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新“子弹”已储备好,险资入市空间几何?

新“子弹”已储备好,险资入市空间几何?

新“子弹”已储备好,险资入市空间几何?

摘 要

金融监管总局对于偿付能力监管标准的优化,在负债端和投资端均将产生积极影响,缓释中小保险机构资本压力,进一步打开保险资金的入市空间

文|丁艳 杨芮

编辑|杨芮 张威

9月10日晚间,偿付能力监管新规的落地拉满了市场对保险资金的关注度。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关于优化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标准的通知》,被认为是打开了险资入市的空间。

在保持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00%和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50%监管标准不变的基础上,《通知》根据保险业发展实际,围绕资产端、负债端和差异化资本监管优化了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标准。

有业内人士评价,“文件虽不长,但字字珠玑。”多家大型保险机构总裁亦第一时间发布观点称,《通知》将进一步释放权益资产配置空间,引导保险资金支持科技创新的战略导向作用。

《通知》共十条,主要内容包括差异化调节最低资本要求、优化资本计量标准、优化风险因子及引导保险公司支持科技创新四个方面。

据一位寿险公司产品经理表示,该文件利好中小保险公司,当前保险行业展业艰难,保险公司部分业务能否开展的资质与偿付能力相关性极大,偿付能力新规将缓解中小公司压力,对于部分保险公司开展相关业务有积极影响。

除了缓释资本压力外,资本市场对这次偿付能力新规的落地亦极为关注。《通知》对于险资投资沪深300指数成分股、投资科创板上市普通股票等风险因子进行了调整。中信建投认为,这可降低这两类股票的资本占用,进一步释放了保险公司股票投资的空间,此次风险因子调整为保险公司提高权益配置比例提供了便利。

另据东吴证券金融团队测算,2023年7月末,险资投资股票和证券投资期末余额为3.55万亿元,假设其中股票占比为60%,,考虑风险分散效应前静态释放最低资本为586亿元,若这部分资金全部增配沪深300股票,对应股市资金为1953亿元。

近2000亿元的“子弹”会飞起来吗?

据一位保险业高管分析,《通知》在资本缓释方面放松了限制,其作用中或包含了防止部分机构由于偿付能力压力过大而抛售。

另据上海一家基金公司投研人士认为,方向上利好,但是整体利好程度不大。对于保险公司来说,资本不是硬约束。中小保险公司可能会因为风险因子下调多配一些股票,但大的险资更多还是有自己资产配置的考量,不太受这个约束。

近3万亿险资,入市空间几何?

从投资端来看,《通知》指出,要引导保险公司支持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今年8月24日,中国证监会召开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和部分大型银行保险机构主要负责人座谈会,出席会议的除了证监会相关领导,金融监管总局党委委员、副局长丛林也出席了会议,会议的主题即与长期资金入市相关。

近日监管部门已向保险公司下发《关于开展保险资金长期入市情况调研的通知》,为了解保险资金长期入市情况,内容包括国外市场历史演变、政策支持;国内投资情况、投资方式、考核方式;国内发展中存在困难及问题;以及政策建议等,要求9月14日前形成调研报告并发送。

早在2020年7月中旬,原银保监会则发文提升保险公司资金运用自主决策空间,设置差异化的权益类资产投资监管比例,明确八档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最高可到占上季末总资产的45%。

此次《通知》明确,对于保险公司投资沪深300指数成分股,风险因子从0.35调整为0.3;投资科创板上市普通股票,风险因子从0.45调整为0.4。对于保险公司投资公开募集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中未穿透的,风险因子从0.6调整为0.5。

一位财险公司投资经理对《财经》表示,部分中小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足,逼近监管红线附近,该项政策缓解了其被动砍仓的压力。《通知》强调,保险公司要加强投资收益长期考核,在偿付能力季度报告摘要中公开披露近三年平均的投资收益率和综合投资收益率。

对于未来会否增加股票投资比例,一位中型险企投资部门负责人表示,这对于中型险企来说很难,因为即使风险因子下降0.05%,部分中型险企资本还是不够。如果是10%的权益比率,却有千分之五的资本要节省,则完全没有必要。

“还是以赚钱效应为优先,不赚钱也没用。”一位中型财险公司资管中心负责人表示,保险公司受资本约束,风险类资产配置普遍会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这次调降风险因子后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会得到一定提升,有利于提高权益风险偏好,但险资入市还是主要靠大型险企。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首席投资官王军辉表示,长期以来,面对无风险利率下行趋势,加大权益资产配置一直是保险资金运用的必然选择。本次政策的出台,对保险资金加大权益资产配置,特别是加大对科技创新战略的支持,具有直接推动作用。对资本计量标准的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保险公司的核心资本,进而间接释放权益资产的配置空间。优化风险因子,则进一步释放权益资产配置空间,同时也更直接地体现引导保险资金支持科技创新的战略导向作用。

太保资产总经理余荣权在中国太保2023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当前股票市场,不管是A股还是港股,其估值层面都处于历史低谷,各类积极政策措施的陆续出台对股票市场带来底部的有力支撑。

余荣权认为,下半年股票市场相对具有长期配置吸引力,目前是投资优质上市公司股票较为长期的时机。从具体的配置方向上来看,公司当前主要看好低估值、高分红的一批国际价值类品种等。

早在2022年下半年,中国平安首席投资官邓斌就曾预判,2023年权益市场存在较好的投资机会。他在接受《财经》专访时曾表示,公司方面已做相关准备,配置方向将受到国家政策的指引。“公司在2022年底确实做了比较明显的加仓动作,截至今年3月底我们处于标配状态。”

从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保险行业最新的资金运用余额情况来看,保险业资金运用余额27.15万亿,其中人身险公司24.18万亿,财险公司2.02万亿。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股票占比7.4%,证券投资占比5.6%,长期股权投资占比约9.0%,合计占比22.0%。

差异化资本监管,

缓释中小险企压力

金监总局表示,要差异化调节最低资本要求,这也被业内认为是中小险企的“及时雨”。

8月底金监总局披露的保险行业2023年二季度偿付能力情况显示,186家保险公司中,55家公司风险综合评级为A类,104家公司为B类,15家公司为C类,12家公司为D类,如此计算,共有27家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处于不达标状态,占比为14.5%。

据一位咨询公司人士此前分析,偿二代二期规则进一步夯实保险公司的资本,一方面对实际资本的认可标准更加严格和审慎,另一方面对最低资本的因子进行更新以客观反映不断上升的风险状况。因此,对于很多寿险公司而言,规则切换会带来偿付能力充足率不同程度的下降。

在行业普遍的偿付能力压力下,今年8月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亦发布《偿二代二期规则执行难点及对策建议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