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库 > 易纲重磅发声!关于货币政策、人民币汇率、金融稳定……“7”不是心理障碍,降准支持实体综合考虑比较有效央行科学家银行家经济

易纲重磅发声!关于货币政策、人民币汇率、金融稳定……“7”不是心理障碍,降准支持实体综合考虑比较有效央行科学家银行家经济

金融界3月3日消息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定于2023年3月3日(星期五)上午10时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请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和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介绍“坚定信心、守正创新,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易纲在发布会上集中回应了货币政策、人民币汇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金融稳定、绿色金融等多个话题。金融界提炼有以下十大要点:

1、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广义货币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2、货币信贷总量要适度,节奏要平稳,要巩固实际贷款利率下降的成果,还要适度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作用,继续对普惠小微、绿色金融、科技创新等领域保持有力的支持力度。

3、用降准的办法来提供长期的流动性,支持实体经济,综合考虑还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使整个流动性在合理充裕的水平上。

4、过去几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三次破“7”,但是很短的时间又回到了“7”以下,“7”不是一个心理障碍。

5、人民币汇率还会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基本稳定,有一些小的双向浮动也是市场驱动的,而这种波动对经济是有好处的,对进口、出口,对大家的预期都有好处。

6、压实各方防范和处置金融风险的责任,推动金融稳定法的出台,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保护最广大的老百姓(行情603883,诊股)、中小投资者、被保险人的利益。

7、全国所有存款类金融机构都加入了存款保险,我们的存款保险能够为99%以上的存款人提供全额保障。

8、在处置金融风险过程中,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既保持了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的稳健运行,维护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也切实保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又防范了道德风险,严肃了市场纪律,使得好人得好报、坏人得坏报,各方利益和相关方面都能够看到规则,形成正确的预期。

9、金融稳定法已经通过了全国人大的第一次审议,将推动金融稳定法的出台,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保护最广大的老百姓、中小投资者、被保险人的利益。

10、将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提高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支持绿色金融工具发展,加强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助力整个经济绿色转型,使得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更加绿色。

【货币政策】

总量上保持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

易纲指出,货币政策是一个宏观政策,它在总量上一定要有足够的支持。2018年以来,累计14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释放的长期流动性超过11万亿元,保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在总量上,充足的信贷增长对稳就业、保民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保住小微企业的市场主体,让他们可以有一个很好的货币信贷环境。

易纲指出,政策的重点是强调保持物价的稳定。这就要求广义货币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长率大体上和名义GDP增长率匹配,这样就能够保持我们有一个合适的货币供给,使得整体上中国的物价是稳定的。

利率政策以国内经济为主来考虑问题

易纲表示,要保持实际利率的合适水平,适当降低融资成本。过去几年,2018年世界主要央行在加息,我们没有加息,保持了利率的稳定。2020年的时候,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世界主要央行大幅度降低利率,人民银行在2020年的时候利率降低了20-30个基点,但也是基本上保持稳定的。

“特别明显的一个对比就是去年,2022年因为全世界通货膨胀非常高,所以世界主要央行都在大幅度加息,人民银行去年没有加息,反而还降低了两次利率,降低利率的幅度也是20-50个基点”易纲指出,去年金融机构报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也降了两次,所以整个去年我们的融资成本是下降的,这是一个支持实体经济非常重要的方面。

去年,新发放的企业贷款利率平均是4.17%,较2018年下降了1.28个百分点,我们的普惠小微贷款利率从2018年1月的6.3%下降到去年12月的4.9%,这都是历史比较低的水平。从融资成本上看,支持了小微企业。

结构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

易纲表示,一直在坚持落实好中央提出的“两个毫不动摇”,支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在疫情困难的时候,支持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和信用贷款,有力地保市场主体、保就业。出台的一系列结构性货币政策的重点也是在绿色金融、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保交楼方面,都是在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的重点还继续强调这四个方面的重点。

易纲表示,下一步的思路是,一方面,货币信贷的总量要适度,节奏要平稳,要巩固实际贷款利率下降的成果。另一方面,还要适度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的作用,继续对普惠小微、绿色金融、科技创新等领域保持有力的支持力度。

通过降准支持实体经济,综合考虑是比较有效方式

易纲表示,目前货币政策一些主要变量的水平是比较合适的,实际利率的水平也是比较合适的。至于降准,2018年以来我们14次降准,这14次降准大概是把平均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近15%降到了不到8%,降了7个多百分点的法定准备金率。

过去五年,通过14次降准,不到8%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不像过去那么高了,但是用降准的办法来提供长期的流动性,支持实体经济,综合考虑还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使整个流动性在合理充裕的水平上。

【人民币汇率】

“7”不是心理障碍,汇率机制应该坚持

易纲指出,关于汇率,大家分析了形势,总体的经济形势是恢复向好,但是我们也看到了进出口、外需还是比较弱,有不确定性。

在这种情况下,怎么看待汇率?易纲分析,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的弹性越来越强,所以较好地起到了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在过去五年,汇率都是波动的,波动率大约是4%,这样一个波动率与全球主要国家的汇率波动率差不多。再往以前,人民币汇率的波动率非常小,过去这些年,波动率逐渐合理增大。

易纲表示,过去几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三次破“7”,但是很短的时间又回到了“7”以下。“7”不是一个心理障碍,三次破“7”,然后又回到“7”以下。“经济是稳定的,老百姓预期是稳定的,企业换汇,老百姓结汇购汇都是方便的,经济社会预期的稳定非常重要。”

易纲表示,保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它工作得很好,同时它又让企业和老百姓能够比较自由地结售汇,满足就学、旅游、进出口等合理的外汇需求,这样的一个环境,这样的政策应该坚持。

