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刘胜军|世间已无厉股份:他影响了中国高尚全

刘胜军|世间已无厉股份:他影响了中国高尚全



· 全文共 3600 字,时长约 8 分钟

· 本文来源:刘胜军大局观(刘胜军微财经出品)

文|刘胜军

市场经济与股份制,是人类社会的伟大发现。‍‍‍‍‍‍‍

改革开放是20世纪人类最为重大的经济事件。这一历史事件,离不开邓小平的高瞻远瞩,也离不开一批为改革殚精竭虑的学者。厉以宁就是其中一位代表性人物。



80年代,改革向何处去,引发激烈讨论。在不断的碰撞中,有四个人的大名不胫而走:“有计划”有林、“杨承包”杨培新、“厉股份”厉以宁、“吴市场”吴敬琏。

事后来看,影响最为深远的当属厉以宁主张的股份制和吴敬琏主张的市场经济。有趣的是,同为1930年生人的吴敬琏和厉以宁,居然还是南京金陵中学的同学,虽然当时并不相识。



厉以宁和吴敬琏同台

吴敬琏的市场经济与厉以宁的股份制,一个宏观、一个微观,相得益彰,为推动经济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课堂上,吴敬琏曾问企业家学员: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什么?他自己概括为一句话:让价格引导资源优化配置。其实,价格就是亚当.斯密那只“看不见的手”。当然,仅仅放开价格是不够的,还必须推进财政、金融、企业等全方位“配套改革”。后来,吴敬琏、周小川等人合作的理论,被称为“整体改革论”。



笔者主持吴敬琏先生沙龙

厉以宁则从微观入手,强调企业产权的重要性,这是“产权经济学”的主要思路。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企业能否有效率的关键在于激励,产权明晰则是激励之根本。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厉以宁发展了非均衡经济理论,认为价格改革主线论的缺陷是没有认清当时中国经济的非均衡主要是第二类非均衡,即企业没有充分活力情况下的非均衡。

在计划经济长期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时代背景下,突出产权改革,是需要理论勇气的,一不小心就会被指责为“私有化”。

在笔者看来,市场经济、股份制堪称人类社会的伟大发现。近代以来,西方崛起,靠的就是市场经济和股份制。“市场经济+股份制”充分利用“利益机制”,极大激发了个体的动力,进而实现“每个人在追求个体利益的过程中自然地实现社会效率最大化”。

市场经济、股份制,不是中国的原创,而是对西方经验的吸收和借鉴。中国要实现国富民强,就应该汲取其他国家的有益经验。正如邓小平所言,“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华为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国家企业”。在我看来,华为的成功关键有两个,一是任正非的企业家精神,二是股份制的体制机制。

任正非虽然是华为的灵魂人物,但个人持股比例只有0.84%,能达到如此“财散人聚”境界的,任正非堪称中国民营企业家第一人。

1997 年有人给中央写信“举报”华为科技公司,说它姓“资”不姓“社”:华为国家没有投资,又搞了职工持股,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兹事体大,高尚全主动提出去深圳实地调研。高尚全是经济改革的重要参与者,先后参加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等6次中央重要会议文件起草工作。

调研的结果一目了然:任正非以 2.1 万元起步,国家没有投入一分钱,企业却给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税收和财富,解决了十几万人的就业,职工也分享到了发展的成果。这样的企业,怎么不姓“社”呢?高尚全认为:

· 华为恰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由于华为的启示,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新型集体经济,尤其要提倡和鼓励”。

2014 年任正非带着人特意找到高尚全,任正非说:

· 你做了好事为什么不说?

