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住了30年的房子,终于能拿房产证了!”售房购房承租人公租房

“住了30年的房子,终于能拿房产证了!”售房购房承租人公租房



房屋交易受限、居民落户受影响、孩子入学需要开各种证明……由于没有房产证,小南庄社区13号楼、14号楼、16号楼里有70户居民面临着这些难题,住户们纷纷为此烦恼不已。群众的“烦心事”就是社区的“心头事”。小南庄社区书记柳春英已在小南庄社区工作了近20年,她意识到,当前出现的问题很可能是共性问题,随即牵头协调解决居民的“办证难”问题。


据了解,海淀街道小南庄社区的13号楼、14号楼、16号楼为北京城市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8年移交首开集团市级平台的非经资产,涉及409套房产,其中已售323套、未售86套。未售房屋中1套作为管理用房,15套无承租手续无法办理售房,剩余70套有承租手续。

成立联合工作组“攻坚”


柳春英告诉记者:“70户承租户均为北京市岳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对小南庄原项目房屋拆迁、1993年安置当地住户上楼取得的房屋。当时因个人资金不充裕、前期错过买房或不愿买房等各种原因,以及原产权单位在改革中出现了关停并转,开发商不再收取公租房房主购房等材料,居民在办理房产证诉求多年都不能得到解决,该批住户入住30年以来未通过房改售房办理房屋产权证书。”

为解决居民办理房产证的难题,小南庄社区与首开集团成立联合工作组。4月11日,一份房改售房通知张贴在小南庄社区,13号楼、14号楼、16号楼70户房改售房工作启动。根据通知,通过公房分配或拆迁,合法建立承租关系的北京市城镇户口的公租房承租人可以申请购房。居民们需要提供当年的拆迁协议、老承租本及合法变更新的新承租本等关键证明材料来确认购房资格。


联合工作组随即开启“确认住户是否具备购房资格”工作,由于年代久远,存在资料不全、手续不齐、信息不对等情况,给确认工作带来很大困难。首开房地产交易所党支部书记廖煦旭表示:“在这个项目当中存在的问题是住户缺少当年的拆迁协议。”得知这一情况,首开党委经过多方努力,找到44份拆迁协议,而拆迁协议和房屋现状的地址大相径庭,只有6户住户的信息和住户现状保持一致。


为解决这一问题,联合工作组再次与物业公司进行排查,查到了当年住户入住房屋的入住证明,决定以该证明作为拆迁协议的替代件。经过联合工作组成员的努力,仅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初步判定70户居民具备购房资格。能否办理房产证,需要查看现承租户提交的具体材料才能确认。

党员突击队提供“一站式”服务


然而,在准备材料过程中,不少人又遇到了需要变更成承租人、材料信息不一致、材料不够齐全、个人难以调档等新问题。面对居民的求助,一处“不动产交易服务站”在小南庄社区临时设立,首开房地产交易所党支部的“小南庄房改售房项目党员突击队”来到社区,现场解决办证难题。当天,工作人员为居民发放了《房改售房手册》、现场查验承租本原件等相关材料,分析住户情况,逐户讲解,为住户提供“一站式办公”服务。住户跑一次就办理了查档、结清房租、承租人变更咨询、领取房改售房手册等业务。


7月17日,“小南庄房改售房项目党员突击队”再次服务进社区,审核材料并收回50份手册,居民陆续搭上“购房班车”,压在居民心里的大石头纷纷落地。“我听说明年就要拿到房产证了,我和许多居民都非常高兴,因为这是我们盼望多年的心愿。”一位居民激动地告诉记者。

住有所居,是最基本的民生之一,牵动人心。这次房改售房工作中,小南庄社区向前一步未诉先办,社企联动为民纾困,搭起了一座居民与首开集团的沟通之桥,并协调调档、协助核实信息等,给居民吃下“定心丸”。

海淀融媒聚焦群众身边事、服务群众关心事,特别推出《小海帮您办》民生服务类融媒体栏目,“小海”是海淀区千千万万个基层工作者的总称,是为民服务的总和,也是海淀融媒用媒体跟进城市治理的一个窗口。

《小海帮您办》栏目每周二、周五在《海淀新闻》后播出,《海淀报》、海淀网、掌上海淀移动客户端等区级媒体平台及各网络新媒体账号同步推出有关内容。

《小海帮您办》

出品单位:北京市海淀区融媒体中心

本期视频《海淀街道:社企联动破冰 办证“老大难”》

出品人:佟志伟

总策划:张庆洁

总编导:卫东

总监制:张东旭

制片人:范杰

监制:杨凯博

编导:毕利伟

摄像:高子旗

后期:袁刚

配音:邵长风

本期推文

记者:毕利伟 编辑:罗雨涵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