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首席粤评|民生银行温彬: 2023年经济增长动能会更加均衡,房地产投资将触底回升金融货币政策实体经济新希望集团中国民生银

首席粤评|民生银行温彬: 2023年经济增长动能会更加均衡,房地产投资将触底回升金融货币政策实体经济新希望集团中国民生银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郭晓洁 实习生邱丹丹、周可莹广州报道

“2022年我国GDP同比增长3%,成绩来之不易。”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温彬近日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专访时表示,尽管2022年GDP实际增速低于5.5%的目标,但是其他主要经济数据实现了预定目标。

温彬认为,展望2023年,经济增长的动能更加地均衡;消费将迎来强劲的恢复性增长,并在经济增长中的基础性作用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体现。与此同时,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关键性作用也会进一步的巩固。全年经济增速预计在5.5%左右。

具体到货币政策方面,温彬认为,货币政策仍然是坚持稳健的基调。从力度上看,更多的还是在总量工具的运用上。通过降准、降息,可以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并进一步引导金融机构降低企业和个人借贷成本,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经济运行呈稳固回升态势

南方财经:2022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情况如何,有哪些数据值得关注?

温彬:从外部看,我国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从内部看,三重压力和疫情多点散发等因素影响经济运行。2022年我国GDP同比增长3%,成绩来之不易。

尽管GDP实际增速低于5.5%的目标,但是其他主要经济数据实现了预定目标。比如,新增就业1206万人,超额完成了1100万人的就业目标;2022年1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5%,与目标一致。2022年,全球高通胀现象显著,但我国CPI同比上涨2%,处于3%的预定目标内。

此外,2022年我国在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很多亮点。比如,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销售,高新技术及装备制造的投资等均实现较快增长;财政、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

展望2023年,我国经济运行预计将保持稳固回升的态势,高质量发展将更加坚实。

南方财经:在扩大消费方面,目前面临哪些挑战?

温彬:消费在经济增长中起到基础性的作用2022年,我国消费同比下降0.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32.8%。而从历史上看,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在50%至70%,平均值为60%左右。

2022年消费贡献率低于历史水平,主要受到疫情的影响,特别是疫情对线下消费、聚集性消费的影响显著。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不断优化,2023年消费将迎来强劲的恢复性增长。据相关数据预测,今年春运期间出行人数将超过20亿人次,较上年预计增长了一倍。

总而言之,2022年消费贡献率下降是短期的。2023年我们对消费的恢复充满信心,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基础性作用还会进一步巩固和发挥。

供给端和需求端同时发力促进消费

南方财经:下一阶段,可以从供给端和需求端采取哪些短期的措施来提振消费?

温彬: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消费增长的潜力较大。

从供给侧来看,一方面,要优化消费环境,让消费更加便利、更加安全;另一方面,消费在不断升级,特别是对服务型的消费需求越来越丰富多元。以养老领域为例,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达到19.8%,养老需求市场较大。

鉴于消费升级和服务需求多元化的趋势,养老、医疗、教育等领域还有较大的改善和提升空间。

从需求侧来看,消费正在恢复。目前,多地推出消费券,对激活当期消费、提升消费信心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还可以通过财政补贴方式支持消费升级和市场提振。通过需求端的政策支持,使消费尽快回到正常轨道。

南方财经:长远来看,在促消费方面存在哪些挑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温彬:目前,我国居民部门负债率在60%左右,发达国家大多在70%甚至更高,因此我国居民部门负债率还有提升空间。但要,真正从根本上发挥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促进消费增长的长效机制则显得更加重要。

首先,要保证就业。通过就业提升居民收入,使居民有能力消费。2022年我国新增就业人口1206万人,超过预定目标。调查失业率5.5%,与目标一致。目前,提高就业率仍存在一定压力。我们要千方百计地稳增长、稳就业,多渠道创造就业机会。

其次,建议通过收入分配机制改革,增加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占比,增加可支配收入。

第三,要增加各项社会福利和保障。2022年居民部门新增储蓄17.8万亿元,创历史新高,预防性储蓄上升。若能进一步完善福利保障,特别是养老、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保障,将进一步解除居民后顾之忧,释放消费动能。

第四,合理运用金融杠杆。从金融机构角度看,可以进一步丰富消费金融的产品和服务,并进一步降低消费借贷的资金成本。当前,新市民、毕业大学生等群体在就业、创业、教育、购房、购车等方面需求的空间和潜力很大,适当合理地运用金融杠杆可以更好地满足大家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南方财经:2023年,拉动消费的新增长点有哪些?

温彬:从消费来看,当前市场具有潜力大、丰富多元的特点。

从体量看,汽车和住房等大宗消费仍然非常重要。新能源车仍将是消费亮点。随着用车环境改善、充电桩设备逐步推广,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在2022年迅速提高到27.6%。预计2023年新能源车产销量仍会进一步增长。

此外,在服务型消费方面,教育、文化、医疗、体育等需求巨大,要充分挖掘需求,增加供给,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也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促进消费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南方财经:我国当前正积极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这对稳外贸起到怎样的作用?

