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缓解人口减少的唯一方法:降低工作时间劳动法工作制生育率自然增长率

缓解人口减少的唯一方法:降低工作时间劳动法工作制生育率自然增长率

关于人口是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学术界和民间,一直有着不同的声音。

但随着2022年,我国出生人口956万、死亡人口1041万,人口减少85万。关于人口是增长比较好,还是减少比较少的争议,终于停止了。

学术界和民间一致认为,人口减少虽然是大趋势,但绝对不是一件好事(可以忽略部分坚持认为人口减少到4-5亿、一切都将变得美好的声音)。

如何提高出生人口当数量,阻止人口负增长,成为当下最主要的声音。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提高人们的生育意愿,是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在做的事。但从实际效果来看,没有一个国家是成功的(广泛吸收移民,以阻止人口负增长不算是成功的方法)。

我国关于人口的政策,没有明确说要提高出生人口数量,只说“平缓总和生育率下降趋势”。

关于人口政策的标题为《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核心内容则为:“一对夫妻可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并取消社会抚养费等制约措施、清理和废止相关处罚规定,配套实施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即便是给予足够多的产假假期、提高生育津贴和保险,亦未能阻止人口总量下滑的趋势,何况区区几千块钱的补贴?要知道,养育一个小孩的成本,不是以千计,也不是以万计,而是以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为计量单位的。

基于我国当前的情况,是否有办法阻止人口下滑的趋势?答案是肯定的,没有任何有效的对策。

但是否有可用的方法,以减缓人口下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答案是有的,这便是本篇要说的劳动时间。

为何要用降低劳动时间的方法,来缓解人口下滑的影响呢?

自工业革命以来,生产效率就不再是最为紧迫的需求,平均每个人单位工作时间创造的价值,远大于个人消费的,人类社会才可能在短短一两百年时间内,创造了过去几千年都不曾实现的财富值。

财富不仅通过生产来创造,同样通过消费来创造。很多的经济数据表明,消费才是促进社会健全发展的必要因素。

消费,是通过非工作时间来完成的。非工作时间越长,创造消费机会的可能也越大。显然,996工作制,基本不可能有时间去消费(打车除外)。

虽然2018年修订的《劳动法》第三十六条明文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但在统计局名为《2021年国民经济持续恢复 发展预期目标较好完成》的文章中,首次统计了劳动时间,“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7.8小时。”

47.8小时,换算成天的话,大约为6天8小时工作制,这与《劳动法》的规定是相违背的。

47.8小时的每周工作时间,按照每年50个周算,换算过来便是2390个小时。如果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对比,会有多大的差距?

OECD统计了各国2020年度人均工作时间,统计范围覆盖了42个国家,数据如下所示。



在统计范围内的国家中,墨西哥人均每年工作2124个小时,是统计国家中最多的。全年按50个周计算的话,周工作约42个小时,超出5天8小时工作制约2个小时。

美国2020年人均工作1767个小时,算下来,平均每人每周工作35小时,约为5天7小时工作制或4天8.8小时工作制。

曾以加班文化著称的日本,2020年人均工作1598个小时,平均每周32个小时,大约为4天8小时制。

跟我国的实际6天8小时制相比,这些国家的实际工作时间都少很多。所以,全球发达国家的总和消费能力,大约是同等人口规模我国的3-4倍。

这固然有经济方面的原因,工作时间也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

期待《劳动法》关于劳动时间的细节能够真正落实,更期待有大企业能够率先做出表率:像部分国家的部分企业一样,实行4天工作制。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