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两会前瞻③丨代表委员期待: 收入高一些 消费稳一些内需消费券朱征夫

两会前瞻③丨代表委员期待: 收入高一些 消费稳一些内需消费券朱征夫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刘慧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近日采访了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他们2023年更加关注扩内需、促消费、收入分配领域的政策变化。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3月2日表示,2023年将开展“消费提振年”系列活动,增强消费信心和活力。代表委员期待,政策能够增加人们的收入,保障消费能力,减税降费仍是各方期盼。

各方期盼

提信心、促消费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热点话题之一。

全国政协委员、东亚银行联席行政总裁李民斌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自2022年底我国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以来,社会消费明显改善,但复苏之势尚待巩固。而且,民众具有较强的储蓄倾向,过高的储蓄率并不利于长远的消费增长。应综合考虑消费能力、消费意愿及消费场景等因素,多措并举进一步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促进内需市场稳健增长。要保障老百姓的消费能力,必须在稳企业、保就业的基础上,切实增加居民收入。

李民斌建议,进一步完善减税降费措施,提高减免幅度、扩大适用范围,突出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特困行业的支持,为企业增活力、添动力,以保住就业市场持续改善,继而为增加劳动收入创造更好条件。因地制宜促进消费,通过加强补贴、以旧换新等政策释放消费潜力。提振消费者信心的关键是持续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完善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好地满足居民养老、就医、教育等方面的迫切需求。进一步完善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政策体系,加快减轻群众就医负担。随着民生保障的加强,居民储蓄意愿有望下降,进而从超额储蓄向消费转化。


图片来源/新华社

民进中央今年拟提交的一份集体提案就与优化居民消费结构、持续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相关。该提案提出,持续推进减税降费政策落地,以提高企业利润带动居民工资性收入提升,加快改革个人所得税,增加专项税扣除项目,降低居民税收负担,扩大有收入支撑的消费需求。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重点关注并着力加快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速,降低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充分释放消费潜力。持续提高公共服务投入水平并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减轻居民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压力,提升居民消费意愿,释放消费潜力。

消费升级

“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消费复苏,不仅是稳增长的需要,也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全国政协委员、观澜湖集团主席朱鼎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对于如何推动消费升级,李民斌认为,应针对社会对高端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加大相关领域的供给,培育消费新增长点。可借鉴香港养老和医疗等产业,通过打通医疗资源的跨境障碍,为民众提供更高端的医疗健康产品及服务。还可以借助科技构建崭新的消费场景,支持消费平台企业挖掘更大市场潜力。

朱鼎健表示,各地可开展文旅消费促进行动,进一步扩大内需消费。税收调节是促消费的方法之一,可考虑进一步优化现有措施,增加个人所得税的附加扣除项目。各地政府在发放消费券时,可对发放批次、对象、券种和数量等进行精密设计、精准投放。做好投放配比,对吃、住、游、购、娱等文旅业态进行分类带动。

全国人大代表、浩天律师事务所律师朱征夫也赞同发放消费券促增长。他建议,由政府统筹协调各大电商平台,将其2023年的营销费用全部或大部分发放给用户,政府财政向平台提供1-2倍的补贴,用以刺激消费。以澳门经验为例,香港在2022年8月和10月发放两轮消费券,规模总计280亿港元,符合资格的市民可通过登记支付平台领取3000港元的消费券,适用于零售交易、餐饮、服务业等行业。同年9月23日,澳门推出第三轮抗疫电子消费优惠计划,澳门居民每人可获得8000澳门元电子消费券,使用范围扩大到自来水、电力、燃料等。澳门行政法务司司长张永春预计,电子消费券计划连同生活补贴计划,可为澳门带动超过100亿澳门元的消费额。

朱征夫表示,通过电商平台发放消费券,可以激励电商拿出更多的销售费用,并触达更多的人群,达到普惠目标。发放消费券不仅可以带动居民额外消费增加,扩大全社会消费支出规模,消费回升又可以促使企业加大投资,实现经济的大幅增长和税收的大量增加,也有助于提振消费信心,还能推动数字货币普及和推动互联网平台经济进一步发展。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总 监 制丨王辉王继承

监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谷 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