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聚焦民营经济发展“痛点” 山东两会代表委员建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聚焦民营经济发展“痛点” 山东两会代表委员建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山东是民营经济大省,民营经济占据全省经济的“半壁江山”。1月16日,山东“两会”正在举行,代表、委员聚焦民营经济发展“痛点”“难点”,建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今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3年,山东将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问题,完善中小微企业纾困机制。提升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功能,力争新增上市公司30家左右。

“民营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山东省政协委员、山东明德物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德明建言,山东应健全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难题,出台保费补贴政策,以保障政策性担保事业可持续发展;尽快构建应急转贷服务体系,建立应急转贷基金,切实帮助企业解决银行续贷的资金需求;加强治理政府及国企拖欠民营企业资金账款问题,减少民营企业经济负担,打造诚信山东政府形象。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重要的软实力。山东省政协委员、翔宇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民建中央医药卫生委员会副主任林凡儒建议,相关部委办局要敢于和企业接触,不要视企业为洪水猛兽,通过实地走访、网络调查、座谈访谈等方式,深入基层和企业,倾听企业诉求,推动政策落地落细落实,增强企业家政策获得感,促进营商环境改善。

“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普遍面临‘三山’,遭遇到‘两门’。”山东省人大代表、世博动漫集团董事长王振华告诉记者,“三山”,即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和转型的火山;“两门”,即政策看得见却摸不到的“玻璃门”和政策进去了却又转出来的“旋转门”。

王振华建议,山东要融化市场的“冰山”、削平融资的“高山”,跨越转型的“火山”,打破“玻璃门”,拆除“旋转门”。围绕重点产业和企业,大胆实施“一业一策”,甚至“一企一策”,已有支持和纾困政策要让民营企业既能看得见、摸得着,又能用得上。要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建立、健全营商环境评价长效机制,加强营商环境评价结果的运用。

据了解,到2025年,山东省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将发展到1500万户,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5万亿元人民币左右。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60%以上。山东省中小企业数量发展到450万户,规模以上中小企业新增1万家。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