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中国版“巴III”差异化监管 激发中小银行活力金融巴iii商业银行资本

中国版“巴III”差异化监管 激发中小银行活力金融巴iii商业银行资本

差异化的资本监管不降低资本要求,在保持稳健运行的前提下,有利于适度减轻中小银行资本计量的负担,减轻中小银行的合规成本。

张炜

近日,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就《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办法》)公开征求意见。《办法》旨在落实《巴塞尔协议III》要求,被称为中国版“巴III”。相比此前的相关规定,《办法》构建了差异化资本监管体系。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邱亦霖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表示,《办法》将银行划分为三个档次,匹配不同的资本监管方案,构建差异化的资本监管体系,将有助于提升银行监管的匹配性和有效性。

据了解,《办法》按照业务规模和风险差异,将银行划分为三个档次,匹配不同的资本监管方案。其中,规模较大或跨境业务较多的银行,划为第一档,对标资本监管国际规则;资产规模和跨境业务规模相对较小的银行纳入第二档,实施相对简化的监管规则;第三档主要是规模小于100亿元的商业银行。

邱亦霖分析认为,差异化的资本监管不降低资本要求,在保持稳健运行的前提下,有利于适度减轻中小银行资本计量的负担,减轻中小银行的合规成本。中小银行作为服务中小企业以及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差异化的资本监管体系将更契合中小银行的经营业务实际,也有利于进一步激发中小银行的活力,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兴业研究公司金融监管高级分析师陈昊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表示,从国际上来看,随着《巴塞尔协议III》的越发复杂,各国监管机构开始尝试采用“分档”的安排,对中小银行设置简化的资本监管、计算规则。这一设置部分出于经济因素的考虑。国际清算银行下属的金融稳定研究院主席曾指出,如果将大型银行和小型银行的监管标准相统一,小型银行所需要承担的高昂成本将相应地降低其竞争力,使其难以与大型银行公平竞争,进而可能造成垄断,以至于最终影响金融消费者的权益。

陈昊称,这一观点受到了学界和业界的广泛认同。我国对中小银行分档进行差异化监管,也是这一理念的落地,将有助于中小银行提升资本管理水平,同时还可以兼顾中小银行实际经营。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方法也可能导致部分资产风险权重在不同档级银行之间出现差异,从而使得不同银行对同一资产的定价不同。例如,对于第三档的银行而言,地方政府一般债风险权重为20%;对于第一档、第二档的银行,地方政府一般债风险权重为10%。

“近年来,随着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推进,高风险中小银行的数量逐步减少。但从资本管理的角度来看,极少部分中小银行还存在资产的分类、计量、不良资产认定、拨备计提不准确的情况。”陈昊说,从国际上来看,一些中小银行市场化出清渠道畅通、风险相对较少的经济体,其监管部门甚至还适当地放松了对中小银行的监管要求,降低了现场检查频率。若未来我国金融机构市场化出清渠道进一步完善,中小银行风险得到进一步化解,部分优秀的中小银行或将能享受到适当放宽的监管要求,以及更低的监管检查频率等优惠政策。

“中小银行应该通过合理安排资本结构、提高资本管理能力、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以及加大市场拓展力度等措施,应对银行资本管理新规带来的挑战。”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金融系正高级会计师方国斌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建议:一是合理安排资本结构。中小银行应该通过合理安排资本结构来提高资本充足率,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具体措施可以包括加大优先股和其他可转债等可替代资本工具的发行力度。二是提高资本管理能力。中小银行应该建立完善的资本管理制度,制定科学的资本管理策略,实现资本的有效配置和使用。同时,加强资本管理人员的培训和专业能力建设,提高资本管理水平。三是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中小银行应该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机制,及时识别和管理风险,保证资本的安全性和稳健性。同时,要加强内部审计和合规性管理,提高风险防控水平。四是加大市场拓展力度。中小银行应该积极拓展市场,提高盈利能力和资本实力。可以通过拓展优质客户、开发新产品、开拓新业务领域等方式,提高经营效益,增强资本实力。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