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28条”聚焦民企突出问题盘和林中小企业民营经济民营企业

“28条”聚焦民企突出问题盘和林中小企业民营经济民营企业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郑智维


为破解民营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提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扶持民营经济的重磅政策接连出台。

8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市场监管总局、税务总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若干举措的通知》(以下简称“若干举措”)。通过聚焦促进公平准入、强化要素支持、加强法治保障、优化涉企服务、营造良好氛围等5个重要方面,上述通知推出28条具体措施。

作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民营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力量。

不久前的7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政策支持、法治保障以及促进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等方面,提出31条具体举措。

关于两份文件的关系,国家发展改革委体制改革综合司司长王善成解释称,若干举措重点是围绕意见的贯彻落实,在意见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细化、实化相关政策措施。

“目前,我国经济正加快恢复,信心是经济稳步发展的重要支撑,政策端的持续加码释放出积极信号。通过解决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持续提振民营企业家的投资信心。”接受《民生周刊》记者采访时,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说。

打开关键的“两扇门”

“最受关注的是促进民营经济公平准入的相关内容,这将为民营企业打开多元化发展的大门,激励民企实现创新式发展。”谈及若干举措的内容,盘和林说。

在促进民营企业市场准入方面,本次政策着墨较多,涉及10个方面。在盘和林看来,若干举措为民企打开了两扇关键大门。

首先是打开民企参与国家重大工程的大门,政策提出,“在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中,选取具有一定收益水平、条件相对成熟的项目,形成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的重大项目清单”。

其次是打开了民企参与产业科技攻关的大门,即“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重大科技攻关,牵头承担工业软件、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基因和细胞医疗、新型储能等领域的攻关任务”。

随着自身发展质量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进入高新技术领域和新兴领域,并已经在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中处于领跑地位,为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本次,政策明确提出,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重大科技攻关,牵头承担工业软件、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基因和细胞医疗、新型储能等六大领域的攻关任务。

在放宽民营企业准入方面,国家此前已出台不少政策。不过,部分地方和部门仍存在对民营企业设置不合理准入限制的情况。

2018年以来,我国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截至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已先后印发实施4版清单。

此前,王善成透露:“将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制度设计,抓紧启动第五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修订,持续推动清单事项缩减。”

多策并举促公平

作为吸纳就业、创新发展及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阵地,我国民营企业数量从2012年的1085.7万户增至2022年的4700多万户,10年间翻了两番多。

在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80%;民营上市公司数量突破3000家;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我国民营企业由2012年的5家增至2022年的28家。

此外,据中国工商联发布的《中国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022)》,中国民营企业数量在全部企业数量中占比超九成,申请专利数量及有效专利数量分别占比在八成左右。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是党中央的一贯方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对民营经济发展和民营企业家成长给予高度重视。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明确提出要“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民营企业的茁壮成长需要在政策层面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然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范围广、政策链条长、工作环节多。

除了在促进公平准入方面着墨较多外,若干举措还在强化要素支持、加强法治保障、优化涉企服务等方面作了具体要求。

在强化要素支持方面,政策涉及7个方面。如在申报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民营中小微企业用地需求、持续加大普惠金融支持力度等环节,为民营企业积极倡导平等地位。

而在优化涉企服务方面,若干举措再次重申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在涉企行政许可、整治拖欠民营企业账款、涉企政策调整等内容上,都作出明确的规定和承诺。

在政策制定和执行方面,盘和林建议,针对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民营企业,需制定不同的政策。

针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政策应建立“免申即享”机制,推进个体工商户的市场准入准营退出便利化,实施个体工商户差异化精准扶持机制。

而对于规模较大、创新程度较高的民营企业,则应放宽在新型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方面的准入门槛,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机制,鼓励、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项目建设。

提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

今年以来,民营企业经营整体呈现出恢复态势,但向好基础仍需进一步夯实。

支持民营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建立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机制,搭建共性技术平台,引导和推动大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资源、共享能力……

各地政府也在支持民营企业上不断推出创新举措,加大对民营企业创新的支持和激励。

在盘和林看来,与短期激励相比,民营企业家最需要的是确定的规则、优秀的营商环境、诚信的市场环境等长效机制。未来一段时期,要结合民营经济发展切实面临的问题,推动意见落实落细。

在提出具体举措的同时,若干举措也确定了每项任务的落实分工,压实责任,明确了“谁来干”,让民营企业明白遇到问题时“该找谁”。

例如,针对民营企业反映强烈的拖欠账款问题,文件明确由工信部牵头推动解决,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审计署、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参加这项工作。

其中特别提出,由审计部门接受民营企业反映的欠款线索,加强审计监督,让民营企业清清楚楚地知道被拖欠账款可以向什么部门反映。

除了干扰到民营经济的正常健康发展外,社会上时不时出现的一些杂音也会影响民营企业家的信心预期。因此,中央层面相继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就是在正本清源、廓清真相。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部

原文刊载于2023年第19期《民生周刊》杂志

原标题:《“28条”聚焦民企突出问题》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郑智维

编辑:姜玉函

责任编辑:刘烨烨

主编:崔靖芳

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杂志社旗下融媒体平台

“人民旅游”

分享你的游记与攻略,展示你的美景与美食,“代”你体验不一样的风景与风情。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