汇率稳定和老百姓福祉息息相关

易纲分析,如果看得再长远一点,汇率的稳定实际上和老百姓的福祉息息相关。去年中国GDP是121万亿人民币,折合美元大约是18万亿美元,人均8.6万人民币,折合1.27万美元,所以我们的综合国力、老百姓的福祉,不仅仅反映在人民币上,也反映到人民币折算的硬通货上,这一点是我们实现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过去20年,人民币虽然是波动的,但总体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过去20年升值了20%,平均每年升值1%。看得综合一点,按照国际清算银行计算的实际有效汇率看,过去20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实际上升值约40%,20年升值40%等于每年升值1%、2%,也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水平。

易纲提到,保持汇率稳定非常重要,从国际案例看,有一些国家因为汇率大幅贬值,使得他们难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所以,一方面要保持汇率稳定,另一方面汇率是有弹性的,今年我们还会实施这样一个机制。

总体看,人民币汇率还会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基本稳定,有一些小的双向浮动也是市场驱动的,而这种波动对经济是有好处的,对我们的进口、出口,对大家的预期都有好处。另外我们的企业现在越来越多地学会了使用套期保值、远期结售汇这些工具,来锁定收益。

【金融稳定】

易纲指出,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整体上金融风险是收敛的。

在处置过程中,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既保持了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的稳健运行,维护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也切实保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又防范了道德风险,严肃了市场纪律,使得好人得好报、坏人得坏报,各方利益和相关方面都能够看到规则,形成正确的预期。

稳妥化解重点机构风险

“果断接管了包商银行,坚决打破了刚性兑付,同时依法保护老百姓的利益。包商银行成为我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首例银行破产的案例。同时我们也平稳地化解了恒丰银行、锦州银行、辽宁城商行等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

易纲介绍,过去的三年支持地方政府发行了5500亿专项债券,专门用于补充中小银行的资本金。高风险的中小金融机构数量从600多家降到了300多家,降了一半,不少省份目前已经没有高风险机构。同时,精准拆弹,化解了“明天系”“安邦系”“华信系”、海航集团等高风险集团的风险,避免了轰然倒塌的风险,同时也阻断了风险的扩散和传染。

大力整治金融乱象

易纲指出,全面实施资管新规,压缩“类信贷”高风险影子银行规模大约30万亿元,推进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近5000家P2P网贷机构全部停业。有序推进大型平台企业金融业务整改,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纳入监管,规范私募基金,深入整治金交所和“伪金交所”的风险。过去五年,累计立案查处非法集资案件大约2.5万件。

不断完善金融风险防控体制机制

按照中央的部署,推动建立地方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金融风险处置机制,各省份都已经建立了省级领导牵头的金融风险化解委员会,压实金融机构及其股东的责任,监管部门的责任和地方党政的属地责任,形成金融风险防控的正向激励。目前,全国所有存款类金融机构都加入了存款保险,我们的存款保险能够为99%以上的存款人提供全额保障。

推动金融稳定法出台,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

易纲指出,总的看中国的金融业运行是稳健的,整个金融风险是收敛的,总体风险是可控的。我国的银行业资产占金融业的90%以上,总体是稳健的。外汇储备多年来稳居全球第一。经过十几年的持续努力,人民银行在去年已经完成了历史上承担的国有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改革成本的核销任务,进一步夯实了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财务基础,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会同其他金融管理部门一道,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推动重点领域金融风险的处置,对非法金融活动保持高压,压实各方风险处置的责任,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易纲介绍,金融稳定法已经通过了全国人大的第一次审议,将推动金融稳定法的出台,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保护最广大的老百姓、中小投资者、被保险人的利益。善始善终做好平台企业金融业务整改,加强常态化监管,支持平台企业规范健康发展。

【绿色金融】

加强信息披露,降低绿色溢价

易纲表示,“碳达峰碳中和”关键是要减少碳排放,金融能做就是要减少负外部性,逐步降低绿色溢价。如何做?易纲指出,就是要加强信息披露,通过加强信息披露,使社会知道是谁在排碳、排了多少,逐步实现谁排碳谁承担排碳的成本,这样就可以降低绿色溢价,使绿色能源、清洁能源更便宜,企业和家庭更愿意用绿色产品。

2021年,人民银行推出了碳减排支持工具,按照1.75%的利率给金融机构提供再贷款,由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为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等领域提供优惠贷款。

易纲介绍,金融机构做这件事,接受人民银行的低息再贷款有一个条件,就是必须承诺对外披露碳排放的贷款余额利率和相应项目所产生的碳减排信息。这个披露要接受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和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有利于绿色理念。

推动碳核算、环境信息披露

碳达峰碳中和得让广大人民群众、社会树立绿色生活、绿色生产、节能减排的理念。怎么树立?易纲表示,人民银行在推动碳核算、环境信息披露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到现在为止,碳减排支持工具已经发放了3000多亿再贷款,支持商业银行发放了5000多亿贷款,2022年带动减少碳排放1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去年我们还将2家外资银行也纳入碳减排支持工具范围。

加强绿色金融国际合作

易纲介绍,中国担任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联席主席,牵头制定了《G20转型金融框架》,并且去年,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的G20领导人峰会上,我们牵头制定的这个框架得到了G20的通过,成为各国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引。同时,我们还与欧盟共同发布了两版《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根据这个分类目录新版,中国和欧盟涉及减缓气候变化的经济活动趋同率达到了80%。

易纲表示,下一步将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提高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支持绿色金融工具发展,加强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助力整个经济绿色转型,使得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更加绿色。

来源为金融界的作品,均为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任何媒体转载,否则视为侵权!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