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山西前首富李海仓:白手起家打造40亿钢铁帝国,48岁被发小枪杀李兆会山西省海鑫集团海鑫钢铁集团

山西前首富李海仓:白手起家打造40亿钢铁帝国,48岁被发小枪杀李兆会山西省海鑫集团海鑫钢铁集团

“砰!”
这个声响突如其来,仿佛要震垮整座大楼。楼里正在专心工作的人吓了一跳,胆小的人甚至蹲下了身子,开始捂住了自己的头。

“怎么回事儿?我怎么听这声音怪怪的,像是电视里的那种枪响啊?”



“不会吧?现在谁能带枪啊?而且这声音是从董事长办公室那边传来的,难道有人会想害我们老板吗?”

巨响平息过后,人们议论纷纷。就在这个时候,又一声巨响出现。

这一次人们都真真切切听到了,这声音的的确确是枪响,而且就是从集团董事长那边传来的。

“啊!——”一个女声大叫了起来,秘书跌坐在办公室门口,指着屋内的情形身体不停发抖。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呢?光天化日之下,为何会有人拿枪谋杀集团董事长呢?

“枪杀董事长”

案发时间上午,在山西省海鑫钢铁集团,有一位长相阴沉的中年男子走进了办公室的大门。

门外的秘书看见了他,脸上稍稍表露出的惊讶的神色,不过片刻后,她就恢复了以往得体的笑容。

眼前这人名叫做冯引亮,正是董事长李海仓的好朋友

冯引亮比李海仓先发达,曾经还拉过李海仓一把。只是时移世易,二人后来发生过矛盾,关系也不像从前。



虽说二人有矛盾,但是董事长李海仓为人和善,对于同村同乡的人都十分亲近,更别说曾经的好友了。于是秘书没有多做询问,便让冯引亮进了门。

冯引亮背了一个大包,他岣嵝着背,神色阴森问道:“李海仓呢?”

秘书答道:“董事长今天正在接受采访,公务比较忙。”

冯引亮听后没再说话,只是坐在了沙发上沉默不语,见状,秘书合上了办公室的门。

又过了快一个小时,在海鑫钢铁集团的大厦里,突然出现了一声骇人的枪响!



这声枪响回荡在封闭的大楼之中,正在工作的人们纷纷捂住了自己的耳朵,人们面面相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儿。

最先反应过来的是董事长办公室外的秘书,在她身边还有一批记者,这些记者都是刚刚采访完董事长李海仓,暂时还没有离开。

枪声是从董事长办公室里传出来的,秘书心里一个咯噔,她和身后的记者们忙涌到了董事长办公室的门前。

就在开门的一瞬间,又一声枪响出现。

映入众人眼底的是两具冒血的尸体,两人都倒在血泊之中,而旁边还有一把跌倒的猎枪。

倒在血泊里的人分别是海鑫钢铁集团董事长李海仓,和他曾经的好友冯引亮。



见到这种情况,有人在尖叫,也冷静一点的人立马拨打了急救电话和报警电话,可惜等救护车和警察赶到现场时,二人都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

一个风光无限、拥有辉煌人生的董事长,为何会和自己曾经的好友,一起躺在血泊之中呢?

“一场蓄谋已久的谋杀”

48岁的李海仓是山西本地的功勋企业家,还曾多次入选福布斯富豪排行榜、登顶山西首富。

在案件发生后,各方都在关注他的死因,而警察也第一时间投入到案件调查之中。

犯罪嫌疑人很明了,就是在案发时和李海仓待在同一个办公室中,后又持枪自杀的冯引亮。



据冯引亮的妻子表示,在1月22日前一周时间里,冯引亮都揣着枪,在附近到处晃悠,期望能够偶遇李海仓。

冯引亮枪杀李海仓的行为绝不是心血来潮,而是蓄谋已久。他在案发前自己使用已锯掉枪管的土枪,造了一把双管猎枪。

案发时,冯引亮先是用枪打中了李海仓,随后又过了两三分钟,冯引亮站在原地,开枪自杀身亡。

警方发现冯引亮在案发时身上带着三颗子弹,另外在他家中,发现了三十多发子弹。

当警方的调查结果通报后,知道李海仓和冯引亮的人都表示了震惊,因为这二人曾经是无话不谈的好友,为什么会走到这一地步呢?



