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中国人保上半年保费收入增速下滑,新话事人能否带领公司重回C位

中国人保上半年保费收入增速下滑,新话事人能否带领公司重回C位

中国人保上半年保费收入增速下滑,新话事人能否带领公司重回C位

作者:高珊

出品:全球财说

8月2日,2023年《财富》最新一期世界500强企业公布,有7家中国保险公司上榜。

其中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排名120名,较2022年的110名有所下降,与排名33的中国平安及排名54的中国人寿仍有较大差距。

看起来,似乎距离前任董事长提出的“重回C位”构想越来越远。

近日,中国人保2023年半年报发布,整体业绩向好,财险依旧行业领先但车险承保利润下降,寿险新业务价值提升但仍依赖银保渠道。

车险承保利润继续下滑

2023年上半年,中国人保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4135.19亿元,同比增长9.1%,同比增速较2022年上半年降低1.9个百分点。

营业总收入2806.66亿元,同比增长6.9%;保险服务收入2468.84亿元,同比增长8.4%;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8.81亿元,同比增长8.7%。

中国人保上半年保费收入增速下滑,新话事人能否带领公司重回C位

财险方面,中国人保市占率依旧稳居首位,截至2023年6月30日,人保财险在财产保险市场占有率为34.3%。

2023年上半年,人保财险原保险保费收入3009.30亿元,首次突破3000亿;综合成本率96.4%,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承保利润81.05亿元,同比增长6.0%;最终实现净利润192.33亿元。

财险中,车险依旧是主力险种,上半年机动车辆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358.99亿元,同比增长5.5%,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上半年车险保费整体收入同比增长率5.51%基本持平。

然而,由于综合成本率上升,车险的承保利润大幅下降。2023年上半年,人保财险车险综合成本率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至96.7%;承保利润同比下降15.8%,为45.90亿元。

非车险业务方面,人保财险上半年原保险保费收入1650.31亿元,同比增长11.6%,略低于行业整体同比增长率12.94%。

非车险业务中,意外伤害及健康险、企业财产险及其他险类综合成本率普降,承保利润普增。

但农险的综合成本率上升1.2个百分点至96.5%,承保利润同比下降7.3%至8.87亿元。

责任险依旧“赔本赚吆喝”,综合成本率102.8%,仍高于100%,承保亏损4.77亿元。

中国人保上半年保费收入增速下滑,新话事人能否带领公司重回C位

不过,虽然财险的规模较大,但在服务方面却仍存在较大争议。

除了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关于2023年第一季度保险消费投诉情况的通报》,人保财险投诉量位列财产保险公司第二,占比15.1%外,根据9月6日黑猫大数据中心发布的中国人保集团成员投诉数据对比情况,截至2023年9月6日,人保寿险、人保健康、人保财险分别收到了421条、910条、3292条投诉,其处理率分别为81.71%、80.32%、0%。

寿险增长依赖银保渠道

人身险方面,中国人保迎来了收入、利润双增。截至2023年6月底,人保寿险和人保健康在人身保险市场占有率合计为4.8%,较2022年底上升了1.5个百分点。

上半年,人保寿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788.13亿元,同比增长9.4%;净利润34.11亿元,同比增长28.0%。

同期人保寿险的保险服务收入85.98亿元,同比减少16.2%,中国人保在半年报中表示这主要由于2022年资本市场下行,使得2023年年初待释放利润下降。

与此同时,人保健康原保险保费收入337.35亿元,同比增长11.0%;保险服务收入126.28亿元,同比增长16.0%;实现净利润27.26亿元。

人保寿险、人保健康半年新业务价值分别为24.90亿元、13.55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66.8%、58.7%,寿险恢复至2021年同期水平。

不过,中国人保在寿险方面结构失衡的问题依旧存在。

按原保险保费收入统计,上半年,人保寿险银保渠道金额443.37亿元,同比增长12.9%,增速高于个险渠道以及团体渠道,占比达到56.3%,较上年同期提高了1.8个百分点。

