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除了认房不认贷,工具箱里还有什么工具?国企财政税基房地产市场

除了认房不认贷,工具箱里还有什么工具?国企财政税基房地产市场



5.5%的数据好不好?

相当好,我们十几年来都在拿GDP增速说事,只要GDP好,就有了一个经济上的大印象,于是吃饭也香了,心情也好了,自己也有了一种获得感。上半年GDP增速实现了5.5%,可以肯定,年内完成5%的计划目标,将是大概率事件。



但是,GDP好不等于民企好,更不等于民生好。

有太多数据不尽人意,最核心的是民企的投资在下降,是-0.2%,而国有控股企业大增8.1%.这说明GDP还是靠国家资本投资拉起来的,是在加大财政赤字。其它数据则不尽人意,消费指数基本太冷静、企业利润与外贸大幅下滑,但是,我们还是要说一切向好,老胡说了:这叫定力。



我们始终扭转不了一个理念,总是用行政的手段去解决市场自身就可以调节的问题。

比如:流动性陷阱。

哪里有什么流动性陷阱?让资金的提供完全市场化,不要加入公有与私有的锚定,流向效率,这个陷阱就不存在了。

我们不愿意,或许也不能接受一个基本的事实:计划之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供应端,决定不了需求端。

比如,统计一下一季度GDP增速低了,没关系,二季度继续加大投资,投下去21万亿;用张维迎的话来说,就是先盖了一个钢厂,看看经济增长不达目标,那就再盖一个,年度生产总量自然上去了。如果愿意,把这两个工厂再拆除,又是一个GDP的增量,这与效益率没有必然关系。如果项目是长期项目,甚至是无效项目是挖了修,修了挖,向上面报增速,GDP是上去了,效益率只会下滑;不会真的带动起整个经济的繁荣与民生水平的提升。



既然投资拉动GDP,没有传导到民企,也没有传导到民生,那么,5.5%增速的意义又是什么?

首先还是保住了国企。

国企是中国经济的掌门人,涉及到多维度的问题,与民企不同,民企愿赌服输,亏损了破产,倾家荡产那是你自己的事,国企亏损了只能财政托底,将产生巨额的补贴,与其补贴,不如投资做点事,既增加了生产总量,为年度GDP做出了贡献,也修复了利润表。



其次是保住了财政。

我们可以看到一组冲突的数据,一方面是民企利润大幅下滑,而税收却在大比例增加。这又是什么骚操作?这当然有退税政策结束的影响,也有投资拉动的推力,税基也随之扩大了。对财政来说,今年最大的压力是房地产,房企无力拿地,地方财政一半以上的收入靠土地出让金,可想亚力山大,投资增加了税基,不失为一种缓冲。

但是,从长远看,虽然上半年取得了5.5%增速的优异成绩,还是要有点远虑。民企的衰退没有结束,民生的依然缺少对就业与未来收入的预期,干预的力量可以拉动供应端,却决定不了需求端。



经济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当然是民生。

如果投资拉动不能产生正向的效益率,不能带动民营经济与民生,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今年多盖了一个钢厂,明年又如何?再多盖三个钢厂?负债表在扩大,地方与国企的负债在增加,而美联储在加息,外部环境日益复杂……。

我们的工具箱里,究竟还有多少工具?

现拼命拉房地产,认房不认贷,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风一般地响应,苏州也加入了,为什么?会不会是因为经济已经没有太多工具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