要想理清原因,这事儿得从头说起。

李海仓和冯引亮都是山西省运城市人,两人在同一个小镇里长大,他们年纪相仿,既是同乡,也是同学。

小时候的李海仓身体很瘦弱,因此也常常受到同龄小孩的欺负,但冯引亮不同。

冯引亮身材高大,他却从不欺负李海仓,反倒会在李海仓被霸凌时站出来保护李海仓

二人的情谊从小时候就已经结成了,等到年纪大了一些,两人都十分胆大,想要闯出一番事业。

那时恰好碰上了改革开放的黄金年代,非常有共同话题的两人关系越来越好,成为了至交

二人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冯引亮先是富了起来。



1985年,冯引亮成了村里造纸厂的老板,在他的经营下,造纸厂效益很好,他也摇身一变成了村里令人羡慕的百万富翁,而李海仓那时候还在厂里替别人打工。

虽说李海仓聪慧,在厂里能做出优异的成绩,与人交往得体的他很快就成为了经理,但他毕竟还是在为别人打工,比冯引亮差上一截。

只不过这时候的李海仓已经很有抱负了,他开始准备放弃自己原本的工作,盯上了焦炭产业,预备大显身手。

想法很丰满,做起来却十分困难,想要开办工厂,踏上创业之路,李海仓首先得解决资金上的问题。

冯引亮得知了李海仓的困难,主动站出来帮助李海仓



他借给了李海仓40万元,后者得到了启动资金,开始在钢铁行业顺风顺水的生意旅程。

“偷电引发的芥蒂”

李海仓在经商方面十分有天赋,他胆子大,敢去做别人不敢想的事情,同时李海仓做事还求稳,坚持创新。

在李海仓的带领下,到2001年年底,他创立的海鑫集团年收入近30亿,成为了民营钢铁公司的第一名。

李海仓也名利双收,他入选中国福布斯富豪排行榜,还成为了赫赫有名的山西省首富。

李海仓的人生越爬越高,他的一路充满着鲜花和黄金,所有人都在羡慕着光鲜亮丽的他。



同时,也有人在阴暗处嫉妒着李海仓,这人就是李海仓曾经的发小,冯引亮。

和李海仓蒸蒸日上的事业不同,先富裕的冯引亮却没能保持住自己昔日的荣光,他的生意一直在走下坡路。

冯引亮靠着造纸厂起家,他也是闻喜县少有的百万富翁,可惜有了李海仓的对比,冯引亮这个富翁的名头便算不上什么了。

1994年,冯引亮在郊区又建了造纸厂,但是这个地方偏远,用电不便。

恰好在造纸厂旁边,有李海仓的一座钢铁厂,冯引亮边和李海仓打商量,他从钢铁厂接线过来,到时候按照电表再给李海仓电费。



李海仓念及着冯引亮从前施以援手的情谊,想都没想便同意了。

这原本是一件皆大欢喜的好事儿,然而冯引亮却不知足。

他看着从隔壁钢铁厂牵来的电信,居然动起了“骗电”的心思,他在电表上动了手脚,每月给钢铁厂的电费都很少。

这件事一直很好的被瞒了下来,直到有天被钢铁厂的员工发现。

员工没给李海仓汇报这件事,而是兀自断了给造纸厂的电。



冯引亮偷鸡不成蚀把米,但他又不敢给李海仓说这件事儿,毕竟是他无理在先,于是冯引亮便记恨上了李海仓,二人的友谊在不知不觉间出现了裂缝

“反目成仇”

