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围绕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我国提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质量兴农战略;提出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实施“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和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

宋洪远认为,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在政策实践的推动下,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业、乡村物流业、农村现代服务业、乡村休闲旅游业等加快发展。农村形成了多产业、多业态发展的新格局,实现了农业兴、百业旺的新局面。

发展乡村产业,关键在经营主体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围绕改革创新农村经营体制和农业经营主体,构建乡村现代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发展壮大家庭农场,发展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等方向发展,农业家庭经营、合作经营、集体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企业等多元经营主体并存的新格局。

在他看来,经营主体的壮大和经营方式的创新,有力地推动了乡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业经营主体活力,创新农业经营形式和经营方式,为乡村产业的发展壮大增添动力。

农业和农业经营主体是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力军。从经济类型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是“民营经济”;从经营活动看,农业经营主体是“民生经济”;从经营规模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是“小微”企业;概括而言,农业经营主体具有“两民一小”特征。

宋洪远认为,培育壮大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发展农村民营经济,关键要优化农业经营环境、农村发展环境,重点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和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关于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若干举措的通知》。从当前情况看,要围绕优化农村营商环境,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完善融资支持政策制度,强化农业信贷资金投放和农业保险支持力度。

二是深化实施乡村产业带头人“头雁”培育项目,强化人才和用工需求保障。

三是探索乡村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用地保障机制,支持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和参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四是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乡村产业发展,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现代种养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新型农业服务业,壮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

五是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乡村建设行动,开展“万企兴万村”,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全面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引导民营资本参与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领域建设。

六是完善支持政策直达快享机制,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

七是弘扬企业家精神,壮大企业家队伍,依法保护民营企业财产权利和企业家权益。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总 监 制丨王辉王继承

监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陈姝含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