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2022年,我们仍然不是高收入国家人均收入国民收入

2022年,我们仍然不是高收入国家人均收入国民收入

就在昨天,统计局公布《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按美元计算,我们的人均国民总收入为12608美元,这个数字离世界银行规定的高收入国家标准13205美元仍有微弱差距。

而导致这一原因的,可能是由于经济放缓导致的人民币兑美元贬值;而如果以美元计算的话,我们的人均国民总收入仅仅比上一年增加了0.9%。

而考虑到潜在的通胀和货币自身的购买力贬值,增长的0.9%也的确可以说是“微不足道”了。



人均国民总收入通常是指一年内个人及企业在国内外获得的收入总额。由国内生产总值GDP加上来自国外的利息和分红净收入额计算得出。

世界银行根据国民人均收入,将世界各国划分为高收入国家、中等偏上收入国家、中等偏下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四类,并于每年7月份调整标准。

而目前最新的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的标准是人均超过13205美元,比上一次的标准超过12695美元提高了4%。

当我们迈入了高收入国家之后,随之而来的目标应该就是对标发达国家人均GDP三万美元的方向去奋斗努力,但因为疫情的原因,在某种程度上的确拖累了这一目标的时间进程。

2022年的经济的确没有那么景气,企业收益和家庭收入增长乏力;就业问题也同样影响了家庭收入,截止2022年底,仅仅是领取失业保险的人就有297万,比2021年增加了38万人,随着就业恶化以及加入保险的人增加,这个数字是有记录以来的最高。

另一个原因就是人民币贬值,2022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平均为1美元兑6.7261人民币,比上年平均下跌4%,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美元加息,回流了大量的货币到美国本土,另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国外对华债券投资的减少。

但我们也不必灰心,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今年也就是2023年,我们铁定能够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人均国民收入能够突破13205美元,也就是人均国民收入在90000人民币左右。

但实事求是地说,这个平均收入的数字,可能很多人都达不到一年九万的收入。

换言之,还有很多人在“拖后腿”。



国内家庭的收入结构,也越来越呈现二八分化的马太效应。

从每个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2022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前20%的人平均收入是后20%人的10.5倍,这个数字听起来很拗口,但我们假设一个普通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在一个月1000元,那么对于前20%的人来说,每个月的可支配收入就在10000元。

理论上,收入差距也就是十倍。

更具体地说,2022年城市收入是农村收入的2.4倍;而城市内部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其中一个原因是房价居高不下,对未来不抱期望的年轻“躺平一族”越来越多,这样的一群人,就非常类似于今天日本的“宅文化”。

如果说城市的收入是农村的2.4倍,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留在城市的话;那么相应的,城市内部的收入差距可能会更大,十倍、五倍、三倍等等,而生活成本的高企和收入差距的扩大,都让年轻人看到了更多的无望,而不是奋斗和希望。

因而,眼下我们提出的“共同富裕”就非常有必要性,提高基本收入上限,通过财富再分配的方式,对今天的一些收入差距扩大的现象进行有效的“取长补短”,就非常有必要性。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收入几乎决定了人们在物质世界的一切关系,从衣食住行到吃喝玩乐,收入的高低不仅仅影响着人们对于生活的选择自由,更影响着人们对于幸福的基本感受。

但收入差距的扩大又是全球性的一个难题,这一点哪怕是日本也不例外。



日本一直以来号称是“橄榄型社会”,中间大,两头小,日本号称有着一亿中产群体,是比较理想的橄榄型社会,收入差距并没有太大。

瑞士信贷曾经做过一份对全球财富的调查显示,日本在财富分配方面是世界上最平等的主要经济体。

这种相对平等意味着,日本人拥有10万美元以上收入的人口比例超过美国,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七倍;另一方面,日本公司营收超过1兆日元以上公司高管的收入,仅有美国同等规模公司高管收入的十分之一。

但即便是这样,日本东北秋田的人均收入依然只有东京的59%,虽然不及我们,但依然存在收入不等的难题。

人均收入的增长,表明了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四十年前、三十年前,哪怕是十年前也有了显著的提升,这当然是一件好事,但这背后也凸显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大家普遍生活都更好的时候,如何去看待“更好”之后的差别?

同样的十二个小时亦或是八个小时的工作时间,不同职业的人之间的收入差别为什么会如此大?经济学告诉我们这是由于的人的不可替代性决定的,有的人从事的技能稀缺一些,不可替代性更高一些,承担的风险更大一些,因此就可以拿更高的收入,这是市场决定的。

但我们又无法解释为什么欧美的蓝领白领工资差异并不是很大的现象,这仅仅是因为欧美的修正市场经济吗?

当经济学的市场力量决定了人们之间的收入差距时,我们能否通过财富再分配的方式,人为去扭转这一差距呢?

过去我们一直遵循经济学中的比较优势原理,依靠贸易和相对廉价的劳动力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站稳了脚跟,眼下随着我们的劳动力上涨,比较优势也在发生转移,人们收入的增长势必会迎来一个相对放缓的周期。

而处于这样一个周期内,有的人会选择躺,有的人会选择卷,如何去尊重每个人的选择的基础上,尽可能去刺激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对于财富的追求,那就需要让人们看到未来的希望。

希望,是一个充满着无限可能的词汇,只要希望还在,人们的拼劲就会一直持续下去。

而这,无疑是一个经济体最本源的竞争砝码。

end.

作者:罗sir,新青年的职场内参。关心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关注我,把知识磨碎了给你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