高尚全说:

· 我不是为你一个企业,人家说你姓’资’,我说这是姓’社’,我用不着跟你说,我也不图什么。



笔者与高尚全先生参加财新峰会

当然,市场经济、股份制也不是完美的。公平与效率的矛盾,是人类永恒的难题。2014年《21世纪资本论》风靡全球,敲响了“美国式市场经济”的历史警钟。市场经济、股份制,解决了效率难题,但难以实现社会公平。只要“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人性不变,政府就不能放任自由市场的盲目性。

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最近几年,“共同富裕”成为新的历史叙事,正是汲取了美国“富而不公”的现实教训。

如何实现共同富裕?厉以宁教授也有一大贡献:20世纪90年代,厉以宁成为最早提出“第三次分配”的学者。厉以宁指出:

• 如果我们忽略了收入分配领域内的现实层次的研究,提不出现实生活中可行的分配原则,那么很可能会阻碍经济改革的进展。

• 我们把市场进行的收入分配称做第一次分配,把政府主持下的收入分配称做第二次分配。在这两次收入分配之外,还存在着第三次分配——基于道德信念而进行的收入分配。

• 道德力量是超出市场机制与政府调节的力量之外的又一种可以影响收入分配的力量。如果说市场机制的力量主要对收入的初次分配发生作用,政府的力量既对收入的初次分配发生作用(如“事前调节”),又对收入的再分配发生作用(如“事后调节”),那么道德力量则对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结果发生作用。

以今日眼光看,厉以宁是富有远见和社会责任的大先生。2014年《21世纪资本论》风靡全球,印证了厉以宁的大视野。‍‍‍‍‍

2018年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100名“改革先锋”称号获得者受到表彰,其中就有厉以宁。表彰指出:

• 厉以宁是我国最早提出股份制改革理论的学者之一,参与推动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主持起草证券法和证券投资基金法,参与推动出台非公经济36条以及非公经济新36条,对我国经济改革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厉以宁还是经济学界的“诗人”。‍2018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厉以宁诗词全集》,收录了他自1947年以来创作的近1600首诗词。

一个喜欢写诗的人是浪漫的,这种浪漫主义成为支撑他走过艰难岁月的精神力量。1957年,反右运动开始,陈振汉、罗志如等人由于起草了《关于经济科学繁荣的意见书》,遭到严厉批判,他们的得意门生厉以宁也被认为是有问题的,被扔在资料室坐冷板凳,一坐就是20年。

1966年,“文革”开始,厉以宁被打入“牛鬼蛇神”的行列。“寒潮早到,花径骤成冰雪道。四野空空,小屋难防卷地风。狂风过处,催老青山多少树。今夜难眠,万户千家一个天。”这是厉以宁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

1969年,厉以宁被下放到江西南昌县鲤鱼洲农场劳动。1971年秋,厉以宁被转到北京大兴农场。此后4年里,他又不断在北京郊区“边劳动、边接受再教育”。1971年厉以宁写过一首《鹧鸪天》:“往事难留一笑中,离愁十载去无踪。银锄共筑田边路,茅屋同遮雨后风。朝露冷,晚霞红,门前夜夜稻香浓。纵然汗渍斑斑在,胜似关山隔万重。”

1976年,周恩来总理逝世,厉以宁悲忧交集,作《采桑子》一阕,“声声哀乐催人泪,处处灵堂,处处花墙,一夜京城换素妆。音容虽已天边去,留下忧伤,留下彷徨,预感风来雨更狂”。

1978年11月,厉以宁在自己48岁生日时写下了《七绝·无题》:“日升日落孰为先,月缺并非月不圆;山景总须横侧看,晚晴也是艳阳天。” 一个月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历史新篇。



2013年,厉以宁在评价经济改革时说:“最成功的改革,我认为有三个:一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二是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证券市场;三是民营经济的兴起。这三块大石头投进水里,溅起了层层波浪,从此,中国的经济再也不能平静下去。”

厉以宁为人谦和。2013年,厉以宁参加了“中国民营经济论坛”。演讲结束后,他就请自己的学生帮忙把忘在讲台上的手表取回来,并对记者解释道:“做什么事,时间都要控制好。演讲也是,得给后面的人留足时间。”

笔者有一次在会议期间向厉以宁先生请教改革大计,厉先生告诉我一句看似平淡但极富哲理的话:“对于经济改革,既要有信心,也要有耐心”。





刘胜军

坚持讲真话的经济学家

政治经济学+大历史观

2014 年参加总理经济座谈会

刘胜军微财经创始人

致公党上海市经济委员会委员

山东省人力资源发展促进会首席专家

著有《下一个十年》

山东·菏泽·定陶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