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提前还房贷“堰塞湖”,经营贷置换被警示,银行又着急放贷!存款房贷利率

提前还房贷“堰塞湖”,经营贷置换被警示,银行又着急放贷!存款房贷利率


◎ 来源 | 地产密探(ID:real-estate-spy)

◎ 编辑 | 密探财经

春节后以来,“提前还房贷潮”愈演愈烈,有人喊“就不想给银行打工了”,但各大银行似乎已达成了默契。

从目前看,各银行APP线上“提前还款申请预约”通道天天都是拥堵的,到底是真的申请人太多,还是故意为之,恐怕只有银行自己人知道内情。


针对存量房贷合同,即便一些合作银行明确了提前还贷要收取违约金,但更多房奴们甘愿承担损失。何况,有些银行不收违约金。

房奴们之所以如此激动,主要是房贷前后息差太大。

这也难怪,近来“我不想给银行打工了”引发社会强烈共鸣。

2月初,央媒《经济日报》曾公开呼吁各银行可以适度下调存量房贷利率,意思就是希望银行能让点利,为稳定房地产市场大局考虑考虑,对各方长远都有利。

随即,网络上各个大V也积极呼应,颇有点“为民请愿”的气氛。 但 不管怎么大声疾呼 ,各大银行要么沉默不语,要么喊自己压力也大,就是不想让大家提前还贷。

综合各个渠道的信息看,目前各银行针对排队提前还房贷的要等要几个月,甚至都排到年底了。

难怪,马云曾公开痛斥银行延续“当铺”思维,靠高度垄断吃息差而生存。


当然,网上舆论也曝出很多疑问来,很多人会问:疫情三年下来,企业倒闭的倒闭,破产的破产,大厂裁员的裁员,打工人失业的失业······

买房并非全款、还要贷款的这些人,怎么突然有钱起来了,还有余钱提前还房贷?

前不久,地产密探曾刊发《》一文,在头条平台上部分网友留言说,“就算砸锅卖铁,东借西借也要还了(很多应为提前还部分,后续月供利息承担会明显减少)”。

不过,很多人还会问,难道都是找亲朋好友借的?就这么好借吗?


实际上, 去年以来,为应对疫情冲击,央行一个劲儿地“花样”放水,截至2022年底,广义货币(M2)余额266.43万亿元,同比增长11.8%,比2021年底238.29万亿元、同比增幅9%多了28万亿元,高出2.8个百分点。

也就是说,央行2022年向金融市场多投放了28万亿元基础货币,考虑到货币的乘数效应,多的钱远不止这个数字。

刚刚,今年1月数据更炸开了锅: 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73.81万亿元,当月净投放现金9971亿元,同比增长12.6% ,创近7年以来新高。

原来,市场上流动着这么多钱,只要是做点生意的,难怪银行天天会给你打电话,问“要不要贷点款”。

所以,这也契合了很多人的疑问,提前还房贷的是不是借的经营贷?

近日, 辽宁银保监局网站对“提前还贷或转贷”风险提示,称“经营性贷款利率持续走低,社会上出现一些违规“贷款中介”,以‘利率低’‘期限长’、‘放款快’诱导消费者借‘过桥资金’提前结清‘房贷’,再办理‘信用贷’、‘经营贷’归还过桥资金”。

该银监局认 为,如此做法会使消费者陷入“违规转贷”的多重风险之中,甚至要承担刑事责任。

辽宁银保监局的这个“风险提示”公告,在地产业内看来,非常具有明确的针对性,但对当前已形成“堰塞湖”的提前还房贷潮会否构成“重锤”?

有地产专家分析说,该政策一出,至少会让其他各地主动研究近期提前还房贷这个民生热点,区分合理和不合理的,合规和违规的,进一步疏导“堰塞湖”。


去年,楼市各种利政策刺激不断,八九月份已有明显回暖,但受疫情反复、断供潮、民营房企债务违约名单不断增加等冲击,到今年1月销售成交仍持续低迷。

当前,楼市特别需要信心复苏,更需要真金白银流入房地产,形成不错的成交数据来。但目前看,2023年1月,1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6.87万亿元,同比多增3.05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6.2万亿元!

这说明,有买房意愿的仍在观望,而且观望情绪还比较浓。此外,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5.98万亿元,同比减少1959亿元。这意味着,钱放不出去,躺在银行,造成银行放贷压力大啊。

也有人会问:提前还贷难,“违规转贷”又有风险,既然“违规转贷”不行,那么“正规转贷”短期周转一下,拿来买房,这样行不?

按照监管规定,经营贷须用于生产经营周转。银行与消费者贷款合同会明确用途,但在“转贷”操作下,银行若发现经营贷资金未按合同使用,可能被要求提前还贷,个人征信也会受影响。

也就是说,银行发现了,问题会比较严重,但银行是有具体的人去落实贷款的,也不排除银行内部人与转贷消费者相配合操作。

要知道,上一轮被严打,就是楼市太火爆了,背后资金有一部分就来自经营贷,但如今房地产被重新认定为“支柱产业”,楼市今年开局急需企稳回暖,金融市场又能否杜绝“转贷暗流”呢?

编辑:密探君

文章来源:地产密探

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地产密探,转载须经授权。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