中国人保上半年保费收入增速下滑,新话事人能否带领公司重回C位

在2023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人保集团拟任总裁赵鹏也表示,人保寿险的不足之处包括业务结构有待优化,目前银保业务占比相对较高,银保渠道的产品策略也仍是以销售增额终身寿险为主。

而随着7月31日以后预定利率3.0%以上的传统险、预定利率2.5%以上的分红险以及预定利率2.0%以上的万能险停售,以及金融监管总局发布规范银保渠道佣金费用的通知,银保渠道短期内势必会承担一定的压力。

根据《北京商报》的调查,相对于7月需要“定时蹲守抢额度”,8月的银保渠道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市场“冷静”了不少。

话事人变动

上半年,中国人保高层发生重大人事变动。

2023年2月7日,一则“一央企要求全员背诵董事长金句”的新闻引起热议,起因是人保寿险一份名为“关于开展‘学习罗董金句,激扬奋进力量’学习活动的通知”在网上流传,“通知”要求全员学习、熟读董事长的金句并进行闭卷考试。其中的“罗董”指的就是时任董事长罗熹。

该事件发酵的10天后,上任不足三年的罗熹被免去中国人保党委书记职务,次月又因年龄原因辞去董事长等职。罗熹的人事变动是否与“金句事件”有关,并没有明确的说明。

履历显示,罗熹毕业于金融黄埔“五道口”,自1987年以来的30多年工作履历中,前26年都在银行业,包括22年农行、4年工行履历,近十年间履历颇为丰富,任职企业包括中国出口信保、华润集团、中国太平和中国人保。其可谓是位复合型金融高管。

罗熹在出任中国人保董事长后颇有雄心壮志。

“我们从原来的老大变成现在的老三,谁能服气啊?不服气。那怎么能够重回C位?”罗熹曾在2021年3月首次亮相业绩发布会时如是说。自此,重回C位成了中国人保罗熹时代的主要目标。

然而两年多过去,至今中国人保以原保险保费收入计的规模在国内险企中仍列第三——2023年上半年,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保费收入分别为4598.48亿元、4701.15亿元。

董事长一职在空缺了两个月后,5月11日中国人保迎来了新的一把手,集团原副董事长、总裁王廷科升任董事长、董事会战略与投资委员会主任委员。

7月20日,原中国人寿寿险公司总裁赵鹏被选举为集团副董事长、董事会战略与投资委员会委员,并拟任为公司总裁。

除了集团领导,2023年以来,中国人保的子公司高管也多有变动。

5月29日,人保财险董事会选举公司执行董事、总裁于泽为董事会副董事长;7月11日,人保资管总裁曾北川退休;7月19日,人保寿险3名高管,巴音副总经理、原宇玲董事会秘书,以及刘新审计责任人的任职资格获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批复核准。

与前任的高调不同,中国人保新董事长目前能找到的公开发言并不多,陕西财经学院货币银行学博士毕业的王廷科被业内评价为“学者型高管”。新任总裁赵鹏则是“老人寿”,在中国人寿工作20余年,在寿险方面经验丰富。

罗熹在任期间,中国人保先后实施了“卓越保险战略”“1+7战略”等,以及“5558”“5+2”等政策,要求女性干部、男性干部分别达到55岁、58岁就要退居二线,领导干部必须有5年保险主业从业经验,以及2年基层锻炼经历,导致中国人保在人事方面变动较大,引起了不少争议。

从战略上看,新班子上任后未作出重大调整。“集团新一届党委坚持卓越战略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保持战略定力,同时根据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外部环境变化进行策略优化。”至于前述提到的“5558”等政策是否调整,目前外界尚未看到相关信息。

此外,《全球财说》注意到,本次半年报中,中国人保多处持续强调“八项战略服务”,即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服务乡村振兴、服务科技自立自强、服务增进民生福祉、服务绿色发展、服务安全发展、服务区域发展、服务“一带一路”,各项业务均围绕“八项战略服务”提出开展产品服务创新。

罗熹时代未能实现的“C位夙愿”,中国人保新班子能否带领中国人保成就新篇章?且行且看。

敬告读者:本文基于公开资料信息或受访者提供的相关内容撰写,全球财说及文章作者不保证相关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无论何种情况下,本文内容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抄袭!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