这些小事儿让冯引亮对这位昔日好友的感情变了质,但这时候冯引亮还算是富翁,虽说自己对李海仓感到嫉妒,却不足以让他对李海仓痛下杀手。

真正改变冯引亮的,还是从他生意走下坡路开始。

冯引亮的造纸厂一年不如一年,他为了挽救,将自家的造纸厂给专门的人经营,自己却跑去承包小造纸厂。

谁料这个决定雪上加霜,更是让他亏了三十多万。



而山西省那时候又出了政策,为了环境考虑,需要关停一些污染严重的工厂,而冯引亮的厂子恰在其中。

他找到李海仓,希望对方帮自己说说话,避免厂子被关停的局面。

然而李海仓知道这种事情不合法,他劝冯引亮转行,去寻找别的生财方法

可这时候的冯引亮已经听不进劝了,他认为李海仓是忘记了旧情,对着好友见死不救,因此,冯引亮更加怨恨李海仓。

而在造纸厂被关停后,冯引亮急功近利,想要大赚一笔,他开始炒股。

可惜冯引亮没有炒股天赋,这次血本无归,他名下的几个造纸厂因为疏于管理,更是成了一滩烫手山芋。



2002年年底,冯引亮又回到了家乡,这一次他不再是富翁,而是落魄的穷光蛋。

看见家乡欣欣向荣的钢铁厂,冯引亮又想起了李海仓,他找到李海仓,希望李海仓能够用180万元买了自己的地皮。

可是李海仓压根不缺地皮,冯引亮的要求不亚于强买强卖。

最后念着旧情,李海仓决定以120万元买下冯引亮的土地。

其实冯引亮厂子的那块地,按照市价最多不过100万元,李海仓愿意花120万元,已经算是“冤大头”了。

但冯引亮却不觉得,他认为李海仓这是在勒索自己,二人不欢而散。



再之后,冯引亮一直给李海仓打电话,要求对方以180万元买下自己的地皮,李海仓不胜其烦,遂拉黑了冯引亮。

这时另一件事又浮上心头冯引亮,几年前,冯引亮的造纸厂被查出偷税漏税

万幸金额不算太高,还没有达到进局子的标准,因此冯引亮也逃过了牢狱之灾,但是冯引亮也必须得把那些钱给补上。

冯引亮虽说是不差那么点钱的,但是他还是想到了李海仓,毕竟那时候李海仓已经成为了闻喜县政协副主席。

他想要通过昔日好友这条线,让自己能够浑水摸鱼



可惜当时李海仓很忙,他没能在电话里听冯引亮细说,便让冯引亮先去找自己的办公室主任,等他回去后再帮忙处理。

这原本很正常的话,听在冯引亮心里却如同针扎。他认为李海仓这是在敷衍自己,李海仓现在有钱有势,就不想搭理自己这个曾经的兄弟。

冯引亮自己补齐了税款,之后便没再联系李海仓,而李海仓也没有在意这件事,他很快便忘到了脑后。

过往的记忆纷纷涌上心头,这一刻冯引亮对李海仓的怨恨达到了顶峰,他觉得势必要给李海仓一个教训,他的这一念头最终导致了惨案的发生。

“败家儿子”

李海仓的死在当地引发了轩然大波。



李海仓作为农村里走出来的企业家,他在富裕后一直没有忘记自己应该回报这个社会。

他不仅捐助贫困学生,热衷慈善事业,他还一直致力于家乡的发展。

在闻喜县,有近万人靠着海鑫集团维持生活,在那些员工的眼中,李海仓无疑是“再生父母”。

当李海仓去世后,很多员工都主动还给他送行,同时这些员工们也惴惴不安。

毕竟李海仓走了,海鑫集团未来又该被谁接手?自己这谋生的饭碗还能不能踹稳,这些都是问题。

在李海仓死后,他正在澳大利亚留学的儿子李兆会回国,料理了父亲后事后,又开始学着掌权海鑫集团。



李兆会曾经表态,企业是父亲的,他一定不能让父亲的企业败在自己的手上。

可惜话说得太满,迟早会跌跟头。

在他继承父亲40亿家产后,也曾创造过辉煌,最厉害的时候身家达到125亿元,远超父亲。

然而2014年年初,海鑫集团在李兆会的掌控下开始爆发危机,随后不到一年时间,曾经辉煌无比的海鑫集团就轰然垮塌、欠下巨债。

而李兆会面对这对烂摊子,再也没有在公众前路过脸。

2021年9月,李兆会甚至登上了法院的悬赏名单,赏金高达2100万元。

李海仓辉煌的一生停歇在发小的手中,而亲手铸造的钢铁王国又被儿子毁掉,实在是令人唏嘘。

-完-

编辑 | 阿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