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李克难:私有化能否使秦淮数据摆脱股价长期低估现状?中概股上市公司纳斯达克

李克难:私有化能否使秦淮数据摆脱股价长期低估现状?中概股上市公司纳斯达克

中新经纬8月21日电 题:私有化能否使秦淮数据摆脱股价长期低估现状?

作者 李克难 北京德谕泽律师事务所律师、互联网法律评论主笔

近日,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秦淮数据集团(以下简称“秦淮数据”)对外宣布,其实际控股人贝恩资本和其他投资者已达成最终协议,收购该公司所有已发行股票。交易完成后,秦淮资本将从美国纳斯达克退市,被完全私有化。

此次秦淮数据私有化备受关注,但市场对此次私有化操作并不看好。在收购消息发出后,惠誉评级便将秦淮数据的长期外币和本币发行人违约评级与秦淮数据发行的3亿美元高级债券,都列入负面观察名单。随后,穆迪也将秦淮数据的“Ba2”公司家族评级列入下调观察名单。

外界关注主要集中在两个层面:第一,秦淮数据有着亮眼的报表和优质的客户资源,但股价却遭遇中概股整体定价过低的窘境,私有化是其股东摆脱低估值的积极行动吗?其二,秦淮数据数年前已被美资控制,且目前服务范围跨越境内境外,私有化能否降低其合规压力?

私有化能否摆脱股价长期被低估的现状?

2015年,秦淮数据创立,以“前店后厂”的重资产模式发展。2019年,贝恩资本宣布向秦淮数据投资。贝恩资本入局一年多后,2020年下半年,秦淮数据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上市当日,秦淮数据发行价为13.5美元/每股,IPO募资6.21亿美元。然而上市后秦淮数据在美股估值长期偏低,股价曾于2022年3月触及历史低点3.75美元/ADS。本次私有化交易价格的秦淮数据估值31.6亿美元,与上市时的市值相比接近腰斩。

2022年底,秦淮数据发布公告称,免去创始人居静的董事职务,至此,秦淮数据成为中概股中唯一由外资全面实际控制的上市公司。公告发布后,秦淮数据的股价随即下跌。尽管创始人出局,但秦淮数据报表仍然亮眼。2023年,秦淮数据一季度营收14.44亿元,同比增长56.8%;净利润2.53亿元,同比增长167.5%,净利润率达17.5%,连续11个季度超出市场预期,资产回报率高达18.7%,远优于市场平均水平。运营方面,截至2023年3月,秦淮数据全球已运营及在建数据中心共33座,运营容量639MW;IT总容量898MW,预计未来一年内总容量突破1000MW。集团超95%客户合同是10年期及以上,签约锁定率达91%。

秦淮数据是中国三大独立数据中心运营商之一,在中国境内集中服务字节跳动,来自字节跳动的营收占比大。同时,在贝恩资本整合下,秦淮数据集团的海外业务发展迅速,境外产能飙升。无论从产能质量还是客户质量上看,秦淮数据都表现亮眼。一般认为,私有化后,贝恩资本可在资本市场获得对秦淮数据的国内资产和海外资产进行再一次估值的机会,既可以套现出售,也可以根据环境情况选择二次上市。

私有化,至少能规避美国信披合规压力

随着中国数据安全规定的完善,对IDC运营商的合规要求逐渐提高。秦淮数据既面临中国境内政府监管压力,也同时承受美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合规压力。

2021年下半年起,中国多个监管部门联合约谈多家IDC企业,就网络安全、企业治理等方面提出要求,世纪互联、万国数据、秦淮数据均在此列。在2021年年报的风险披露中,秦淮数据就曾指出其面临中国电信许可监管、中国外商投资限制、VIE架构有关的法律及网络安全政府监管风险。

IDC运营商需要面临来自《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等相关法规的数据安全保护要求。针对境外上市或涉外企业相关的,如IDC运营商未被认定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或IDC运营商掌握超过100万用户个人信息的,该IDC运营商赴国外上市,必须向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申报网络安全审查。运营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运营中收集和产生的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应当在境内存储。因业务需要,确需向境外提供的,应当通过国家网信部门的安全评估。

秦淮数据在赴美上市前便已受贝恩资本实际控制,此次私有化行动事实上并未改变秦淮数据在国内监管体制中的地位。关于VIE架构风险、数据安全监管、数据跨境监管等要求,也不会因此次私有化而改变。这些都是秦淮资本在中国需要承受的监管压力。与此同时,美国证监会近年来对中概股披露要求不断提升,其披露要求也存在着与中国数据安全监管相冲突的可能。

2023年7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发布新规则,要求上市公司对于重大网络安全事件在四个工作日内报告,并在年度报告中包含有关如何管理网络安全威胁的重大风险以及领导层在解决网络安全问题中发挥的作用的信息。问题是,向美国SEC报告的信息,是否有可能包含因业务需要确需向境外提供,而应当通过中国网信部门安全评估的信息?如果存在这样的信息,企业应当如何处理?作为美资控股的中概股企业,与其他中概股相比,是处于更为优越的位置还是更为不利的位置?这一系列问题存在不确定性。

因此,笔者推测,从一个低估其价值的公开交易市场下市,同时规避了中概股信息披露,特别是数据中心服务商信息披露的尴尬处境,未尝不是本次私有化行动的考虑因素之一。(中新经纬APP)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责任编辑:孙庆阳 实习生 李雯

【编辑:王永乐】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