温彬:过去几年,去全球化趋势明显,区域性合作方兴未艾。我国当前正积极倡导自由贸易,反对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推动国际分工合作,并正进一步加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深化与RCEP成员国的经贸合作。

这有助于我国对外出口区域的多元化,促进外贸更加平稳、持续地增长。在此过程中,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分工与产业链供应链紧密相连。我们也在继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一方面,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更好吸引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另一方面,鼓励企业走出去,到海外投资经营,积极发展新型贸易形态,如跨境电商、海外仓建设等。上述举措对经贸发展和贸易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与此同时,我国积极扩大进口,从国外进口原材料、能源等支持国内经济建设,引进高新技术等产品,提高国内装备水平,扩大消费品进口,活跃国内消费市场。事实上,过去,对外区域性合作主要体现在关税减免和市场准入等方面。

下一步,对外区域性合作将更加聚焦区域内供应链和产业链的粘性。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将更加紧密,中国经济发展也会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南方财经:预计2023年的消费复苏对CPI的拉动以及对PPI回暖的传导作用如何?

温彬:我们预计,2023年我国CPI的目标仍在3%左右。实际运行也将保持在目标范围内。

从结构上看,随着经济稳步回升,服务型消费的价格可能会有明显上涨。如去年受影响严重的餐饮、旅游、交通运输等,需求的快速回暖将推动价格回升,但由于其权重相对较小,对CPI上涨影响有限。当前,猪肉价格总体稳定,食品供应充足,能源价格有所回落,预计CPI构成中会有升有降,总体属于温和通胀。

过去两年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导致PPI高位运行,而需求不足使CPI保持低位。随着全球需求放缓,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出现拐点,从高位回落,终端行业成本上涨压力有所缓解。

此外,基于2022年基数前高后低的原因,PPI在2023年上半年可能有所回落,但全年经济走势将呈现前低后高,预计下半年PPI有可能企稳回升。

总体而言,温和通胀有助于市场主体信心提升和市场平稳运行。

南方财经:2023年投资在拉动经济增长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温彬:2022年经济增长动力主要来自出口和基建投资,而2023年消费将在经济增长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投资仍将发挥关键性作用。

2023年,外需下降、出口回落等将影响制造业投资;而基建投资还将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房地产投资将会有一个触底回升的过程。在系列稳地产政策支持下,效果会进一步显现,而房地产投资在稳增长中的作用会得以体现。

南方财经:在政策调整和信贷融资恢复支持的背景下,房地产市场将将迎来哪些变化?

温彬:目前,我国已明确提出要建立一个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在推动商业性住房平稳健康发展的同时,还要考虑很多新市民、新毕业大学生、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需求,未来还是要积极发展租赁市场、保障房市场。

目前金融机构、金融投资者开始设立住房租赁基金,通过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来满足居住需求。

在“房住不炒”的基调下,要按照因城施策进行房地产市场调控。考虑人口、产业、供求关系等因素,部分地区,特别是三四线城市,房价和房地产投资面临一定压力。

下一阶段,要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一方面是从供给端,加大对优质房企的资金支持力度。如目前已出台了金融支持房地产16条;信贷、债券、股权融资“三支箭”等。当前,部分楼盘还存在保交楼压力,预计下阶段还会出台相关结构性工具加以支持,以提振市场信心。

另一方面,在需求侧,可进一步优化相关措施。比如,央行和银保监会建立新发放首套住房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长效机制等,更加有助于发挥金融、信贷在稳定房地产需求方面作用。

此外,现阶段政策以鼓励和支持首套房刚需为主,市场还有很大的改善性需求空间,潜力有待进一步释放。目前,部分城市二套房贷首付比例、二套房利率相对较高,下阶段可以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适度下调二套房的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以及放松二套房的资格认定等。这些举措对提振市场信心,改善房地产市场供需关系,将发挥积极作用。

下一阶段,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总体目标仍是额确保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的发展为主,更好地发挥房地产市场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支柱性作用。

货币政策需精准有力

南方财经:2022年以来,降准、降息和再贷款等一系列货币政策操作对投资的拉动作用如何?

温彬:2022年,央行发挥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性双重职能。

从总量来看,通过降准和降息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效果显著。在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方面,包括创设了多种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企业增加投资。投向方面,集中在重点领域、薄弱环节以及受疫情影响的行业,如科技创新、普惠金融、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等。

此外,还有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碳减排支持工具、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再贷款等,精准聚焦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南方财经:2023年货币政策的发力重点在哪里?

温彬:展望2023年,预计货币政策将维持稳健,并精准有力。从力度上看,可留意总量工具的运用。

2023年,降准和降息仍有一定空间。通过降准、降息,可以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并进一步引导金融机构降低企业和个人借贷成本,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降准并非大水漫灌,而是将资金真正引到实体经济中去,更加聚焦。特别是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方面,可以更好地体现货币政策精准的导向。

2023年,预计已出台的结构性政策工具还会延续,并有可能出台新的结构性工具;结构性工具的规模和范围将会扩大,为经济持续稳固回升,恢复到潜在增长水平创造良好的货币信贷环境。

南方财经:2023年的宏观经济形势如何?

温彬:2023年,经济增长的动能更加地均衡;消费将迎来强劲的恢复性增长,并在经济增长中的基础性作用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体现。与此同时,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关键性作用也会进一步的巩固。全年经济增速预计在5.5%左右。

整体而言,中国经济有很强的韧性和活力,我们对中国经济的前景充满信心和期待。

总策划:邓红辉

策划统筹:杜弘禹丁青云

内容统筹:李振梁小婵

新媒体统筹:谭婷

出镜记者:郭晓洁

拍摄:朱景辉、肖航

直播、后期:罗晶晶、王学权、杨慧嫦、曾婷芳、柳润瑛、严碧璐(实习生)

设计:林军明、白宇航

审校:陈晶晶

出品: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南财金融终端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