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深调研|半年GDP首次破百亿,翠亨新区为什么“能”?中山深圳香山深中

深调研|半年GDP首次破百亿,翠亨新区为什么“能”?中山深圳香山深中


开栏语

7月21日,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指导,南方都市报社、N视频主办,万科深业·湾中新城冠名,招商臻湾府、保利·天汇支持的“深中融合发展深调研”正式启动。

此次调研走访将紧扣深中通道对深中融合发展的实际意义,对中山及翠亨新区等片区交通建设、政务服务、民生配套、营商环境等进行调研走访,最终形成系列报道,全方位展现翠亨新区在“大桥时代”乘势而上的决心和魄力。

今年上半年,翠亨新区以12.7%的经济增速,在23个镇街中遥遥领先,交出一份漂亮的成绩单。作为中山最具“成长力”的区域,翠亨新区今年来招商硕果累累,投资快速增长,建设热火朝天,新区的样貌日新月异。

翠亨新区是中山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主阵地。在大桥实现“硬联通”的同时,如何与东岸城市做好“软连接”?中山市经济研究院院长梁士伦认为,要以改革精神求突破,让老百姓、企业真正感受到深中营商环境无差别,愿意来中山。



新局面

工业投资同比增长77.3%

6个增资扩产类项目已动工

今年上半年,翠亨新区经济发展打开了新局面,GDP总量达104亿元,首次半年突破100亿元,同比增长12.7%。其中最亮眼的数据是工业,上半年,翠亨新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工业投资同比增长77.3%。

快速增长的工业投资,离不开翠亨新区体量不断增大的工业“基本盘”。

订单满,是不少翠亨新区规上企业的共同反映。近日,南都记者走进翠亨新区马鞍岛上的鸿利达精密组件(中山)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利达”),这里的生产线一直保持高负荷运作状态,订单量逐月上升。


鸿利达的数字化智能化生产车间。

27秒就能在一套模具内生产出一把使用3种材料、5个部件组成的三色剪刀……谈起公司持续迭代的多物料一体成型技术,鸿利达集团行政总裁蔡俊杰如数家珍。2014年落户翠亨新区以来,鸿利达不断保持创新能力,强力推进转型升级,筑牢企业“护城河”。当前,鸿利达正在向创建世界级“灯塔工厂”迈进。

订单量增长,直接带动了工业企业业绩,也倒逼企业做出应对新举措,增资扩产便是其中的关键举措。据统计,今年以来,翠亨新区已有6个增资扩产类项目动工。

除了新购地,部分企业则借助“工改”契机启动增资扩产项目。今年5月,莎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装配式卫生间产品生产业务用房建设项目,借助“工改”政策红利,困扰莎丽科技公司将近20年的园区用地办证难题得到破解,增资扩产项目顺利落地。

为促进企业工业投资,今年初翠亨新区出台《中山翠亨新区2023年“开门红”若干政策措施》,将“支持工业企业增产增效”放在首条措施位置,支持有订单、有市场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增加产能安排、提高产能利用率、扩大生产,并设置“鼓励工业项目增资扩产奖”。符合条件的,每家企业最高奖励1000万元。系列举措下,多家规上工业企业纷纷作出业务新布局,成为推动工业投资的关键拉动力。

建设中

未来乘船约半小时就可抵深圳

将开通至香港、澳门航线

正在大开发、大建设中的翠亨新区是中山“最年轻”的区域。经过这些年的建设发展,对标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翠亨新区已初“长成”。快速增加的投资,紧接着是热火朝天的建设,翠亨新区已经展示出一道亮丽的天际线。


建设中的深中通道。

驱车在翠亨快线上,还未进入翠亨新区,远处海天一线处,深中通道中山大桥主塔,如“竖琴”跃于海面。中山大桥是深中通道项目关键控制性工程之一,为主跨580米的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主塔高213.5米,也是目前翠亨新区最高“天际线”。

从兴湾路转入香山大道,位于香山大道左侧的中山生命科学园已基本建成,即将开园。总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的中山生命科学园,是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已建成、单体总投资最大的生物医药产业平台,采用玻璃幕墙为主的现代科技风格外观建筑在香山大道上成为特色最鲜明的建筑群之一。

沿着香山大道往北走,在翠亨新区管委会旁,帆船状的翠亨大厦最为显眼。翠亨大厦楼高近100米,总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由孵化中心A、B塔及科学家楼公寓三栋建筑物组成,是集办公、商业、餐饮、酒店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体项目。目前,一批商业项目已进驻开业,未来将打造商业中心等配套。

香山大道的尽头通往马鞍岛上的唯一原有社区——马安社区,在接近香山大道的尽头处,岛上的另一个地标——翠亨国际科创中心。翠亨国际科创中心总建筑面积为34.74万平方米临水而建,利用茅龙水道畔的荒地,翠亨新区建设了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的翠亨国际科创中心休闲广场,广场见缝插绿,打造了一方开阔的水岸绿地。

随着翠亨新区建设的推进,新区的天际线也将不断刷新和重构,朝着“星辰大海”迈进。深中通道马鞍岛登陆点向南约3公里,站在万科深业·湾中新城,隔海相望深圳前海,林立的高楼清晰可见。未来,这里将崛起两座约249米高的地标建筑“未来之门”——形状仿似一道轻启迎客的大门,向对岸的深圳展现着中山的热情好客。


湾中新城效果图。

在湾中新城,中山港新客运码头正紧锣密鼓地建设中。未来,从这里乘船,约半小时就可以抵达深圳,这里也将开通至香港、澳门的航线。深中融城发展的美好蓝图正在“门里门外”加速绘就中。“门”外,是中山“东承”战略发展的大方向;“门”内,一座未来之城正在悄然崛起。

声音

中山市经济研究院院长梁士伦:对标深圳同城同标 坚持改革破题

深中通道通车前,是中山发展的“窗口期”。对标深圳,如何在“硬联通”的同时做好“软连接”发展?南都记者采访了中山市经济研究院院长梁士伦。

“站在中山角度,我们从情感上讲,会认为深中通道建成后,中山能最大程度受益,这是让中山再次腾飞的机会”,梁士伦说。但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路上走得更远,借市场之手配置要素资源进行得更彻底。中山现在距离深圳有很大的差异,这是最根本的原因。

中山对标深圳,需要重视哪些原则?梁士伦认为,很多成功的经验很难复制,中山要找回过去的荣光,还是要坚持“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坚持改革开拓的精神。“改革开放初期,中山之所以很多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就是因为敢于改革、敢于创新”,梁士伦说,改革的精神是什么?在前进过程中遇到的任何问题,不要先考虑这个事情“能不能做”,而要用长远的眼光,分析“该不该做”。很多时候应该办的事难度很大,但是只要锚定方向,就总能找到破题的办法。

梁士伦认为,如果用这样的思路来开展工作,那么老百姓、企业的获得感就不一样,中山的营商环境就自然会提升。“原来有企业可能认为,在深圳能做到的事情,中山可能做不了。如果这样的情况越来越少,中山真正做到和深圳‘同城同标’,那么就会有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和企业愿意来中山。”

采写:南都记者吕婧

摄影:南都记者吴进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