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降准波澜不兴, A股何时企稳央行a股降息货币政策平均存款准备金率

降准波澜不兴, A股何时企稳央行a股降息货币政策平均存款准备金率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易妍君 广州报道

9月15日,年内第二次降准落地,释放中长期流动性超过5000亿元。

同日,央行开展591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到期量4000亿,净投放流动性1910亿。

流动性缓解的利好并未立刻传导至A股市场。

截至当日收盘,上证综指、创业板指、深证成指分别下跌了0.28%、0.46%和0.52%。

A股成交量623.82亿股,成交金额7215.44亿元,比上一个交易日增8.39%。

“今日主要股指的跌幅都有所放缓,只是前期成交量持续萎缩,观望的气氛非常浓厚。”融智投资基金经理夏风光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

受访人士表示,央行选择季末降准主要还是考虑到银行流动性压力,意在补充市场流动性。但影响后续资产价格的核心因素仍在基本面。

此外,利好政策不断落地之后,市场需要时间消化,几乎每次的政策底到市场底都有一段时间,极其考验投资者的信心和耐心。

A股当前位置胜率较高

9月15日,A股三大股指集体收跌。其中,创业板指报2002.73点,创自2021年以来的新低。

行业板块存在分化。截至当日收盘,Wind制药、生物科技、半导体指数涨幅居前,分别上涨了1.99%、1.63%和1.51%,能源设备、餐饮旅游指数分别上涨了1.29%、0.86%;而Wind酒类、燃气、软件指数分别下跌了1.67%、1.56%和1.21%。

Wind数据显示,北向资金尾盘竞价出现小幅抢筹,全天净卖出24.6亿元,连续4日净卖出,本周累计减仓逾150亿元。

“今日市场的走弱应该与北向资金的流出密切相关。在年内第二次降准的刺激下,上午的走势尚可,但下午开盘后在贵州茅台的带领下,权重快速下跌,伴随着北向资金的大幅流出,指数也节节败退。”顺时投资权益投资总监易小斌分析。

黑崎资本首席投资执行官陈兴文从三个方面对A股股指走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一是降准政策的影响可能需要一些时间才能体现在市场中。央行降准政策通常会释放流动性,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然而,市场反应不仅仅受政策本身影响,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包括国际市场、经济数据、全球政治事件等。

二是期指交割日通常会导致市场波动,因为投资者可能进行期指合约的平仓操作。当日的市场行为可能受到期指合约和现货股票市场的相互影响。

三是当前市场缺少明确的主线,可能导致投资者信心不足。

对于近期的A股市场,易小斌表示:“利好政策不断落地之后,市场需要时间消化,几乎每次的政策底到市场底都有一段时间,这是极其考验投资者信心和耐心的。”

此外,他还谈到,中秋、国庆长假即将来临,过完这周后本月就只有9个交易日了,一般来说,在长假面前资金表现得也会犹豫一些。

不过,夏风光认为,波澜不惊之下,更多的积极信号正在显现:首先,周五公布的8月份经济数据,消费端表现不错,显示经济处于复苏过程中;其次,汇率出现了阶段性的企稳走强,已经重回7.30下方的平台;再者,央行的降准也释放了更多的宏观流动性。

“政策底、经济底和信心不一定同步,市场底部的出现有其自身的规律。当前困扰市场的核心因素是资金供求的不平衡,虽然IPO的供给数量已经在减少,但短期来看微观流动性不足已经形成了对市场的较大制约。越来越多的积极因素会加速市场底部的形成,只要把投资周期拉长,当前位置的胜率是相当高的。”夏风光进一步分析。

降准正当时

9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4%。

这也是继3月降准之后年内第二次全面降准。

根据8月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78万亿测算上限,金鹰基金预计,此次降准可释放的中长期资金规模约6900亿;考虑到部分存款准备金率已到5%的小行不受影响,实际释放的中长期资金规模预计可能在6000亿左右。

