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民营企业的求生术:摆正位置国企公有制非公经济

民营企业的求生术:摆正位置国企公有制非公经济



在一个弱复苏周期,拼的是求生的能力。

年底说来就来,可以肯定,今年的年底又将是最困难的一年。企业如何做到“剩者为王”?用马光远的话说:不管姿势有多难看,也要活下来。

要清醒地认识到:没有马云的时代,只有时代的马云。

未来还会有马云吗?不太可能了。



不要老想着马云了,在一个全球经济以及国内经济都在收缩的时代,活着,这是最实际的准则,是一种策略,在一个漫长的时间周期中消耗对手。

所以,博弈的规则也将为之一变。

赚钱已经不再是企业不二选择,你想多赚,你就出局。

尤其不要指望谁来救你,谁也救不了,因为,现在的问题是生产过剩,越救越过剩。政策说坚持“两个毫不动摇”,那是让你自己别动摇,政策在大的方向上从来也没动摇;但是,这不意味着会出台更多利好政策,退税留底已经结束了,财政也缺钱,难有什么大招,原因就在于,我们所面对的市场情况是过剩,过剩就要淘汰,是要干掉谁的问题,而不是要帮助谁的问题。

在这样的格局下,民营企业也要调整自己的经营理念。



首先要认识你自己:紧跟国企

雅典学院有一句话:认识你自己。

民营企业要认识的,是自己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市场地位?《意见》中提到了民营企业是下一个百年计划的”生力军“,这是一个非常准确的表述,生力军不是主力军,是关键时刻在冲上去勇士。不要认为《意见》说了一个“发展壮大”,就能有与国企平等的市场地位。

孙立平谈中国经济,提到了一个结构性的问题,同样是市场经济,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有一个根本的不同,我们是一个多元结构,确切地说是一个二元结构。

这个二元结构就两个毫不动摇中说的公有经济与非公经济。

具体到企业,就是国企与民企。

国字的头的企业是以公有制非为主导,民企也不是纯私有资本,但是从控股权上说,还是属于非公经济。当然,西方也有国企,但是,西方的国企不是体制意义上的公有制,没有制度冲突与安全性的问题,军工、石油、通讯、甚至监狱都是私人在经营;我们不可以,公有经济必须是主导,既然这是一个制度性的定位,用单纯市场经济的原理谈竞争,那方向就错了。



所以,当我们说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时,前提是理直气壮地发展大国企,这是一个基本前提,明白了中国的市场经济的底层逻辑,就明白了为什么国企是不死鸟,跟在不死鸟的后面飞,这就是民企最稳当的生存之路。

中国经济一向是依赖投资拉动,投资的项目主要是国企担纲。姚洋批评说:国企拿下项目自己不作为,抽取利润后转包给民企,并尽可能拖延付款,赚点理财的头寸,坐享其成。

既然如此,对民企来说,那就现实点,去争项目是不明智的,不如看清自己是谁?跟在国企屁股后面喝汤,与国企背金句的书记套磁,不失为一种求生之道。



其次要退避三舍,选择好属于自己的领域

去年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具有方向感的概念:“一业一企,一企一业”。

说的是一个行业要有一个国企控盘的巨舰,这艘巨舰也不要什么都做,做好自己的行业就行了。

这实际上一种国家资本垄断的姿态,如果你可以跟在后面喝汤,当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果没有人脉,又想着做大,那就要有适合你飞翔的空间,一定要绕开国企,不要总想着与国企在同一个市场环境下去竞争,去要求什么平等的市场条件,这是政治上的幼稚。

记住,没有资源就与国企套磁,不要与国企对着干,要去找死角,做国企不做的事。

比如,房地产行业,国企正在通过并购建造超级航母,民企就别去凑热闹了,同样是负债,恒大扩张那就是去找死,房子卖不出去了,银行立即断贷,一些地区无条件收回了恒大巨资拍下的地块;而遵义城投与银行达成协议,将贷款展期二十年,头十年只需还利息,后十年还本,以中国通胀的速度按几何级数叠加,二十年后也化解的差不多了。

民企与国企没有可比性,又谈何同一个市场条件下的竞争?

在未来的十年中,用黄奇帆的话说,房企90%以上要出局,而出局的一定是民企。所以,民企与国企不存在竞争,要退避三舍。



最后,要有社会责任感

这可不是空话,是认真的。

一个成功的企业,一定要心系天下,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真要成功了,还发了大财,一定要清醒,发了财一定要想着国家,不管用什么方式。

曹老板把厂子搬到了美国,当然是为了钱,中国企业税高,而美国要低得多,尽管人工比国内高,一算账成本还是低于国内。曹老板的选择是一个隐语,背后是为什么同样一个企业,曹老板在美国能够接受高工薪,在中国,我们知道,他坚决反对提高工薪,因为蛋糕大头已经切给财政了,没得分了,当然要反对。

曹老板给美国纳税,国内却认为这才是真正的企业家,没有骂他是买办,为什么呢?因为曹老板捐款建立了一所大学,这就是功德,这就是中国式富人的最好选择,也是求生之道。

中国经济的终极目标是回到公有制,这一点永远不要忘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