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国外学者为中国经济支招:可以借鉴吗?

国外学者为中国经济支招:可以借鉴吗?

国外学者为中国经济支招:可以借鉴吗?

  日本的学者有资格谈中国经济吗?

  我看可以谈,毕竟日本有过“失去的三十年”,大国的学者也不妨有一个比较,当然,中国的所有学者无一例外,都是从批判的角度去直面日本学者。

  这位引起中国学者批判的日本学者,就是辜朝明。

  辜朝明的成名作恰好是总结了日本当年的经济危机,书名为《大衰退》。说是日本人,其实辜朝明与中国还是有一点交集,他祖籍是在中国台湾的日本人,作为经济学家,也有过很多的经历与荣誉。在某种意义上,《大衰退》还是很印合中国经济的现状,书中关注的正是当下“资产负债表衰退“这个概念。

国外学者为中国经济支招:可以借鉴吗?

  我们现在谈经济复苏,对企业来说第一要务是订单,其次就是修复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现在有太多的企业被负债压得喘不上气,银行却忙于抽贷,这正是辜朝明所反对的。

  辜朝明直接了当地提出:中国的当务之急,不应该是去调整结构,比如,供给侧改革什么的,而是要修复负债表;采取更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幅降息。

  这等于是让政府用高负债支撑住局面,用时间换空间去修复供求关系。

  其实,在房地产行业,金融十六已经在干这种事,只不过以辜朝明的眼界,力度太小了,应该降到零利率。在他的认知中,日本当年如果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或可把衰退的周期减少十年、八年。这等于说,他已经有了一个判定,中国将长期处于一个衰退的周期中,这个判断与美利坚的学者完全一致。

国外学者为中国经济支招:可以借鉴吗?

  对企业来说,宏观的方向性语言的确没什么意义,什么“发展壮大”,是下一个百年计划的“生力军”,这些方向性的表态要有,但实实在在关心的还就是降息。

  银行能够停止抽贷,将银行利率大幅降下来,甚至降到或接近零利率,那就是企业莫大的福音,一大批企业就能活下来,保住就业;对中国来说,保企业本质上是为了保就业。

国外学者为中国经济支招:可以借鉴吗?

  这个方案不香吗?太香了;这个方案没用吗?太有用了。

  积极的财政政策对民企的作用是直接的,现在理论上的贷款利息在5%左右,实际上做不到,大多数中小微企业信用低,要通过金融中介,才能拿到一定的贷款额度,这样实际利率到了7%以上,甚至更多。以当下的经济环境,有多少企业还能保持7%以上的纯利?所以,数据表明,办实业的,不如开钱庄的。看看去年银行与企业的利润就清楚了,银行净利润为23000亿,全部民企4700万家加在一起也只有26600亿。

国外学者为中国经济支招:可以借鉴吗?

  但是,中国的问题有一点是辜朝明所不懂的。

  政策的制定一定要以财政为中心,与财政关系不大的事,多半定不下来。

  中国经济的问题,并不是经济真的衰退了,而是在财政与企业、社会的分配关系中,财政挤占的多了点,而且是税收、利率、非经营性成本和各种寻租的全面挤占。

  解决中国经济的问题不是降息这种技术性的方法,而是彻底减少体制性成本和非市场化行为。

  中国的问题,外国专家真的指导不了,中国的问题也往往不是单纯的市场问题,而是体制性经济的内在矛盾。

  是上层建筑对市场经济的适用性问题。

国外学者为中国经济支招:可以借鉴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