在分析降准的原因时,金鹰基金有关人士指出,考虑到9月缴税高峰+地方债发行加速+银行季末考核、信贷投放提速,同时特别再融资债发行在即,对流动性或将造成一定挤压,因此本次降准将增强银行信贷投放能力和债券购买能力,以呵护市场流动性。

值得一提的是,八月下旬以来,市场资金面有所收紧,关于降准的呼声逐渐走高。而本周资金紧张的局面得到初步缓解,叠加外汇市场存在一定压力,部分市场观点认为九月并非降准的最佳时机。

对此,招商证券宏观分析师马瑞超认为,跨季期间,维护流动性合理充裕是央行的首要考虑。而平衡汇率与流动性则更能体现流动性调控的技巧。防止汇率大起大落的关键在于管理跨境资金流动,而非放弃货币政策独立性。当前,改善汇率预期的关键在于加快经济复苏、防止出现大的风险。从这层意义上来说,降准对稳汇率并不矛盾。

马瑞超进一步分析,出于维护跨季期间流动性合理充裕的考虑,央行选择9月降准,符合市场预期,而同时加大MLF净投放力度,反映其重点保证中长期流动性的充裕,推测可能是在为下一步“宽信用”提前准备。

不应高估降准影响

从历史情况看,并非每次央行降准,A股市场都能第一时间有所“反应”。

根据Wind数据,自2016年以来,央行共进行了16次降准(不包含本次),其中全面降准8次(不包含本次),降准公布后首个交易日,上证指数有6次上涨,最近3次有所下跌。

机构方面认为,此次降准释放的政策信号更为重要。

在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看来,今年货币政策体现出政策“排头兵”的作用,本次降准意味着中央政治局会议后各项稳增长政策持续出台。

他指出,降准本身已成为流动性管理的常规工具,但市场更加期待后续是否会进一步降息托底经济。

中欧基金相关人士分析,首先,降准体现了央行对货币政策的进一步积极调控;其次,从微观来看,可以有效激励金融机构增加对实体的资金投入,进而可以促进宏观指标呈现更多向好变化,进一步巩固实体经济回升态势,体现了央行精准适度呵护市场流动性的积极信号。

“同时,站在更为宏观的视角,相信基本面持续好转最终会反映到汇率上,也为汇率稳定提供了支持。”该人士提到。

马瑞超则从量和价两方面分析了此次降准可能产生的效果。他具体谈到,量的方面,此次降准虽然释放5000亿左右的流动性,但资金面能否因此由紧转松,还需结合其它工具投放/回笼情况,综合评判。例如:2021年7月央行降准,但随着当月缴税等因素回笼流动性,资金面并未明显宽松。价的方面,降准为进一步降息打下基础。

另外,于资本市场而言,创金合信基金宏观分析师甘静芸分析,降准释放流动性对股市和债市都是利多信号。历次降准后的10个交易日内,权益宽基指数一般有2—4个点上涨,国债收益率下行5—10bp。

不过,甘静芸也谈到,影响后续资产价格的核心因素仍在基本面,基本面修复速度和幅度可能成为核心博弈。另外,此次降准在银行流动性相对偏紧的环境下,降准释放的流动性可能部分用于补充置换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因此也不应高估降准的影响。

当前,机构仍然看好A股的结构性机会。

陈兴文建议,应当积极布局受益于中国经济发展和全球自动化趋势的顺周期板块。例如,人形机器人板块具有多元化的市场潜力,受益于不断增长的自动化需求;可再生能源市场,尤其是太阳能发电,正迅速增长。高功率和高效率的光伏产品对于太阳能系统的性能至关重要。光伏异质结和铜电镀技术有望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和稳定性,为太阳能产业提供了增长机会。

易小斌比较关注受政策影响较为直接的板块。他谈到,活跃资本市场,最受益的标的是非银板块,虽然近期一直调整,但应该还有机会;地产企稳是经济复苏的重要抓手,各地也密集出台了各种政策,因此与地产链相关的建材、家电、家居等蕴藏着一些机会;数字经济会成为相对长期的热点,走势有反复,可并不妨碍其中爆点频出,电子、通信等TMT行业值得长期关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